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通讯员 刘斌)今年以来,蒲县首次明确提出全力实施文化引领战略,提出力争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的目标,把文化发展提高到了全县战略层面的全新高度,要求在精神文化生活、文艺精品创作、公共文化设施、文化产业发展上推陈出新,力求实现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突破难点,全面发展。
繁荣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坚持两个优先的战略部署,一是坚持群策群力制订切实可行的全年文化活动方案,调动各方面力量参与文化建设,在全社会形成一个人人尊重文化、人人热爱文化的浓厚氛围,使人人成为文化的建设者、人人成为文化的受益者;整合现有节庆资源,加强节庆活动管理,继续打造春节社火、东岳古庙会和消夏三大群众性文化活动平台,活跃广场文化,举办庆祝共和国成立65周年系列活动,筹备2015年蒲县春节联欢晚会;分派各类文艺骨干到各乡镇、村委进行艺术指导,不断提升群众参与度和表演水平。二是坚持政府指导、市场运作、财政补贴、社会参与的模式,鼓励社会办文化、企业办文化,加大文化资源向农村和基层倾斜,进一步占领农村宣传文化阵地,让城乡居民均能享受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坚持政府购买文化,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蒲剧、电影、专题文化活动下乡服务,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坚持免费开办二胡、钢琴、舞蹈、声乐、书法、绘画等艺术培训班,深入普及文艺知识,提高群众的文化艺术品位;主动加强与文艺院校的沟通联系,邀请钢琴、声乐、二胡、舞蹈等专业学子,来蒲县举行“文艺演出周”活动,提升群众的艺术素养和鉴赏能力;开展“全民读书月”文化素质大赛活动、“书香传递”活动。今年,该县县委、县政府将为全县每户农村居民赠送一套浅显易懂的国学作品或实用技术书籍,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读书尚学、增长知识、提高素质,在全县营造人人爱读书、人人爱文化的良好氛围,确保“蒲县朝山会”成功申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加大文艺精品创作力度。建设文化先进县,必须在培养文化名人上下工夫,使之成为蒲县的一张张文化名片。鼓励全县干部群众,积极申报获取省级、国家级各类政府主导的协会会员,发挥特色文化资源优势,不断完善文化产品创作生产、运行和推介机制,抓住“五个一”工程作品申报年的机会,精心组织重点文艺创作,发现、挖掘、上报精品力作,今年筹备拍摄电视剧《坚守》,上报“五个一”工程;完善激励机制,筹备设立文化艺术奖励基金,同时发挥段云书画奖、西戎文学奖和摄影大赛奖三大奖项的激励引导作用,充分运用《蒲县文艺》和《蒲县通讯》平台,培养优秀人才,壮大文艺创作队伍,鼓励文艺精品创作;加大对书法、美术、音乐、摄影、剪纸、文艺创作的扶持力度,对获得市级以上奖励的作者给予相应的奖励,着手筹备申报“中国书法之乡”,县文化馆充当文艺发展的领头雁、排头兵,每年每个工作人员创作3件至5件高质量的文艺原创作品,以此作为评职、晋级、升职的重要依据;各工委、各乡镇配套相应的措施,扶持文艺创作,保证每年都能拿出3件至5件较高质量的原创作品,宣传部门把此项工作纳入年终考核范围,力争每年有3件至5件作品获得省级以上奖项,打造一批具有蒲县特色、反映时代风貌、叫得响、传得开的文艺精品。
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建设文化先进县,必须在完善文化设施上下工夫,为文化发展提供设施支撑。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按一流标准,推进新闻广电综合大楼工程、段云书艺馆展厅改扩建工程、农村数字电视改造工程和文化产业展览交易中心工程等县文化建设重点项目,抓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同时,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建立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先进县,必须在发展壮大文化产业上下工夫,不断增强文化发展的内生动力。县委、县政府提出提升旅游业的总体思路,对各个景区进行整体包装、整体开发、整体宣传,积极打造“心灵圣境蒲县”的旅游名片,结合文化产业发展实际,依托金俊安、亢秀奎等已有的技术和销售网络,成立公司,形成设计、生产和销售既联合又分离的机制,确保文化产业发展有新的突破;积极促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对剪纸、麦秆画、柳编、根雕等一批文化项目,重点加以扶持培育,培育出系列化、精品化的旅游文化产品,促进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共同发展、良性互动,以文化发展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责任编辑:李甲
上一篇: 我市一批先进单位和个人受表彰
下一篇: 我市今年中考实行网上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