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临汾市人民医院“转型腾飞三年规划”·展望篇

2019-06-14 09:09:48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腾飞,是一种奋发有为的前进姿态;

  腾飞,是一种对标一流的自我超越;

  腾飞,是一种守护健康的使命担当;

  腾飞,是一种不忘初心的矢志追求;

  ……

  在医改不断深化大背景下,《“转型腾飞三年规划”(2018-2021)》的出台和实施,为临汾市人民医院加快战略转型、推动跨越式发展绘制了宏伟蓝图。“在打造人民满意的晋南一流区域中心医院的基础上,以省级第一方阵优秀医院为新的奋斗目标……”则极大地激发起全院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

  ■ 完善医院功能 提升服务能力

  如何跻身省级第一方阵?面对这样一个课题,市人民医院党政领导班子清醒地认识到,发展是必由之路。为此,在2014年政府投资15亿元兴建17.2万平方米的新院区院运营后的五年间,医院又投资1.29亿元外购了祥宇龙居10580平方米的业务用房,规划建设国内一流健康管理中心及相关科室,现已开始装修;投资1.56亿元新建了40766平方米的国家级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儿科中心、专家周转楼,目前工程即将竣工。与此同时,新改造的1800平方米迎春街门诊部即将投入使用,市政府划拨给该院面积10309.97平方米的临钢医院正在办理相关手续……医院空间规模将因之扩大到空前的23.6万平方米,功能趋于完善,服务能力快速提升。

  “这就是将来的儿科中心及国家级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大楼!”驻足楼前,副院长王铁忠介绍说,医院重新规划布局后,这里的1-4层将建成晋南区域一流的集儿童门诊、住院、检查、体检、康复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儿童医疗中心,5-8层为全国一流的国家级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

  此外,通过内部改造将后勤楼3、4层全部建设为200张床位规模的肿瘤中心,将涵盖常规住院病房、日间化疗病房、肿瘤疼痛规范化病房、重症监护室、临终关怀病房等。

  通过实施“转型腾飞三年规划”,市人民医院床位数不断增加的同时,将极大地满足广大群众的医疗、保健、康复需求,为实现“三级分科四级专病”奠定坚实的硬件基础,有效确保医院技术标准平台建立、医疗技术水平提高,急难危重病患不跑腿。

  “医院有了规模,还要有内涵。”在院长苏学峰看来,所谓“内涵”也即医疗水平、学术水平、职工素养,市人民医院要在这三个重点核心实现提升,并将以《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为基础,以《国家区域中心医院建设指南》为目标,通过学习型医院建设、智慧型医院建设、四级质控体系建设、DRGs管理、6S管理等一系列举措确保医院“转型腾飞三年规划”落到实处。

  医疗技术是医院服务的核心,医技水平关系医院综合竞争能力高低。以省级医院和区域中心医院的技术项目及水平为标准,市人民医院制定了医疗技术发展目标及方案,同时制定国家级、省级重点学科的建设目标及具体计划,在拓展外科技术、提高疑难危重救治水平等方面积极寻求突破,重点建立2个院士工作站、10个全国名医工作室,重点筹建中毒、睡眠监测、呼吸介入等100个专病工作站,重点发展角膜、骨髓、肝脏、肾脏、心脏等器官移植技术、干细胞治疗技术(在肿瘤、血液病、抗衰老、糖尿病等方面的应用)和产前诊断、宫内治疗等生殖医学技术。同时,积极推进护理临床化、治疗化工作,开展静疗、置管、创口、造口等专科护理门诊,以及足底康复、健康宣教等护理小组,提供预约上门护理服务,逐步推行全院护理同质化工作。

  对于一家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国家三级甲等医院而言,学术水平高低关乎其永续发展与否。苏学峰认为,教学与科研是一家医院内涵建设的根本。在这样的思路指引下,市人民医院按照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建设标准,进一步明确了医院教学和科研的发展定位及整体规划,建立科研、教学组织构架和考核方案,依托优质教育资源,以完成山医大四带班、硕士生导师招生以及立项100项院内科研项目为突破口,培养提升全院科研、教学意识,全面加快科研教学软硬件建设,重点提升临床教学能力及水平,重点贯彻落实全省“136”兴医工程,重点建设省级、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等基础平台,重点打破学科壁垒,通过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药学、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等广泛融合,积极开展临床药物一致性评价基地筹建等工作,承接多种临床前沿技术落地应用,重点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以协同研发和临床应用为导向,推动医教研一体化发展。

  公立医院属于党和政府的重要民生窗口,医护人员的整体素质决定着医院的发展态势。党委书记黄新升介绍,市人民医院以政治理论、职业道德、学术水平、人员素质为重点,全面启动了提升工程。通过“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三基建设、6s管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科主任管理日、全员月度分层次培训等措施,全面提高职工政治素养,强化廉政意识和服务意识。在全院职工中,深入开展了业务学习、学术交流等活动,增强全院学术氛围,不断提高职工专业学术素养。同时,开展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业余文体活动,筹备组建乐队、国旗队,倡导快乐工作理念,为激发职工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注入了新的精神动力,开创了医院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

