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点单式”文化服务为市民添加营养餐

2019-07-11 08:46: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市群艺馆吉他班学员表演的吉他弹唱《斯卡保罗集市》,曲调凄美婉转,给人以心灵深处的触动。

  临汾新闻网讯 歌声嘹亮,舞姿翩跹;丹青溢彩,翰墨飘香……时下,日臻丰富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正渗透进市民的日常生活,融入了“大美临汾”的每一个晨昏。

  作为我市群众文化的龙头单位,市群艺馆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己任,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性、公益性、均等性、便利性的特点,创造性、创新性开展工作,通过“群众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的“点单式”文化服务举措,为今天广大群众的幸福生活“加了餐”“添了料”。

  “点单式”文化服务

  为群众幸福生活“加餐添料”

  盛夏之初,伏热乍起。与这自然之热相比,临汾市群艺馆2019年第一学期公益免费开放成果展览展演活动的热度毫不逊色。

  劲歌热舞、经典诵读、吉他弹唱、旗袍走秀……6月25日、29日,市群艺馆演艺厅,三场高水准的汇报演出精彩纷呈。

  步态生姿、身形摇曳,模特队的模特们甫一登场,就引燃了观众的热情。那清丽婉约的一袭旗袍,演绎着优雅与高贵;那百媚千娇的一颦一笑,流露着自信与风情。谈起在市群艺馆的收获,队长王花梅如数家珍,“起初我们的队伍只有11人,现在已发展到了80多人。馆里对我们这支队伍特别支持,总是想我们所想,为我们提供学习、展示的平台。”

  与她们一样,市群艺馆的排练厅里每天都活跃着一支支文艺队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自今年3月份以来,馆方改变以往被动式培训模式,根据群众需要开展了“点单式”公益培训,使许多热爱文艺的学员从“零基础”走向“专业化”,既而站上了属于自己的舞台。

  一支轻松欢快的广场舞作罢,舞蹈班学员周亚丽依然心绪难平。“感谢市群艺馆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舒适、宽敞、明亮的学习环境,让我们这些零基础的学员得以接受最专业的课堂学习。公益培训虽然结束了,但我们的学习不会间断,接下来会排演出更好的节目回馈社会。”周亚丽不无激动地说。

  “你看,这些都是学完摄影后,她给我拍的!”上班族张红丽指着身旁的李红芳,划拉着手机上的照片向记者展示她们的学习成果。一旁,李红芳调侃道:“说实话,以前再好的机子拿上都是当‘傻瓜’用。在馆里3个多月的摄影课学习,使我了解了摄影构图、曝光度、光圈、快门等知识,从摄影的‘门外’走到了‘门里’。”除了摄影课外,李红芳还报名参加了瑜伽、吉他等培训课程,“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感觉我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了,心情也是美美哒!”

  文化“点单”为幸福生活“加餐添料”,市群艺馆的创新性举措引燃了广大群众的参与热情。“记得一开始大家对书法课程的‘点单量’就比预想的翻了3倍,报名场面相当火爆,我们为此特意增加了课程。”市群艺馆综合培训部工作人员张丽娜仍记忆犹新。

  群众补充“文化营养”的意愿如此强烈,市群艺馆又人性化地采取“错峰式”安排,根据中老年人与上班族、学生族等不同人群的作息特点,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同时,邀请在业界具有一定口碑和资历的专业人士担任各类培训班的老师,确保了培训质量和水平。

  从今年3月份开始,市群艺馆“点单式”公益培训相继开班,截至第一学期结束,共开设42个班次、20个专业,服务对象包括老中青少,年龄跨度大、受众面广。据粗略统计,约有16800人次接受了公益培训服务。

  “送文化”变“种文化”

  为社区居民定制“文化套餐”

  如何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实现服务普惠均等?市群艺馆在力推“点单式”文化服务过程中为之作出了实践注解。

