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高江霞:一缕墨香书情缘

2019-12-04 09:32:53 来源:临汾新闻网

利用碎片化时间临帖习字,高江霞的书法渐入佳境。

《湖南长沙天心阁长联》(楷书)

  临汾新闻网讯 今年9月1日,网络上出现了一段抖音视频:在陕西宝鸡举行的第十二届全国书法篆刻展面试现场,一位坐着轮椅的残疾人被工作人员推着进入考场……于是,有临汾网友认出了此人,“这是高江霞吧”……

  都说缘分天注定。书法之于身有疾患的高江霞而言,大概也是如此。

  年轻时,他与书法曾经有过邂逅,却终因生活所迫擦肩而过;年近知天命时,他再拾那枝苍劲的大笔,饱蘸生活阅历之墨,终于在人生的宣纸上书写下一段荡气回肠的故事。

  命运多舛  甘苦自知

  高江霞与书法有缘。这与他出生于书香家庭,父亲是我市著名诗联书画家高国宪(已故)有关。1963年出生的他受家庭氛围熏陶,打小就写有一手漂亮的硬笔字。

  然而,坎坷与磨难是高江霞最为深刻的成长记忆。由于幼时患有脊髓灰质炎,他必须时刻与二级重度肢残带来的病痛折磨和生活障碍做抗争,直到10岁时才开始学拄双拐行走。而此后十余年的求学中,他更是不知道自己摔过多少次跤,又有过多少次辍学治疗……

  命运就是这般捉弄人。1983年,在临汾三中重点班学习的高江霞正全力备战高考,却被告知他由于身体原因不能参加考试……

  风风雨雨,磕磕绊绊,早已使高江霞学会了自立自强。同年,他开始学习钟表和家电维修技术,第二年便开了店铺,不仅实现了生活自理,还成了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从事钟表家电维修的十多年里,高江霞坚持为军人、残疾人、学生免费维修,又因足额缴纳工商税费,多次被工商部门评为优秀个体商户。这期间,他还拖着病躯走南闯北,前往北京、上海、河北、河南及省内太原等地学习和采购货源,其中甘苦自知。

  20世纪90年代初,高江霞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了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书法专业的学习。一心想在书法上有所建树的他,此时却又不得不面对结婚成家,特别是一双儿女相继出生带来的生活压力。“我早先手续在原临汾市电影公司,多年停薪留职自己创业。1999年调入尧都区残联,当时只有500元左右的工资。一儿一女要上学,全家四口人要生活,这点工资根本不够用。”高江霞的回忆里透着些许无奈,由于自己领的是财政工资,依据政策不能享受低保,所以他便买了残疾人三轮助力车,白天上班,晚上运客,周六、周日给小学生辅导作业,以此补贴家用。正是这样的生活负累使他不得不完全放弃了书法。

  高江霞没能上成大学,所以对教育以及一双儿女寄予了特别的期望。在连续担任三届尧都区政协委员的时间里,他每年都会提出有关青少年教育及残疾人、民生保障等方面的提案,而工作之余总会尽可能地陪伴孩子们成长。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帮助了一批问题青少年迷途知返,自己的儿女也相继考上了理想的大学,继而有了不错的职业。2004年时,《中国残疾人》杂志开展全国残疾人家庭教育环境大讨论,高江霞的作品《家庭教育重在点点滴滴》还被作为优秀论文予以刊发。

  执着追梦 痴迷书法

  在生活磨砺面前,高江霞的书法之路没能走远,但梦想始终未曾泯灭。

  2011年,随着儿子、女儿考上大学,年近五旬的他开始着手规划起了自己未来的生活,其中之一就是重新拾起书法爱好。可是,决心好下,真正做起来又谈何容易?“年龄大了,因为脊柱侧弯导致腰肩疼痛,行动能力越来越差,每次写字只能坚持一个小时左右,根本达不到专业书写训练的要求。”高江霞说,为了给自己创造一个便于随时随地书写的条件,他在书房、电脑桌旁乃至餐桌旁分别放置了笔墨纸砚。餐前饭后,哪怕只有十几分钟的空暇,他也要坚持临帖书写,“把有限的时间碎片积攒起来,积少成多,点滴推进。”