  ■ 深化发展规划 加强学科建设

  “常言说‘三年一小成,五年一大成’,作为我们个人就要和院方的‘三年腾飞’同频共振。”在住院部负一层,核医学科医生张丽强和同事们正轮班呵护着有“现代医学高科技之冠”之誉的PET/CT。自2005年进入市人民医院,张丽强见证了医院这些年来的发展,也亲历了新医院搬迁、三甲复审等里程碑式的大事件。从CT室来到核医学科,每每向人提及自己呵护的PET/CT这个“大宝贝”,张丽强总是一脸的自豪:“它全称是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是一种将PET(功能代谢显像)和CT(解剖结构显像)两种先进的影像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新型影像设备。一次PET/CT显像就可获得全身各方位的断层图像,具有灵敏、准确、特异及定位精确等特点,可一目了然地了解全身整体状况,达到早期发现病灶和诊断疾病的目的。”如今,这台院方自筹资金购买的国际最先进的大型设备已经安装调试完毕,张丽强对未来的工作铆足了劲儿。

  PET-CT等高端先进设备安装调试完毕并投入临床使用,为市人民医院“深化学科发展规划”,实现“转型腾飞三年规划”奠定了物质基础。而干部职工人心思进的“同频共振”状态,则为医院“二三四五”发展战略的实现提供了精神支撑。

  对于市人民医院而言,“转型腾飞三年规划”的提出不是“重打锣鼓另开张”,之前医院“五年规划”中提出的“一二三四五”方向不能变。苏学峰表示,在“转型腾飞三年规划”中,市人民医院提出将打造全省一流的整合医学发展模式,在不断深化专业学科细化的基础上,积极引入整体医学理念,将医学各领域最前沿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各专科最先进的实践经验进行有机整合,并结合社会、环境、心理等因素进行修正、调整,建立更加符合、更加适合人体健康和疾病诊疗的新的医学体系。

  打造全省一流的“微创、介入”两大技术支柱,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组建各科室技术攻关小组,加快微创和介入技术在临床的推广与应用,积极在射频消融等技术上寻求突破,全面提升两大特色技术优势,力争赶超或领先省级水平,带动全院医疗技术不断升级。

  打造全省一流的“急救、妇产、儿科”三大拳头专业,进一步优化急诊急救医疗资源配置,重点加强急诊病房(中毒、创伤、手足等)、急诊手术室、急诊导管室综合ICU和专科ICU建设,打造全省一流的卒中、胸痛、出血、创伤、中毒、危重新生儿和危重孕产妇七大急救体系,完善急危重症诊疗流程再造及整体布局,积极在空中救援、120急救中心、ECMO等方面寻求突破,全面提升高级生命支持能力;进一步优化妇产专业医疗资源配置,重点推进妇科专业细化分组工作及产科高端服务项目发展,积极在辅助生殖技术、产前诊断、宫内治疗、月子中心、家化病房等方面寻求突破,促进妇产专业发展升级;进一步优化儿科专业医疗资源配置,充分利用儿科住院楼项目,积极在新生儿、小儿重症监护、儿内、儿外等方面寻求突破,按儿童专科医院标准筹建儿科中心,促进儿科专业上升至新的水平。

  打造全省一流的“影像、检验、超声、病理”四大基础学科,通过在干细胞、移植、生殖等技术上的突破有效推动基础学科的发展,充分发挥“互联网+”平台优势,连通17个县(市、区)各级医疗机构,开展平台推送报告、网上会诊等业务,充分发挥市人民医院在全省医疗行业的示范引领作用。

  打造全省一流的“心脏、神经、骨创、体检和肿瘤”五大医疗中心,以胸外科、心外科为突破口,积极在心脏移植等技术上寻求突破,打造综合心脏中心,积极筹建申报心内科为国家级重点专科;以加快神内、神外、卒中专业资源整合为突破口,打造神经中心;以加快肿瘤化疗、放疗、外科等资源整合为突破口,充分发挥PET-CT、直线加速器等设备优势,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打造现代化的肿瘤中心;以关节、骨创、脊柱、运动医学等为突破口,完善骨科疾病全程诊疗体系,积极筹建国家级重点专科;以继续拓展体检中心规模、增加体检项目为突破口,增加儿童保健、孕妇体检、妇女专项体检等高端项目,充分利用外购业务用房,打造一流的疾病与健康管理中心。

  ■ 推进八大工程 支撑跨越腾飞

  昨天,是今天拼搏的起点;

