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吧”的盛衰之路

2014-05-21 08:25:17 来源:临汾新闻网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近几年,受到一系列主客观因素影响,网吧这一曾经的“黄金行业”,似乎已走入“暮年”。越来越多的网吧关闭、转让或者缩小经营面积,网吧行业似乎进入发展瓶颈期。情况究竟如何?本报记者通过大量调查,和您一起了解。

关于网吧的点滴回忆

对于很多人而言,第一次与互联网的“亲密接触”,都是在网吧。作为80后的一员,家住市区秦蜀路的王先生对网吧的记忆可以引起很多同龄人的共鸣——大学时,学校宿舍网速慢、个人电脑价格高。

网吧上网便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当时的网吧真可以用“爆满”来形容,到了双休日或节假日,网吧更是一席难求。年近而立的王先生对记者说。“我是2001年时第一次去的网吧,当时注册了一个QQ号,打开后,便觉得那是一个不一样的世界。网吧里留下了我最早的上网记忆。”同是80后上班族小韩也对网吧记忆颇深。那年代,由于家中没电脑,他经常到网吧上网——聊天、打游戏、看电影、听歌……玩得不亦乐乎。“当时的网吧确实火爆,排队等候上网是常事。”小韩说,“后来参加了工作,没有时间再玩游戏,再加上家里和公司都装有WIFI,平时没事时聊聊微信,看看电影,在网吧里能做的事用手机都能做,我又何必花钱再去?”小韩表示,现在他宁愿用手机上网也不会再进网吧。

小韩的观点契合了很大一部分80后的真实想法。

惨淡经营的网吧现状

网吧现在还那么火吗?记者来到位于山西师大正门旁边的某网吧,一进门,眼球便被网吧服务台前矗立的大字招牌吸引:“会员卡充值火热办理中,充50送20,冲100送50。”走到二楼,零零散散的七八个顾客正在上网,偌大的营业厅显得有些空空荡荡。

“现在来我们网吧上网的人越来越少,平日里的上座率不足20%,即便是周末,也不会有超过50%的上座率。”网吧的经营者张先生无奈地告诉记者。在网吧这个行业摸爬滚多年的他,面对网吧里的萧索冷清,言语中充满倦意。

张先生的网吧开业于2005年,“当时经营网吧利润可观。”回忆起当年的场景,张先生黯淡的眼中透出了一丝欣喜。“可现在,你也看到了,基本上没有什么客源,可房租、光纤宽带费、电费却越涨越高,这样下去,很快就得关门。”同样无奈的并非张先生一人。随后,记者来到临汾火车站附近的一家网吧,发现该网吧招牌还在,但里面已经没有任何设施,只剩下一堆破破烂烂的沙发。“这家网吧经营不下去,关门了。”门口看自行车的大爷对记者。下午,记者又走访了市区的多家网吧,发现位于体育北街一家网吧和福利巷口的一家网吧已经关门,其他走访的网吧上座率也不并高。

“只有打游戏的人才会来网吧上网。”某网吧网管直言,“来上网的客人家中基本上也有电脑,只因为网络游戏要求网速快。”通过调查,记者发现,越来越多的网吧经营者试图抽身放弃,想要将网吧转手,但很少有人“接招”。

剩下的从业者即便勉励支撑,也是日渐焦灼,“网吧的电脑是高损耗物品,平均两三年就要更新一次,可现在这行利润微薄,我根本没有闲钱更换设备,现在就想赶紧把这烂摊子转出去,去干别的行业。”五一路附近一家网吧的老板这样诉苦。

微利时代的网吧出路

“现在能够介入互联网的终端设备种类繁多,笔记本电脑、手机、平板电脑都可以上网也能达到人们日常上网的基本需求,加上近几年电脑成本逐渐降低,更多的网民选择购置电脑在家上网,于是对于网吧的需求也逐渐降低。”采访中,一名资深网吧老板对记者表示:“现在网吧已经进入微利时代,必须开发新的增值服务,以吸引消费者。”即便行业内部对未来一致看衰,可依然有人逆风而行,二十出头的周先生便是他们中的一员,除了比较便宜的价格盘下来店面之外,对未来的经营打算,他也显得胸有成竹:“网吧在游戏体验及游戏玩家社交方面仍具吸引力。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已不是专供青少年独享的产品,所有人都能共享。我相信只要调整好经营心态,加强管理,提升服务,即便盈利不如当年,我也一定能行。”采访结束前,他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

       记者 邱睿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