  书法如同一剂“良药”,高江霞在横竖撇捺的习练中忘却了病痛,也收获着技艺的精进。但是,当一个个瓶颈问题相继出现、无法突破时,他逐渐意识到“书法自学等于死路一条”,便决定“走出去”看看。自2012年起,他远赴北京中国书协培训中心进修,第二年又前往清华美院学习,之后连续三年在山西师大克伟写字坊系统研学了书法理论及真草隶篆行诸体书法。近些年来,高江霞在亲戚朋友的帮扶下乘高铁、赶公交、爬楼梯,拄着双拐、坐着轮椅拜访专家、请教高人,期间仍坚持习临各体经典法帖,最后选择主攻北碑,于《张猛龙碑》《李璧墓志》《爨龙颜碑》下力尤多。

  书法渐入佳境的同时,高江霞积极参加诸多高水平的书法展,纪念“侯马盟书”出土50周年全国书法展一等奖、“赵城金藏”全国书法展三等奖、第一届中韩议员公务员书法展入展、第二届魏碑圣地全国魏碑书法大赛入展……一个个书坛荣誉接踵而来。在省内,他的书法作品在山西省书协第三届书法精品展、第二届中青展、第九届和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等重要展事中先后入展。

  在众多荣誉中,2017年书法作品入选第八届全国楹联书法展,被高江霞视作自己的书法生涯“实现了质的突破与跨越”。要知道,这可是由中国书协主办,全国性最专业、艺术水平高、入展难度大的楹联书法展览。能够获得评委的认可,高江霞自此愈发痴迷书法艺术了。

  2018年11月21日,中国残联仁美书画摄影大赛获奖结果公布,高江霞创作的编号为0010101000145的书法作品《欧阳修<醉翁亭记>》获得书法组一等奖,而这也是这次比赛4个一等奖之一,同时也是我省唯一的一等奖。

  饱蘸情感 书写自我

  2019年,注定是属于高江霞的“高光时刻”——他的书法作品《湖南长沙天心阁长联》入选了第十二届全国书法篆刻展。

  相较于以往,这届国展实行了高比率抽查面试考核,意在综合考量被抽查作者创作水平的同时,严查代笔、抄袭、临摹、集字等行为。

  谈及寄递的参展作品,高江霞说:“十二届国展征稿发布后,我起先选了欧阳修的《相州昼锦堂记》书写,后来发现不妥。由于身体原因,我每次书写只能坚持1小时左右,创作过程断断续续,难以一次完成连贯成篇。于是,我改写楹联,因为上、下联各自独立,字数较少,更适合我。”在确定作品形式后,高江霞开始了强化临帖,抠细节,循规律,抓特点,再从线条粗细对比,字的大小、长扁、奇正对比,相同字、相同部首、相同笔画的丰富多样性表现等仔细打磨样稿,反复调整,直到胸有成竹后才一次性完成了创作。

  8月底,收到面试通知的高江霞搭乘火车赶往了陕西省宝鸡市。在面试现场,坐着轮椅“赶考”的他抑制着内心的激动,在众多评委的注视下淡定从容,饱蘸墨汁,近350字的作品一气呵成,顺利地通过了面试。

  11月26日,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楷书隶书展开幕式在湖南美术馆举行,他的作品与其他360件楷隶作品一同展出。

  …………

  一缕墨香书写一段情缘。回首往昔,高江霞百感交集:“学书法多年,我把入国展当作了修为的其中一个目标和方向,孜孜以求。今天如愿以偿,我很兴奋,但在兴奋之余也在思考一些事情。学书法的过程有进步有痛苦有失落有希望,能坚持下来,始终不懈怠并谨严以学,一步一个脚印,渐进渐行渐远,这要得益于对书法文化的热爱与尊重。今后我需要面对的一个课题,就是如何保持长远发展,努力做一个有追求、有文化的书家。因此,头脑要时刻清醒,学习永远不能停歇。要多读书,多临池,始终牢记做学问需静中求事,慢慢累积,让文化之美、书法之美融入日常生活,以悦身心,以怡情致,以养正气。”

  此言不虚。书法之于高江霞,虽然姗姗来迟,却已融入了他的现实生活乃至生命。这或许就是宿命?!

  记者 孙宗林 文/图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