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课中吹起"浮夸风"

2013-12-26 08:37:53 来源:临汾新闻网

日前,在一所学校参加教研活动,在两位教师上完研究课后,听课老师们展开了研讨和评论。然而,不知为什么,绝大多数老师选择的是谦词、溢美之词,把执教者的每一个闪光点,不惜用数倍的放大镜放大放大再放大。即使谈缺点,也是含糊其辞,一笔带过……众所周知,整个教研活动的实质部分,就在上课与评课之中。相比之下,评课环节的意义更大些。因为,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阐述自己的见解,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思想碰撞。评课活动,让执教者借助他人的视角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对自己的教学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同时,也让听课者在鲜活的教学案件中学会静心反思,在实践操作和理性设计层面进行深度解析,别人的课,正是自己教学的一面镜鉴,观别人的课,其实就是在和自己教学作一次隐形对话……然而,有些奇怪的现象,正悄悄地改变着我们的评课活动。或许是碍于面子,绝大多数教师往往只说好的一面,对缺点和问题避而不谈。有些执教者未曾意识到,仅仅只是在课堂教学中的一次纯属偶然,被评课者极力褒奖后,那些偶然俨然已经成为必然。评课中避重就轻、避实就虚,有些教研课明明是令人不满意的,执教者本人也已意识到,可经评课者三言两语地一“捧”,那课似乎一下子就变得完美起来,缺点被有意无意地规避了,剩下的全是优点。令人遗憾的是,评课中的“浮夸风”有愈演愈烈之势。

评课中的浮夸风,看起来热热闹闹,实际上对于执教者、评课者皆无益。执教者辛辛苦苦地备课、上课,即使课上的问题很多、遗憾很多,一个理性的执教者,也绝不会讳疾忌医,他们真诚地希望评课者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症结。因为唯有这样,才能真正的锤炼自己、提升自己。同时,评课中的浮夸风,会误导年轻老师。他们的课堂教学之根扎得还不深,教研课上的评课导向,很可能成为他们的教学指南。

教研活动来不得半点虚假,尤其在评课环节更要弘扬实事求是的研究精神。在这方面,我赞赏另一些学校的作法,采用“2+2”的评课方式,即提两条优点,再提两条缺点。有问题不怕别人说,说问题不是和谁过不去,一语中的不兜圈子,一针见血不绕弯子。只有摒弃评课中“浮夸风”,执教者虚怀若谷地接纳,听课者知无不言地表达,教研活动才能真正产生实效。

 

郭璞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