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1月6日,大宁农商银行曲峨支行工作人员赵东与记者一道前往曲峨镇房村村民冯双庭家。他说,冯双庭的养殖规模虽然不大,但是养殖的种类不少,有猪、羊,还有驴和马,被村民戏称为“动物园”,十分红火。赵东的介绍激发起了记者的好奇:这个冯双庭有什么能耐,竟然养殖这么多品种家畜?
重拾技艺 发展养殖
来到冯双庭家,他正和几个邻居在家闲聊,看到我们的到来,急忙招呼坐下。问起现在的养殖情况,他高兴地说:“现在有驴3头、马2匹、羊15只、2头母猪外加11头小猪崽……
冯双庭今年60岁,2016年以前一直在外打工,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外打工越来越难找到活干。2016年他回到家中,开始了他的养殖之路。一开始每天也没有事做,他就是东家跑跑西家转转,可是空闲时间长了家里没有收入,日子也不好过,必须得找点事做。想起年轻的时候给生产队干过养殖,就想重新把这份手艺拾起来,既让自己忙了起来,也能为家里增加一份收入。
一开始,冯双庭先买了两头大母猪,每年就靠卖小猪崽。一头小猪崽纯收入只有200多元,这一年下来也挣不下多少钱。“那时候村里有大宁农商银行的工作人员驻村扶贫,经常上门宣传扶贫政策、金融知识和信贷产品。于是他有了买羊的念头,曲峨支行工作人员在得知他的想法后表示大力支持,他在曲峨支行申请了5万元的贷款买回了羊,养殖规模扩大了,也让他更加痴心于养殖。
在随后的时间里,经过冯双庭的精心饲养,养羊得到了很好的回报。在听说养驴挣钱后,他又投资养驴。冯双庭说:“养殖每年都能有3万多元的收入,这些年生活过得很充实!”
就地取材 绿色生态
走进冯双庭的养殖场,随处可见堆放的家畜吃的玉米秸秆、粉碎的杂草。“全是生态养殖,这样养出来的家畜肉质鲜嫩,商贩更加愿意收购。”冯双庭说,由于他很少给猪吃精饲料,他养的猪要一年左右才能出栏,好多商贩都会提前预订,猪肉品质好,让他的销路更加畅通。
“每年冬天我都会储备大量的玉米、谷子、秸秆,只为了能够让家畜在冬天里有充足的饲料。”冯双庭说,在夏天,他更是忙得不可开交,每天早上都会开上农用三轮车出去收割鲜嫩的绿草,把家畜养得肥肥胖胖。说话间,看着食槽里没有了草料,冯双庭拿上工具往食槽里填满了草料,羊儿们争先恐后地围在食槽边吃着草料。
“冬天家里也没有多少农活,每天我主要是把玉米、谷子秸秆粉碎好,好让它们吃着更顺口,同时也不浪费草料,这样的养殖模式正是我想要的。”冯双庭说,在他的努力下,养殖场发展得十分红火。
缘于喜爱 钟情养马
“年轻的时候,在村里专门喂养马用于耕地。那时候,村里马比较少,调养后的马很温顺,也就是在那时候喜欢上了马。”冯双庭说,后来村里没有马了,而他对于养马却一直情有独钟,渴望有属于自己的马。”
冯双庭发展养殖不只是为了生活需要,还有他的特别喜好。在养殖场内,2匹棕色的马立于其中,腰背滚圆,四肢粗壮。冯双庭说:“因为喜欢马,在有条件后,去年专门在外地买回来这两匹马,圆了自己多年的夙愿。”我还专门配备了马鞍、铜铃等装备。每天都会拉着马出去进行训练,在路上跑几圈,现在还没有调养好,等调养好了,骑上马出去,在路上回头率那绝对是百分百。”冯双庭兴奋地说。
对于养殖之路,冯双庭始终充满了信心。他说:“以前家里住土窑,经过这些年的养殖,家里条件改善了许多,房子重新装修了一下,院里也硬化了,以后还要好好养殖,赚钱给孙子在县城里买上一套楼房。”
记者 刘文军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