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更亲向参观者展示染色套色工艺
临汾新闻网讯 “版画之头,平阳启之”,一语道尽了平阳木版年画在我国版画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
6月18日,市群众艺术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平阳木版年画——门神系列展”的举办,让人们再一次见识了这一国家级非遗项目的魅力所在。
步入展厅,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一幅幅以“门神”为主题的木版年画线条丰满、色彩艳丽、造型逼真、画面生动,受到参观者的啧啧称赞。来自尧都区县底镇东杜村的学员韩更亲,正向参观者展示染色套色工艺。虽然正式学习不过三个多月,但得益于一二十年来在生活中的耳濡目染,如今她已掌握了平阳木版年画的基本工艺。“小时候,家里就贴着这样印刷的木版年画,后来在集市上买的都是机器印刷的,缺少了传统味儿。”如今,一技在手的韩更亲期待着来年春节家里能贴上自己亲手印制的年画作品。
韩更亲的现场展示,令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美术系大二学生车荣十分着迷。由于之前有版画功底,车荣虽是第一次接触平阳木版年画,却感到格外亲切,她说自己喜欢那种“刀划过的痕迹”的拙朴感,“相比于机器印刷品,因为每一幅木版年画作品都渗透了人的因素,所以更有味道,也更耐咂摸。”
自古以来,平阳民间就有过春节贴门神的习俗。门神,最初的含义是“司门之神”,源于上古时期的自然崇拜。平阳木版年画博物馆馆长、项目传承人赵国琦介绍,门神木版年画是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民间习俗之一,生动地体现了平阳地区的地域文化特色,对于研究我国的民俗演变,以及弘扬我国传统文化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为了让人们能更多地了解和喜爱这一传统文化,此次“门神系列展”经过240多天的挑选和整理,最终精选出近60幅作品布展,时间涵盖了明代至当代。
对于此次“平阳木版年画——门神系列展”,山西省散文学会副会长、民俗学家、著名作家乔忠延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此次活动既传承了平阳木版年画这一优秀非遗项目,也使“门神”承载的人民群众对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希冀具有了现实意义。
让传统文化走进现代生活,也是此次“平阳木版年画——门神系列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在展厅一角,钥匙扣、真丝围巾、手机壳,以及泥皮门神画、石板门神画等文创产品颇受欢迎。开发者、山西尚尧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经理贾斌介绍,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观念的变化,对“门神”的需求已不仅仅是辟邪免灾,而是越来越丰富多样。该公司为此专门设计开发出10种含有门神元素的文创产品,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不同需求。
作为此次活动的承办方,市群众艺术馆馆长任江波介绍,今年是群众文化工作者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精神的重要一年。市群众艺术馆全面强化对外免费开放服务功能,提高设施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加大文化服务力度,精益求精,更好地服务全市群众文化事业,创造性、创新性地开展工作,进一步提高和扩大了该馆的社会影响力,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据了解,此次“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平阳木版年画——门神系列展”将为期一周。
记者 孙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