  明天,是今天奋斗的目标。

  置身“历史发展的最好时期”,市人民医院干部职工明白“医疗市场竞争激烈,不进则退”的道理。在“打造人民满意的晋南一流区域中心医院”业已取得累累硕果的情况下,又自我超越提出“以省级第一方阵优秀医院为新的奋斗目标,对标省级国家级顶尖水平”,全方位、深层次、高标准、大力度,加快提升“医疗水平、学术水平、职工素养”,协调推进“医疗质量安全、人才梯度建设、信息化建设、设施设备配置、绩效考核、医联体、医院文化建设、监督监管体系建设”等各项工作,全面形成“医院有重点、科室有特色”的发展格局,使各专业学科特色技术全面达到区域一流水平。

  医疗安全是医疗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市人民医院在全面提升质量安全基础工作的同时,紧跟医疗技术发展,进一步强化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加强院科二级质控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医疗安全风险点管控体系,并结合医院转型腾飞战略,对科室的制度、流程、任务、目标等配置进行标准化设置,进一步完善综合目标管理等工作,确保医疗质量安全持续改善提升。

  人才作为第一资源,院方着眼长远,大力实施人才培养引进工程。建立医疗、教学、科研管理体系,制定相应的人才梯队建设及培养计划。制定院士工作站、知名专家工作室招贤计划、院外引博计划和院内培英计划,完善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将出国培训作为人才选拔条件,全面提高各科室博、硕士占比,合理配置初、中、高级职称比例。

  深入贯彻国家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指导意见,市人民医院在优化整合医院信息资源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重点健全“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积极在“互联网+”医疗服务、医院管理、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药品供应保障服务等方面需求突破,并协调推进“互联网+”医疗保障结算服务、医学教育和科普服务、人工智能应用服务;重点完善“互联网+医疗健康”支撑体系,积极在加快实现医疗健康信息互通共享、健全“互联网+医疗健康”标准体系、提高医院管理和便民服务水平、提升医疗机构基础设施保障能力等方面寻求突破;重点加强行业监管和安全保障,强化医疗质量监管,保障数据信息安全。

  根据功能定位,院方进一步拓展资金来源,完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加大对医院重点工作的资金保障,并积极推进外购业务用房工作。结合医教研实际业务需求,规划医疗、教学、科研使用场地的位置、分布及面积,包括教学用房、学生宿舍、实验室等,以及医疗、教学、科研所需的各种后勤物资,并按阶段进行配置保障。同时,规划全院医疗、教学、科研使用的设备配置方案,包括示教、实验、高端医疗设备等,并按阶段进行配置保障。

  如何发挥部门和员工的主观能力性,提高工作绩效,全面提高医院的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市人民医院结合“转型腾飞三年规划”的重点工作,实施绩效考核升级工程,建立绩效考核委员会,在DRGs考核、全成本核算基础上,紧密结合医院“转型腾飞计划”各项重点工作,做好跟踪考核,同步推进工作。

  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建设好“百姓家门口的医院”,是市人民医院这样一家矢志“省级第一方阵”的区域中心医院谋求发展的应有之义。因此,医院强化医联体建设工作,进一步提升医联体建设的深度和广度,积极探索利用“互联网+”平台,做到医联体单位信息互联互通,全面深化医联体间医疗合作,提高医院“医教研”资源的辐射和覆盖面。同时,与市城投公司合作,积极发展医疗与养老结合产业,开创慢性病管理平台,并打造30万客户群。

  文化建设肩负着培根铸魂的时代使命,医院概莫能外。结合战略转型,院方重点做好思想转变,强化院内外宣传,做好文化长廊、院史馆、院歌、院训等文化载体建设,引导全院从医疗型医院转变为医教研一体化医学院校附属医院;重点做好思想教育,坚持立德树人,针对全院干部职工、实习进修及各类培训人员,强化思想政治、职业道德及医德医风教育及行风建设;重点做好6S管理,对院内外的各类标示、标牌、处方、表格等进行变更,提升医院整体形象;重点做好规章制度修订工作,建立健全现代化医院管理制度。

  转型腾飞,内部监督监管不可或缺。院方在全院构建以“内部控制管理为基础,重点环节监控为核心”的医院监督监管体系,强化纪检、监察、审计职能建设。全面强化内控管理,定期开展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有效自评活动和审计,逐步建立健全以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为基础的内部控制体系。同时,对“三重一大”、基建工程项目等重点部门加强监督,对物资采购源头、物资消耗过程等重点环节加强监控,并制定重点岗位人员廉政风险防控制度与措施,通过强化制度监管和个人责任制的方式,完善会计核算、审计、监察等程序,持续加强监管力度,从源头和环节中杜绝违规行为的发生。

  “一切为了人民健康”,庄严承诺声声在耳。展望未来,市人民医院不忘初心,在腾飞的征程上一路向前。

  记者 孙宗林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