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临汾的威风锣鼓相传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锣鼓敲起来,气势如山,余音可绕梁三日,回味无穷;但是锣鼓在表演时,必须配搭一身华丽的行头,这样才有观赏性,更有气势。所以,表演者的衣服也很讲究,1月14日,在尧都区土门镇李仵村临汾锣鼓文化产业园,工作人员正在制作表演服装。
在服装制作间,缝纫机的声音、裁剪的声音、蒸汽熨烫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制作车间一派繁忙。通过裁、剪、缝、绣、熨烫等工序,再加上各样的掐丝花边,一件件华丽的演出服就新鲜出炉了。
“锣鼓表演者过去多是戏曲的武生打扮。即头戴软罗帽,身着夸衣、灯笼裤,腰系宽带或大带,脚穿软底快靴……”临汾锣鼓文化产业园负责人、临汾市非遗金鼓乐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卢兆平说,现在多为改良式的戏曲武士服,即头裹红色或黄色方巾,再系上简易额子,额子中间掇一红色或黄色大绒球,俗称“英雄箍”,上穿镶有云边图案的紧袖对襟衣,下身灯笼裤,脚穿软底快靴。目前,他们正赶制3000套服装,为新春庙会、元宵节演出提前做好准备。
记者郝海军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