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他乡 志在远方

2013-12-26 08:38:49 来源:临汾新闻网

今年9月我来到了襄汾县赵康初中,开始了我的首次支教生活。

记得我第一次走进教室的时候,全体同学都站起来高喊“老师好”,我不由地震了一下。当看见他们那么可爱,听到他们响亮的回答及嘹亮的歌声,我好像回到从前,回到了纯真的中学时代。看到他们充满渴望的双眼,听着他们那稚嫩的声音,我有一种冲动,恨不得一下子把自己所有的知识传授给他们。支教几个月以来,经历了许多事情,点点滴滴,一次又一次让我感动,一次又一次地影响了我。我走进了农村中学,了解了农村中学教育的现状,看到了农村中学教学工作的困难与艰辛,体味到了农村中学老师们的酸甜苦辣。

其实,支教之前,我对于这次到赵康初中支教还是有些担心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于初中教学没有任何经验。来到之后,学校领导将初二年级的一个班交给了我,让我顿感很大的压力。在老教师们的耐心指导和帮助下,我认真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艺,逐步适应了初中教学。这在我的人生经历里是一次非常难得的体验,对于今后的教学工作不无裨益。

农村中学的孩子从小受周围特定环境与家庭教育的影响,与城市小孩相比,往往会显得胆小拘谨、不善言谈,缺少自信心,又害怕说错话被老师批评,会遭人耻笑,所以他们发言基本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为了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多用亲和力的语言进行鼓励和肯定,给了他们莫大的信心。

由于赵康初中地理位置比较偏远,所以无论在生源、信息,还是各种教学设施上与县城的一些学校相比都有着一些差距,学生数量也少一些。由于学校师资不足,老师们的工作量都很大,非常辛苦。虽然比较累,但老师们都有一种乐观向上的心态,对待工作充满热情,不攀比,不张扬,认认真真教学。从他们身上,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基层人民教师的伟大。

我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学,虽然之前在学校也有试讲,但是真正站在讲台上给我的学生做班主任还是第一次。在校长和老师们的关心帮助下,我与学生的交流得心应手。由于我同学生们年龄相仿,他们很乐意同我作无拘无束的交谈,我能够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为管理、教学工作奠定基础。

和学生积极交往的另一个方面是与生同乐。比如组织班会和体育比赛,积极和学生探讨班级建设的方法。学生很喜欢老师用这种方式与他们交流,认为我没有架子。假如说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有什么收获的话,除了教学外,这点令我印象非常深刻。当然,就教学活动而言,我的教学能产生多少实际的成果,目前很难断言;但就与学生融合这一点,这对于我将来的教学工作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只有建立起师生之间沟通的绿色通道,才会有教与学之间的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才能为师生互动创造条件,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通过这次支教活动,我在教学上也获益良多。

不管条件的好与坏,关键在于自己怎样看待,拥有一颗奉献的心,一颗感恩的心,生活永远是美好的。在路上,当学生亲切地喊道:老师好!我感到孩子是多么可爱,当把科学的学习方法交给渴望求知的孩子,我觉得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支教虽然辛苦,但是锻炼了我的意志,提高了我的能力,让我在苦中作乐中提高了身心健康水平。

支教不仅让我结交了很多朋友,收获了友谊,支教更使我长大了,学会了吃苦耐劳,学会了苦中作乐,深刻体会到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收获了教育经验和提高了教书技巧。

 

许文团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