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雪白的细毛、粉红的嘴巴,进食时不时发出“咕咕”的声音……这是洪洞县淹底乡杨岳村李铁军精心饲养的兔子。每天一大早,兔舍主人李铁军都会一手拿桶、一手持勺,将饲料倒进兔子的食槽中,并仔细观察每只兔子的生长情况。看着兔子贪婪地争抢饲料,他和父亲虽然忙得不亦乐乎,但心里却美滋滋的。
李铁军一直怀着对养殖业的热爱,多年坚持肉兔养殖,凭借不懈的拼搏,在洪洞农商银行淹底支行的一路陪伴下,他靠小小的兔子走出了一条致富路。
心怀热爱 投身养殖
李铁军是名80后,大学学习的是畜牧专业,2008年毕业时,他和大部分年轻人一样,怀揣着梦想进入社会,但是现实一直考验着他。“毕业后在一家养鸡场待了两年,我感觉这完全背离了自己的想法,然后又跑去其他地方打工,兜兜转转最后还是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工作。”
2011年结婚后,李铁军留在家乡搞养殖。“我爸以前养过兔子,再加上我掌握了科学的理论知识,就决定搞肉兔养殖。”2012年,当李铁军从老养殖户家抱回一对种兔后,他兴奋地彻夜难眠。
李铁军又先后从外地的养殖户手中引进兔子,最终在半年时间里建起了一个由35只兔子组成的种兔群,也正式开始筹建他的养殖场。在父母和妻子的支持下,李铁军筹资12万建起了2个兔舍。“爱人把她的彩礼全搭进去,我爸也把自己的积蓄拿出来,这钱来之不易,所以我要好好干。”李铁军一开始就建起了标准化的兔舍,起早贪黑地和兔子泡在一起,兔子数量稳定增长,他也得到了不错的回报。
然而随着肉兔市场价格的一路下滑,李铁军的信心也几乎被消耗殆尽,终于在2014年出现转机。“那年兔肉的价格出奇地好,往年都是每公斤5元左右,那年就涨到了8元,我一个月出栏量能达到300只左右,让我重拾了养兔的信心。”
中药特“技” 科学饲养
一开始养兔,李铁军就将绿色养殖作为自己的定位,摒弃传统的养兔方法,不再只喂草料或者饲料,而是将二者搅拌在一起制成颗粒。此外李铁军还琢磨出了自己的特“技”,就是利用中药给兔子调理身体。“人们都说兔子最好养,其实不然,搞不清其中的窍门,等于是瞎养。这么多年的养殖经验让我逐渐发现,大兔子怕热,而小兔子怕凉,兔子生病,老办法都是用西药治疗,但是去不了根。所以我就自己配中药,兔子跟人一样,身体免疫力高了,就不容易得病。”别看李铁军说得头头是道,这是他经历了无数次的坎坷才得出的经验。曾经在2017年兔子生病时,500只一下子全军覆没的景象历历在目,所以他不断地去学习,改进自己的养殖办法。
2018年,李铁军认识了尧都区县底镇的养兔大户刘师傅,在交流经验的过程中,李铁军更加坚定了自己选择的养殖路子,也是在那年年底,他坚持多年的人工授精取得了成功。
刘师傅不仅教李铁军养殖技术,还帮助他销售。“我养的兔子第一次销到外省,每斤价格比本地高出1.5元,刘师傅还帮我垫资引进种兔。2019年,在他的指导下,我引进了半欧式的兔笼,扩大了养殖规模,种兔和普通兔子数量达到1800只。真心感谢他!”谈起刘师傅,李铁军的话语中充满了感激之情。
坚持前行 大有“钱”途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而至,也波及李铁军的养殖事业,差点使他陷入绝境。“差不多半年时间一点收入也没有,兔子要吃食,人要生活,需要不停地投资,幸亏有洪洞农商银行淹底支行的支持,及时给我发放了5万元贷款作为周转资金,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随着疫情的好转,他的养兔场逐渐恢复正常,展现出勃勃生机。
李铁军说,养殖路虽然艰难,但是坚持到底才能不负奋斗的岁月。“曾经为了支持我,爱人放弃了她成为蛋糕师的梦想,我对她说‘所有的活我来干,你只需要照顾家就好!’家人们的支持就是让我坚持下去的动力,经过多年的养殖,我现在已经摸索出一套自己的绿色养殖办法,而且在刘师傅的协助下,销路也在不断地拓宽,最近订单数量不断增加,我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好。”
对于下一步的发展,李铁军充满信心。“坚持优化种兔群,提高人工授精技术,同时再扩建一个兔舍,两个舍专供育肥兔,一个舍用于种兔繁殖。”李铁军相信科学的养殖和辛勤的付出,一定会有收获。
记者 潘华玲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