临汾新闻网讯 重装升级,精彩呈现。12月18日9时,在广大市民的热切期盼中,临汾博物馆正式开馆。记者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带领大家一同领略“换装”后的诸多亮点。
据临汾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该馆经过两个月的精心准备,通过展示空间的整理重构,陈列艺术形象的设计和空间色彩的诠释,深入挖掘馆藏文物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充分发挥馆藏文物作用,使文物资源更多的向社会开放,致力于让文物“活”起来。
亮点一:脉络清晰
展陈以历史脉络为主线,形成远古足迹——最早中国——晋霸春秋——千秋平阳四大板块。整个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都是以这方土地为中心,一脉相承,从未间断,依托丰富的出土文物,展示传承和发展的文化特色。
亮点二:形式新颖
文物承载着传承文明、维系历史的重要作用,临汾博物馆致力于科技助力公共文化服务,用文物梳理文明,解读纹饰、铭文、器物用途组合,让文物彰显文化内涵,让文物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
亮点三:匠心独具
临汾博物馆内的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历史的厚重,精心打造后的展陈,用新的精神赋予了文物更多的内涵。这些文物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标记,通过展示,旨在将每件文物背后的故事、历史记忆告诉更多的人。
据了解,临汾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博物馆,馆藏展品数量多、种类全、价值高。龙盘、鸟盉、铜鉴、侯马盟书以及整体套箱搬迁至馆内的霸国1017号墓葬等国宝级文物皆陈列于此。陈展以历史传承为脉络,以专题文化为特色,分为远古足迹、最早中国、晋霸春秋、千秋平阳四大部分,展出临汾境内出土的陶寺文明时期精品陶器,以及西周和东周时期精品青铜器共3000多件。其中,远古足迹展厅面积660平方米,共展出文物212件。展厅以丁村文化、柿子滩文化、延续至枣园文化为代表的新石器时期文化,展示了临汾独特的自然地理风貌;最早中国展厅面积820平方米,共展出文物137件。讲述了考古学家们在襄汾县陶寺遗址进行了40年的考古发掘,用一条完整的数据链着重体现了以陶寺遗址为尧都平阳“最早中国”的历史事实;晋霸春秋展厅面积2080平方米,共展出文物673件。以夏商方国为背景,以晋与三晋为展陈线索,讲述了晋国600余年的历史,陈列了大量精美绝伦的晋式青铜器,展现晋国称霸160余年的辉煌霸业;千秋平阳展厅面积1610平方米,共展出文物873件,是整个馆内展陈内容最丰富、最具地域文化特色的展厅。该展厅分为五个部分“千秋平阳”青史铁鉴””粉墨登场”平水流韵”般若之光”,讲述了历代以来临汾境内不同的文化特色和艺术魅力。
工作人员还介绍,重新提升开放的临汾博物馆在各个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将以全新的面貌迎接2019年元旦、春节的到来,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在此,工作人员提醒广大市民,临汾博物馆的展厅和公共服务区免费向公众开放,开放时间为周二至周日9:00-17:0016:00停止换票、进馆),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和特殊情况除外),欢迎广大市民朋友和各方来宾一睹“临汾风采”。
文/图记者 赵文家 成华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