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窑钧瓷几人知?

2013-11-26 20:21:46 来源:临汾新闻网

 

图为葛培忠正在研究古瓷片。

图为典型的临汾钧瓷片

平整均匀的釉面,纯净亮丽的釉色,精细者如脂如玉,滋润若乳,挂红斑者胎质细密,流淌自然,最具代表者粗看时温润质朴,细瞧后大有乾坤,釉面下密如雨点,形若蚁卵(蚂蚁蛋),亮似珍珠,惹人眼馋……如今,有几人知道临汾历史上辉煌过的古老瓷窑,又有几人知道那令人陶醉又爱不释手的临汾窑钧瓷!题记

当燃烧千年的窑火,在临汾大地上渐渐熄灭之后,那些古老的窑址也从辉煌走向没落,如废墟般被散落于龙祠、峪里等土地上。那些古老散落于民间的临汾窑古瓷器已成为收藏家的青睐,我市收藏爱好者葛培忠师傅便是临汾瓷的收藏与研究者,对临汾瓷中的钧瓷更是情有独钟,已收藏300余片,这些珍贵的瓷片成为临汾古瓷片收藏与研究的重要实物资料。

临汾钧瓷的收藏者

葛培忠师傅是一名收藏和研究古瓷片的爱好者,家住市区平阳南街警苑小区。从开始给别人免费捡瓷片,到不顾家人反对给自己捡瓷片,16年间,他收集瓷片20余箱,精品瓷片20余盒,大约7000余片。在这些瓷片当中,最让他热心关注并深入研究的是临汾古瓷片,而临汾古瓷片中最让他爱不释手的是临汾窑钧瓷。

临汾窑是中国古代北方的著名瓷窑,旧时又称“平阳窑”,是山西南部规模较大、烧造水平较高的重要窑场。清代蓝浦著《景德镇陶录》中记载:平阳窑亦西窑也,平阳府所烧。唐宋皆陶,有砖窑,大而容器多;有土窑,小而容器少”。民国初年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中记述:平阳真者,其胎之色纯似黄土,其质在半瓷半瓦之间,其釉光而润,细而发黄,多有蛇纹开片”。葛培忠近年收集到一本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简明瓷器词典》,该词典记载:平阳窑(即临汾窑),唐代重要窑址,在今山西临汾。其产品胎色较白,但釉欠细润”。这一发现将临汾窑的历史追溯到了唐代。

根据窑址考察及相关资料,临汾窑烧造品种以黑瓷、白瓷为主,兼烧钧瓷和青黄瓷等。根据这一记载,葛师傅开始搜集整理临汾窑钧瓷瓷片。

葛培忠收藏临汾窑钧瓷瓷片数百片,这些瓷片都是他从施工工地发现并捡回来的,有时候会被知道他爱好捡瓷片的朋友叫去,有时候有工地上工人的免费提供,有时候他自己也掏钱买瓷片。数百片临汾窑钧瓷瓷片里倾注着葛培忠师傅的心血,也倾注着他对临汾窑钧瓷的特殊情结。

古代钧瓷的关注者

古人曰: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钧瓷挂红,价值连城”。古人对钧瓷的赞美可见一斑。

葛培忠对钧瓷颇有见解。钧窑为宋代五大著名瓷窑之一,以河南禹县为中心,主要窑址在禹县钧台、八卦洞、神后镇,窑址遍及县内各地,为北方地区比较发达的重要产瓷区之一。由于河北、山西等地都有钧瓷烧造,由此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钧窑系。

葛培忠师傅介绍,钧窑的烧造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下限则晚到元代,北宋后期是钧窑的鼎盛时期。钧瓷器的器形有花盆、盏托、洗、尊、瓶、炉、罐、碟等,碗、盘产量很大。

葛培忠师傅说,钧瓷大部分产品釉色是各种浓淡不一的蓝色乳浊釉,釉内含有少量的铜,蓝色较淡的称为天青,较深的称为天蓝,比天青更淡的称为月白,有些产品釉面还会烧出茄皮紫或玫瑰红色及蚯蚓走泥纹。出现这种颜色的产品十分珍贵,这几种釉色具有萤光一般幽雅、蓝色迷人的光泽,其质感滑润,色调优美。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这是世人钟情钧瓷的原因,也是葛培忠师傅深爱钧瓷、研究钧瓷的缘故。葛培忠师傅说,钧瓷千变万化的窑变,具有云霞一般的色彩,而显得变幻莫测的窑变釉,使人如看到日落时的彩霞一样如痴如醉。