  群众之需,我之所求。今年以来,馆方积极推进“群众文化进社区”活动,将“送文化”变为“种文化”,为社区居民定制“文化套餐”,提供了多层次、多形式、多样化的文化服务。

  “刚才演唱得不错,呼吸调匀就更好了……”走下汇演的舞台,几位合唱团学员围拢在市群艺馆辅导部主任王利明的身边听取指导。这些学员都是来自尧都区西街办事处御景水城社区的居民,王利明是他们的声乐老师。“去年12月13日,‘御景之声’合唱团应运而生,我应邀提供义务的声乐专业指导。每周一到上课时间,大家就会早早来到活动室,哪怕站着学习一两个小时也心甘情愿。”居民们高涨的热情深深地感染着王利明,“他们参与不是为了打发时间或是凑凑热闹,而是真正喜欢、向往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生活。”半年多来,他从基本乐理知识入手,由浅入深倾情相授,合唱团整体水平有了质的提高,而一些零基础的学员也因掌握了发声技巧敢张口唱歌了。

  在临汾经济开发区滨河街道办,北孝社区是一个人口众多、民风淳朴、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城郊村落,威风锣鼓在当地流传甚广。市群艺馆作为晋南威风锣鼓保护单位,从项目传承与发展的角度考量,将之列入了该馆群众文化进社区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今,在市群艺馆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已有百余名北孝居民加入了社区威风锣鼓队,并在今年2月下旬举办的我市威风锣鼓传统曲牌大赛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群众文化走进北孝社区,让广大群众在积极参与中感受锣鼓艺术、体验传统文化、展现民族精神、增进文化自信,从而推动了这一艺术更好地走进人们的生活,助推了基层群众文化发展。”有关人士对此曾给予高度评价。

  舞蹈、模特、合唱、器乐、朗诵……市群艺馆根据社区群众的不同需求,相继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文化服务。“目前我们已开拓了包含御景水城、西荣阁、太茅社区等在内的5个社区团体,每个社团已发展到100多人,涌现出了一批活跃于市区各类文艺活动的‘明星队伍’。”张丽娜介绍。

  据了解,市群艺馆下一步将继续走进全市各大社区,以点带面,逐步推广经验,从而让社区群众文艺团队成为基层文化活动的主角,在提供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和优质文化服务的同时,使广大居民共享新时代的“文化大餐”。

  创新文化服务模式

  使“文化惠民”真正落到实处

  客观地说,“点单式”文化服务举措的推出,既适应了当前繁荣群众文化生活的现实需要,也对市群艺馆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据馆方负责人介绍,作为组织、指导、开展全市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中心,保护和弘扬民族民间文化、营造良好城市人文环境的重要载体,市群艺馆一方面着力提升群众文化上台阶,做好对外免费开放工作。另一方面注重自身辅导培训,着力提升馆内综合能力建设,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等形式,加大公共文化服务辅导培训力度,除了积极选派业务人员外出参加继续教育及各类培训班,还邀请专家进行现场授课、培训;举办全市文化骨干和文艺团队培训班,不断提高文化工作管理和文艺创作水平。同时,组织广大群众参加各类文化赛事,着力推进对外文化交流;持续开展“大美临汾”群众文化基层活动,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广泛的公益性文化服务。

  今年以来,市群艺馆积极探索创新群众文化服务模式,不断拓宽文化惠民渠道和途径,全面强化对外免费开放服务功能,全面提升该馆公共文化设施利用率和服务效能,大力开展全民艺术普及,让群众尽情享受“文化福利”。 自从3月份推出“点单式”服务后,馆方坚持以“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为抓手,主动适应社会发展新常态,按照受众的不同需求,吸引了大量市民的热情参与。

  “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这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要求。”馆方负责人认为,如今,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多元多样,简单的、低端的文化服务已难以满足这种需求,“为此,我们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文化活动,以优质公益资源更好地服务基层群众文化,千方百计地将精准化的文化服务配送到群众‘家门口’,意在使‘文化惠民’真正落到实处。”

  记者 孙宗林 亢亚莉 文/图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