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尧祖 圆梦中华

第二届尧都民间祭拜尧帝大典举行

2019-06-02 22:07:25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记者赵文家 张春茂)涝水欢唱,牡丹竞芳。八方嘉宾,共沐尧光。6月1日,农历四月廿八,尧帝诞辰之日,第二届尧都民间祭拜尧帝大典在尧帝陵景区国祖殿祭祀广场举行。

    上午9时,民间祭拜尧帝大典正式举行。祭祀广场全体肃立,国祖殿圣门徐徐开启。紧接着击鼓4通,鸣钟9响,寓意四海膜拜,九州同祭。祭拜现场,鼓声雄浑,钟声深沉,庄严肃穆中表达了对尧帝的无限崇敬。伴着古韵悠扬的乐曲声,参加祭拜的人依次向尧帝敬献花篮。

    乐舞告祭是整个祭拜尧帝大典的重要环节,也是充分展示传统礼仪文化、祭拜文化最具有艺术魅力的舞台演绎环节,延承汉唐乐舞祭祀尧帝的礼制形态,融入今人对“中华第一祭典”的现代解读和文化诠释,表现出尧帝以文德治天下,造福万世的高天厚德,表达出后人对尧帝的尊敬以及对尧帝功德的歌颂。

    乐舞告祭由“单舞章联珠结构”的《序礼》《大章》《杨柳舞》《祭香》《龙祭》五个篇章组成。《序礼》体现了中华祭祀文明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至诚至虔地呈现“三献”仪轨,表达天下炎黄子孙怀祖归宗、根系龙庭、敬奉心香的血脉之情。

    《大章》通过对“文以昭德”的文舞和“武以象功”的武舞进行现代演绎,文舞持龠(似笛的管乐器)翟(鸟羽)而舞,武舞持干(盾牌)戚(斧钺)而舞,表达出寰宇之内唯我盛世中华国家大治繁荣昌盛的文化蕴涵。《杨柳舞》则用杨柳的变幻进行现代演绎,表现尧帝的盛德如春风沐雨,滋养万物生长的蓬勃气象及百姓安居乐业的繁荣景象。《祭香》篇章中,千盏龙灯和侍女百盏香炉的炫彩演绎相映生辉,灵性的香炉赋予人们更多的生命灵性,它穿越时光隧道,追逐并领略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表达出“美丽中国、繁荣昌盛、人民幸福”的美好图景。《龙祭》是整个乐舞告祭的高潮,一条56米造型的“中华龙”盘旋于淡淡烟雾之中,巨龙腾空,万民举灯,寓意尧帝光照四方,上下分明,能团结族人,使邦族之间团结如一家,和睦相处。乐舞吿祭结束后,全体参拜人员逐次进入国祖圣殿瞻仰尧帝圣像。

    帝尧,姓伊祁,名放勋,号陶唐氏,出生于古唐国(今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是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相传4300年前,帝尧定都平阳之后,开启并推进了以农耕为主的古代文明,划定九州,形成中国最早的格局;钦定历法,广凿水井,推进农耕,用古朴的科学推动了人类进步;设立“诽谤木”敢谏鼓”,实行禅让,首开民主政治之先河;兴办教育,教化民众,协和万邦,后世将帝尧尊为民师帝范、文明始祖和中国国祖。

    帝尧业绩,翻阅《尚书》《史记》等历史文献,比比皆有,其所创造的物质精神成果被称为尧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泉。

    数千年来,华夏子民敬仰帝尧,祭祀活动经久不衰。据史料记载,从西晋开始,每年农历四月廿八,在尧的出生地(临汾市尧都区尧庙镇伊村),民间自发举行祭尧活动;自唐朝以来,每年正月初一在尧庙,清明节在尧帝陵举行祭祀活动延续至今。

    


     

责任编辑:付基恒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