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郭璞)在过去的2018年,市科技局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和省委“一个指引、两手硬”的重大思路和要求,围绕市委、市政府“345”发展战略和“12345”工作思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围绕全市经济转型升级这条主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逐步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
强化企业自主创新地位,提升创新能力。2018年,该局认真落实《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引导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研发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提升发展质量。2018年引进先进设备122台,省级工程技术及重点实验室达到5个,省级以上科技孵化器达到2个,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50家。2018年3月29日,市科技局首度与市国税局、市地税局联合举办了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及高新技术企业申报业务知识培训,采取主会场现场培训、分会场网络视频的形式进行,是科技培训工作“互联网+”模式的一次有益尝试。同时,积极开展了科技创新券工作,全年分两批共组织企业申报创新券74.775万元。
突出抓好创新运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提升山西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交易服务平台运营实效,该局邀请山西省自动化研究所专家来我市举办了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交易服务平台应用培训会。各县(市、区)教科局(中心、办)工作人员、高新技术企业代表及相关单位负责人共160人接受了系统培训。为探索以需求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新机制,2018年6月,临汾首届创新挑战赛在全市展开,共收到来自15家单位的38名挑战者报名,签订合作协议22个。9月26日,首届创新挑战赛现场赛开赛,3家企业获得了优胜奖,12家企业获得了优秀奖;获得优胜奖的3家技术团队与需求企业签署了合作意向。2018年5月18日,召开了全市科技创新暨2017年度“市长创新奖”总结大会,15个单位获得奖项,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导向作用。
深入推进“众创空间”“星创天地”基地建设。全市深入推进“众创空间”基地建设,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为广大自主创业的大学毕业生和拥有知识产权的青年创业者提供宽松的“双创”环境条件和服务平台。全市目前有9家省级众创空间,临汾华翔集团首创的“人人创新、全员创客”模式已经受到了国家重视,省国资委、省科技厅已决定推动“华翔模式”在全省国企复制推广,促进省属企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上水平,打造“双创”升级版。“星创天地”建设作为推动农业农村创新创业的主战场,2018年4月,根据省厅要求,我市隰县电商孵化众创空间、戎子酒庄星创天地(乡宁)和山西政拓星创天地(大宁)3家国家级星创天地圆满完成2017年度创新能力数据采集填报工作。隰县电商孵化众创空间受邀参加2018年中部地区国家级星创天地现场交流会。同时,聚焦当地特色产业,积极培育了汾西晋汾硒多素杂粮星创产业、浮山县乾通实业集团药用菊花种植和深加工项目、蒲县正茂星创天地、北纬三十六度星创天地、隰县电商孵化众创空间、澳坤农业星创天地等8家省级的“星创天地”。
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支撑创新发展。全市认真落实专利资助政策,发挥专利申请费资助、发明专利年费资助的引导效应,鼓励引导企业自主研发,促进专利申请数量和质量的提高。2018年发明专利申请量任务指标725件,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任务数1.1件。
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强联系形成产业发展、产业园的建设。继续巩固和深化与中科院北京分院、山西农科院、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师范大学等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着力推进合作项目的落地和实施。山西华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太原理工大学共建“材料成型技术与装备研究院”,双方将以加速产业创新发展和企业转型升级为方向,共同打造集高新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员工专业水平与理论基础提升、科研信息交流与政策咨询于一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院。大力实施人才发展战略,依托中科院北京分院、中科院山西煤化研究所、太原理工大学、太原科技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山西中医学院等科研院所,加强对接沟通,积极对接企业,开展项目合作,积极吸引创新型人才落户临汾。同时,完善本土科技人才激励机制,激发全社会科技人才的创新创业活力,营造出浓厚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