临汾钧瓷也有自己的显著特点。葛师傅经过多年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

关注钧瓷的痴迷者

葛培忠第一次发现临汾钧瓷瓷窑的遗址是在1999年,地点是尧都区尧庙镇神刘村。

葛培忠介绍,1999年之前,在与收藏圈的朋友交流及资料得知,临汾有钧窑并生产钧瓷,但窑址在何处却无人知道。

当年,他一筹建洗煤厂的朋友在尧庙神刘村施工时,发现了钧窑窑址及瓷片,接到通知后他赶到现场看到了已经被填平的钧瓷瓷窑。

“我过去一看全是钧瓷,问朋友在哪里捡的?朋友说,当时推土机推土填沟,在沟边推出一个破窑,但比烧砖窑小的多,半个窑顶还在,大约二米多高。”葛培忠介绍,当时他只捡到了一些瓷片,过去看窑址时,已经填平了,欣喜中又有些失落。”2001年尧都区第二人民医院门诊楼基建工地,葛师傅再次发现了专烧钧瓷的窑址,这次他不仅捡到钧瓷瓷片,而且看到了毁坏的钧瓷瓷窑。葛师傅捡到的钧瓷瓷片大部分为碗盘,有几件还可基本成型。

2003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专家孟耀虎在《考古与文物》发表调查临汾窑瓷器的一篇文章。在《山西平阳古瓷窑调查》一文中有关于临汾窑钧瓷的描述。

葛培忠发现的窑址也进一步证明,临汾窑钧瓷主要窑口除龙祠窑外,在汾河沿岸也散落着一些烧造钧瓷的小窑口。

十余年间,葛师傅捡到数百片临汾窑钧瓷瓷片,受到广大藏友的关注,并常与爱好临汾钧瓷瓷片的朋友交流学习。

临汾钧瓷的研究者

葛培忠师傅捡瓷、赏瓷、藏瓷,也研究瓷,翻阅资料,查看网络,交流学习,记笔记,写心得,也有数篇文章被《临汾方志》等杂志刊登。

葛培忠将在临汾工地收集的钧瓷片与在窑址收集的钧瓷片仔细对比,一些钧瓷与他在窑址发现的瓷片胎、釉、器型相吻合,而与河南钧瓷却不相同。通过对比,临汾钧瓷的美丽惊艳及其独特同样让人惊叹。

葛培忠介绍,河南钧瓷一般为灰胎,胎质细腻,胎釉结合紧密。临汾窑钧瓷大部分为土黄色或灰白色胎质,以碗盘为例,底足胎厚部分为土黄色,碗边较薄的为灰色,有些整体灰色。临汾钧瓷胎土一般较粗松,胎釉结构不及河南钧瓷,但釉色却十分漂亮。但临汾钧瓷,平整均匀的釉面,纯净亮丽的釉色,精细者如脂如玉,滋润若乳,挂红斑者胎质细密,流淌自然,令人爱不释手。

葛培忠研究发现,凡河南钧瓷具有的釉色临汾窑都有。但临汾钧瓷却有自己独具特色的特点。最具代表者是一种瓷片下藏有密密麻麻如蚂蚁卵大小白点,让人粗看时温润质朴,细瞧后却大有乾坤,釉面下密如雨点,形若蚁卵(蚂蚁蛋),亮似珍珠,惹人眼馋……

临汾钧瓷几人知?

葛培忠根据研究及资料推断,临汾窑钧瓷金代达到鼎盛,金代钧瓷器型规整,釉面平整均匀,釉色纯净亮丽滋润,精细者釉面如脂如玉,挂红斑者流淌自然,胎质细密。入元以后质量明显不如前朝,胎质粗松,元末明初由于战乱,临汾钧瓷停烧。

在尧都临汾,知道临汾历史上烧造瓷器的人并不多,知道临汾曾经烧造钧瓷的人则更少。在葛培忠收藏临汾瓷的圈子里,却可以听到他们对临汾钧瓷的交流和赞美。

“听说临汾要建市博物馆,我们这些临汾瓷片的藏友也非常关注,如果将来有机会,我们当中一些藏友也愿意无偿捐赠自己收藏的部分瓷片。”葛培忠师傅表示,“希望临汾瓷窑能引起人们的关注,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了解临汾历史文化,弘扬临汾窑瓷器文化的行列中,让临汾、山西乃至全国的人知道在古都临汾的历史上,临汾窑瓷器也有浓墨重彩的一笔。”(文/图记者 张春茂)

责任编辑: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