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并丽艺通职业技术学校“非遗”课扫描

2020-01-15 09:23:27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师生展示剪纸作品

  临汾新闻网讯 眼下,大多孩子们开启了快乐的寒假模式,可在临汾并丽艺通职业技术学校,一堂特殊的“非遗”课在高三美术对口班教室拉开帷幕。蒲县剪纸协会主席贾贵香的精彩授课,让孩子们陶醉在传统文化的浓郁氛围中。

  1月11日下午3点,该校高三美术对口班教室里静悄悄的,31个孩子眼巴巴地看着背着“长枪短炮”的贾贵香走进教室,“长枪”里装的是装裱好的剪纸作品,“短炮”里装的是剪刀、教材等剪纸工具。

  临汾并丽艺通职业技术学校校长韩建丽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为了孩子们这一节课,她捏了一把汗。课时是早就定下来的,1月7日贾贵香老师回蒲县去给80多岁的婆婆过生日,她前脚到蒲县,后脚就下了雪,路封了。怎么办呢?韩建丽本想在市区找个人替上,可找来找去,没找到合适的。她只好“威逼利诱”贾老师下山,贾老师也答应了。当天早晨,韩建丽醒来拉开窗帘,一看外边飘着雪花,心里边凉了半截,赶紧打贾老师的手机,想告诉她既然下雪了,就别勉强了,谁知道,贾老师说已经到临汾了,感动得韩建丽不知道说什么好。

  开讲前,贾贵香先为孩子们讲了剪纸艺术源远的历史,并为孩子们讲解了她母亲霍錦民的剪纸作品《后生戏虎》,由憨态可掬的老虎、机智勇敢的后生构成的栩栩如生的剪纸画面获得孩子们的赞叹。贾贵香讲道,在我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 。

  看到孩子们来了兴趣,贾贵香抓住时机拿起剪刀,一招一式地先教孩子们剪牡丹花的花瓣,剪锯齿形的花纹、剪雪花,最后索性教孩子们剪起常用的双喜字,孩子们兴趣很浓厚,教室里小剪刀“咔擦咔擦”作响的声音,像春蚕在贪吃桑叶。高三美术对口班的班主任李老师感慨地说:“孩子们真认真啊,比平日里用心多了。”

  不一会儿,孩子们手里都有了自己的作品,坐在最后边的女同学丁畅剪了一幅牡丹花,尽管线条还稍显笨拙,但已流露出国色天香的气质;:胖乎乎的权铭政,尽管是一个男孩子,但剪出来的红双喜让贾贵香大吃一惊:“我的天啊,都可以往墙上贴了。”她一边给孩子们修改图案一边鼓励孩子们大胆地剪,她幽默地说:“剪错了也不怕,剪错了不就是一张纸吗,我保证不打你们。”就在这轻松活泼的气氛中,每一个孩子都剪出了自己的“处女作”,郭松维同学欣赏着自己剪出的雪花说:“以前觉得‘非遗’离自己很远,也觉得‘非遗’一定很难,今天这节课让我明白,‘非遗’离我们既不远也不难,就在我们身边。”

  抓住这个机会,贾贵香骄傲地告诉孩子们,早在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我国申报的中国剪纸项目就已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孩子们听了高兴极了。

  在孩子们的提议下,贾贵香和同学们合影留念,每一个孩子手上都捧着自己刚刚剪出来的第一件“非遗”作品,脸上挂着骄傲的笑容,贾贵香笑了,她知道,非遗年味飘起来,剪纸这一民间艺术已经“剪”进孩子们的心田了……

  记者 刘晚 文/图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