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是为师生服务的

2014-04-10 08:52:08 来源:临汾新闻网

 

 

 

 

 

 

 

校长不是官!

校长是干什么的,是为老师和学生服务的。

说这话的人是李跃记,尧都区南街小学的校长。

李跃记从1984年起,先后担任过尧都区泊庄青城学校、泊庄小学、尧都区实验小学、尧都区五一东路小学、尧都区解放二校、南街小学校长。整整30年,他像一头勤勤恳恳的老黄牛,默默耕耘在所挚爱的教育热土上,播撒汗水和希望,换来满园春色。教育是个良心活,是个细心活,也是个费心活,更是个创新活,难道就没有倦怠的时候?他的回答淡定而有深意:育人是很有意义的。当你看到孩子们懂事了、成才了,内心的喜悦无法言喻。原来,对孩子们的爱,使他一直走到了今天,无怨无悔,享受教育。

老师们说,李校长最大的特点是没架子、实干。

一个普通的农家孩子,很小失去了母爱,使他对“爱”字有着深切的感受。大姐、大嫂都是教师,他从小耳濡目染,心里暗暗种下了“教师”的梦想。农家娃能吃得苦,干啥都心诚,这样的品格,注定了做人做事的踏实、坚毅,同时——不忘本。

作为一校之长,虽然众多事务缠身,但是李跃记始终坚持以身作则,不摆校长的官架子,不利用职权乱发号施令,严格要求自己。他每天早晨第一个到校,巡视校园指导 学生打扫卫生;下午,只要学校有一位老师或学生,自己就不离开学校,确保师生的安全。他坚持每一次教研活动都参加,每一次月考组织各学科老师分析问题、思考对策;他一有空就深入课堂听课,平均每个学期听课次数达50余节;他会因为某班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专门找班主任促膝长谈;他会因学生卷面书写潦草而提出指导意见……一直以来,他以校为家,一心扑在管理工作上,率先垂范,正是这种忘我的工作态度,拉近了与师生的距离。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李跃记和教师谈话,用得最多的词语是“我建议”,用得最少的词语是“你必须”,更多的时候,他在倾听、观看、默默的思考。生活中他极力实施“爱心工程”,为贫困教师申请困难补助,逢年过节看望家庭困难的教师,探望有病住院的教职工及其家属……及时为教师排忧解难,努力营造一个心情舒畅、无后顾之忧的工作生活环境。他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教师,最大限度地拓宽每一位教师的成长空间,让每一位教师都能获得发展,收获幸福。对于青年教师,他注重提携培养,与他们一起研究制作课件,反复听课,从教学文本突破到课堂语言的雕琢以及教法学法的推敲选择都不放过,一招一式、一言一行地教,曹丽、侯艳荣、田慧良、朱婷婷等一批年轻教师迅速成长起来;对于骨干教师,他搭台子、压担子、指路子、出点子,不断拓宽她们的成长平台,提升她们的专业素养,使她们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苗越、韩波、卫艳华等教师先后荣获省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在这些名师、能手的辐射带动下,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群体正在成长。

小学是一个人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为了给孩子的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李跃记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总是把许多细微的小事当成养成教育的抓手。例如弯腰捡起一片碎纸屑、杜绝买零食等,一个个小小的改变促进了校园环境的大改变,涵养了南街小学校风、学风。

前年冬天,李跃记发现有不少学生在校园周边的小摊点吃早点、买零食,经过询问得知有不少家长因为早上来不及给孩子做早饭,让孩子在外面买早点和零食吃。这些摊点的卫生条件差,严重影响着学生的身体健康。针对这一情况,他组织召开了家长会,向家长宣传路边食品的危害性,鼓励每一位家长为孩子在家做早饭。他诚恳的态度和语言使家长们心灵受到极大触动。在周一升旗会上,他向全体学生提出明确要求,坚决杜绝在路边买零食吃,同时要求值周领导、班级严格督查。在他的号召下,许多班级召开了“说说路边小食摊和吃零食的危害”“吃安全食品,让父母放心”的主题班会,孩子们表示以后再不吃路边食品和零食。经过长期不懈地努力,学生买零食、小吃的现象彻底消失了,学生的身体健康有了保障,校园环境更文明。

李跃记惊叹于孩子身上的许多问题,其实是父母自身存在问题的折射,他深深地感到,时下对孩子们的教育最需要做的恰恰是让父母如何做一个称职的家长。为此,他总是抓紧一切时间学习,在他的笔记本上记载了很多动人的小故事,浸透着哲学思想和育人智慧。在每年的“家长开放日”上,一定会有一堂家长报告会,适当的时候还会有培训。李跃记告诉家长,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在孩子身上留下烙印。时下,在许多家庭都有这样一个认识误区,孩子上学是母亲的事情,父亲可以不管或者少管,其实母亲是不能替代父亲的作用的,他要教给孩子勇气、力量和阳刚。他向家长娓娓讲述德国父亲如何对孩子实行教育,以此告诫家长,家庭是永不关闭的课堂,父母是永不下课的老师,要想让孩子健康成长,父母首先要热爱学习,学会做人做事,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孩子做出良好的榜样。

国学经典对于启迪智慧、完善品格、成就人生起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因而他不放过任何一个以文“化”人的契机。每年4月份,学校都要开展校园读书节活动,举办一轮学生经典诵读会,同学们如痴如醉地诵读《三字经》《弟子规》……高雅的诗词文章赋予了孩子们优美的仪容仪态和道德内涵,彰显出了学校独特的办学品位与特色。

李跃记在小学教育战线已经摸爬滚打了30年,按理说,这个年龄可以躺在功劳簿上歇歇了。然而,创新的潮流依然在他胸中涌动,他最大的愿望,就是为孩子们奉献一个精彩、有生命力的课堂,让他们享受学习的快乐。

2011年,李跃记经过实地考察和缜密思考后,决定在南街小学开展生本课堂课题研究。在改革初期,教师对生本教育还很陌生,个别教师有抵触情绪。为此,李校长购买了大量郭思乐教授有关“生本”教育的论述、论著,鼓励教师积极学习理论,并派出骨干教师先后到汾西二小、广州、河北邯郸等地参加理论学习、听课教研和实践研讨,并聘请专家来校对教师进行专题讲座,让老师们与专家面对面地对话交流。这些做法从思想让教师认识了“生本”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开启了他们的智慧,催化了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李跃记以全面建立具有校本特色的生本教育体系为主攻方向,构建了“理论引导——实践探索——示范引路——专题研讨——模式达成——深入探究”具有南街特色的生本课堂模式,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历经3年的打磨,生本教育在学校40个教学班全面铺开。全新的课堂,把繁重的课堂讲授变为轻松机智的主持,学生从被动的听众变成课堂活动的主角,颠覆了传统课堂,转换了师生角色,学生综合能力在轻松高效的课堂中得到提高。李跃记也先后获得“山西省课改先进个人”、“临汾市模范校长”、“临汾市名校长”等荣誉。

有人请李跃记去做报告、谈经验,他每次都会推掉,用他的话说:“我没有轰轰烈烈的创举,只是以自己的职业良心履行本职工作而已。”他反复强调,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有自己的“教育梦”,而实现这个梦想,需要智慧,需要创新,更需要落地的智慧和务实的作风,他会坚定地走下去。

 

责任编辑:柏东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