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忙碌了一天,襄汾县西贾乡德西毛村的村民王二娃的农用三轮车上装满了从周边农户收购的玉米。他把三轮车直接开到村里翟超的粮场。“这是我刚从山上收回来的玉米,水分少。”王二娃说着话,粮场的负责人翟超拿上水分测量器探进玉米堆内测量。经过测量,翟超满意地说:“你收回来的玉米水分少,以后多收一些这样的玉米,你有多少我就收你多少。”过完秤后,王二娃高兴地拿着8000多元的现金说:“翟超的粮场规模大、信誉好,我和其他收粮的人都愿意和他打交道!我们能够靠收粮食赚钱,也是因为有翟超这个好‘后盾’!”
翟超早年在外打工,2010年回到家中跟随父亲做收购玉米的生意。他在德西毛村的粮场主要负责收购玉米,粮场配有专门的粮食烘干设备,把玉米经过烘干后销往外地。
“今年玉米的产量增加了,秋收后乡亲们就直接把玉米出售。忙的时候售粮的车从场内排到外边的公路上,这么大的收购量对我们的资金是一个挑战。”翟超说,多亏了襄汾农商银行西贾支行,每年秋收,他都会在西贾支行申请10万元的贷款作为备用金,现在和该支行已经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只要需要资金,都能够及时得到支持。在襄汾农商银行的支持下,翟超帮助粮农把囤积的玉米销售出去,盘活了粮食市场,为粮农增加了一份可观的收入。
“不必为资金的短缺发愁,我就可以敞开收购玉米。”在办公室内翟超说,有了西贾支行的持续支持,他收购玉米的生意会再上一个新台阶。
良好的信誉和合理的玉米收购,使翟超和周边村民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让更多的群众通过玉米增收致富,也拓宽了他的收购渠道。“我们收玉米,经过初步筛选、烘干后,或者直接销往云南、四川等地做饲料,或者存放到粮库,由专业的人员进行保管。”翟超说,通过烘干还增加了销售量,每天能够出售200吨玉米。
说话间,粮场内开来了一辆大货车,翟超赶忙跑出去指挥着装车。在阳光的照射下,粮场内金黄的玉米折射在翟超的脸上,让他更显精神。
记者 刘文军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