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咯咯咯……”随着赵元富的吆喝,笼子里面的鸡乖乖凑上前来,摸摸鸡冠、看看眼睛、端详爪子……一套熟练的动作过后,他已经判断出鸡的健康状况。这是“鸡司令”赵元富雷打不动的日常,从“煤老板”变成“鸡司令”,霍州联社城区信用社是他创业路上的“贵人”,也是亲密无间的朋友。
在霍州市白龙镇马林村的元富养鸡场里,见到赵玉富时,他穿着一件蓝色的工作服,正一头扎在鸡场里例行检查,淳朴的打扮和娴熟的技术,很难相信他曾经是“煤老板”。
“以前我的洗煤厂生意很红火,年产60万吨。”说起曾经的辉煌,赵元富除了自豪,更多的是感叹转行的正确选择。在转型发展的大环境影响下,赵元富关闭了洗煤厂,新身份让他有了新的想法——带着村民搞养殖。
“要干就要干出个样子来!”这是赵元富给自己定下的目标,他考察了很多地方,随后决定建一座高标准的养鸡场。然而,现实还是有反差,自筹资金加上村民入股的想法落空,最终只好由他个人投资100万元建起了养鸡场。问题接踵而至,鸡场建起来了,这日常流动资金从哪里来?霍州联社城区信用社主动找上门,给他送来了10万元农户保证贷款。
在2012年,赵元富担任了马林村的村委会主任,更加坚定了他为村民谋发展的决心,并于2016年5月成立元富养殖专业合作社,实现了养殖加销售专业一体化经营。在这期间他无偿分享个人的养殖经验和最新技术,指导当地养殖户。
赵元富总说他选对了行,他的养鸡场由于规模大、标准高成了当地养殖行业中的一股中坚力量,他也凭着自己的商业头脑和努力拼搏,逐步成长为了“鸡司令”。
“看鸡施温是养鸡的关键,虽然我们有其他公司的技术支持,但是日常管理只能靠自己。温度、通风、饮水等都是能不能养好鸡的重要条件,我每天都要进鸡棚检查一圈,身体感受温度,鼻子闻棚内气味,耳朵听鸡叫声,用全身去感受,通过鸡的行动、采食情况来判断鸡是否健康,当好‘鸡司令’也不简单。”赵元富笑着说,为了带动更多的村民,自己首先要把养鸡事业发展好。
元富养鸡场的养殖面积占地20亩,鸡舍4座,容量12万,现存栏10万只,每年可出栏6批,每批10万只鸡,每只鸡的利润为5元,60万只鸡一年利润可达300万元。
元富养鸡场前后共投资了1200万元,已经成为霍州市养殖产业的重要特色项目。但天有不测风云,2019年的雪灾让赵元富损失了两座鸡舍。城区信用社了解情况后,雪中送炭,及时向他发放了50万元贷款,迅速重建了鸡舍。
赵元富有创业成功的勤奋,也具备发展的头脑,合作社在创业与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霍州联社除了提供贷款服务,还为其匹配了一系列综合金融服务。
近期,在赵元富的150万元贷款到期前,城区信用社又积极主动与赵元富对接续贷及增加规模的工作,增加贷款规模至267万元,为全面协助其养殖业发展做好铺垫。
从初创期的10万元农户保证贷款,到150万元、267万元的大额担保贷款,这既是赵元富个人从创业走向转型的致富之路,更是霍州联社不断践行服务“三农”的担当实践。
记者 潘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