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日前,省文化和旅游厅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了我省首批“黄河人家”“长城人家”“太行人家”评定名单,在全省175家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服务单位中,我市共有30家单位获得殊荣。其中,尧都区县底镇翟村卧虎山庄摘得“黄河人家”荣誉称号。近日,记者采访了卧虎山庄“掌舵人”燕素红。
冬日的卧虎山庄,苍松翠柏漫山遍野,成片的黑小麦沿着山路蔓延,落光树叶的桃树林、苹果树林、核桃树林、山杏林、枣树林等在山风里奏出了“啦啦”“呼呼”的声响。许多游客冒着寒风而来,欣赏着山中的美景,在山庄的农家乐里尝农家菜、品山珍味,乐而忘归。
许多游客难以想象,眼前的卧虎山在18年前只是一座荒山。许多当地人也想不到,一个柔弱的女子让这座荒山重新焕发了生机,形成了“山上松柏戴帽、山中林果缠腰、山下五谷丰登”的美好景象。如今的卧虎山庄集种植、养殖、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于一体,成为造福一方、带领众多贫困户脱贫增收的致富宝地。
问山缘何美如斯,为有开路女强人。卧虎山的变化从燕素红踩出的小路开始,每一条小路所至的地方都倾注了她大量的心血和汗水。2002年年初,燕素红不听别人劝阻,签下了卧虎山1万余亩荒山林地的承包合同,同年成立了临汾卧虎山庄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雇了几百名工人,踩着羊肠小道把上万棵杨树苗送到了山顶,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终于栽好了,可是大部分树都没能成活。”燕素红对创业之初的艰辛依然记忆犹新,“看着成片成片的干枯树苗,那时候真的是欲哭无泪,好多亲戚朋友劝我不要再折腾了。”
第一次种树失败后,燕素红并没有气馁,她振作精神,重新再来。第二次,她改种柏树,后来又栽种桐树,由于种植技术、方法不科学,成活率也并不理想。后来,燕素红请来了林业农业技术方面的专家,对卧虎山进行了全面考察,结合卧虎山实际,确定了“山顶种柏树、山腰种果树、山脚种五谷”的发展思路。从此,卧虎山披上了绿装,增加了经济效益,而且带动了周边众多村民劳动增收。
18年来,燕素红先后投资3200余万元打深井5眼,安装变压器13台,硬化道路8公里,建设了100立方米蓄水池15个,铺设了3寸引水管道15000米,栽植公益林1000余亩、生态林2000余亩、经济林1000余亩。
结合资源实际,燕素红因地制宜,发展黑猪、山羊、乌鸡等养殖业,引进了金丝黄菊、油牡丹等经济作物,带动周边群众和贫困户发展土鸡养殖等产业。同时,她深入挖掘地方文化特色,发挥农村传统民俗文化优势,组织广大农村闲置劳动力从事手工粗布、千层底布鞋、儿童虎头帽、虎头鞋、绣花肚兜等民间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通过旅游农产品超市、网络平台等积极宣传促销,带动广大群众增收。
多年来,燕素红创立的卧虎山庄被评为“全国绿化大户”“全国绿色家庭”“市龙头企业”“市再就业基地”“市巾帼文明岗”等荣誉称号;燕素红本人被评为“省三八红旗手”“省巾帼创业明星”“省优秀女企业家”“市十大巾帼创业明星”等,成为带动一方群众致富增收的“领路人”。
记者 张春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