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近日,记者从省联社临汾审计中心获悉,截至2021年末,全市农商行各项贷款余额达1003.65亿元,较2021年年初净增89.87亿元,以优质的金融服务和源源不断的信贷资金推动我市全方位高质量发展。作为地方金融主力军,2021年,临汾农信“贷”来了什么?
坚守主责
服务“三农”助振兴
在大宁县三多乡东堡村,村民李秀林顶着山上肆虐的冷风走进自家的养殖场,把饲料倒进石槽,然后仔细观察起了羊圈里小羊的状态。“之前一直在外打工,干过厨师、进过工厂、也在工地卖过力气,后来就想着自己创业。”90后李秀林说,在看到养殖的前景后,他和朋友决定一起返乡创业。因为家里养羊,他就决定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大养殖。“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养的羊数量不断增加,但是资金有缺口。咱大宁农商行三多支行了解到我的情况后,通过实地调查,为我授信10万元。”李秀林说,对于创业阶段的人,资金的支持非常重要,大宁农商行不仅及时上门,而且流程简单,快速放款,让他发展的信心更足。
2021年,面对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新形势、新任务,临汾审计中心党组团结带领全市16家县级机构坚持服务“三农”的主责,以整村授信工作为总抓手,走进农村、社区、街道、市场,主动上门与农户、商户以及各类经济组织逐一对接,为全面助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党员骨干组成的“金融挂职干部”驻乡、驻村服务,有效解决农户与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深层次融入乡村振兴;互联网信贷系统将一笔贷款办理流程从以往最快3天、至少需要5名信贷人员才能办结,变为最快30分钟即发放到位,同时信贷人员“一站式”服务,真正提升了金融支农服务水平。截至2021年末,全市69.88万农户中,被农信社评级授信的达52.54万户,授信覆盖面75.18%,总授信金额达892.33亿元;累计用信户数达21.04万户,用信率为40.05%,累计贷款额达173.21亿元。
纾困解难
帮扶小微惠民生
“霍州农商行为我新增授信160万元,解决了我购买新能源车的资金难题,让我的运输业跟上了时代的发展脚步!”霍州市安泰运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海平指着停车场内整齐停放的新能源车高兴地说。李海平多年从事客运行业,与霍州农商行建立了紧密的联系。正是在霍州农商行的一路支持下,他的企业从小到大,一步步发展起来。
2021年,临汾农信强化对“稳企业、保就业”的金融支持,着力推动小微企业融资“量增、面扩、价降、提质”。全市农商行单列专项信贷额度,设立小微企业专营中心、小微事业部等,推出特色信贷产品,满足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小微企业多元化融资需求。
全市农商行实施“2+1”融资机制,向市、县两级人民银行申请大量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资金,并与市、县两级财政性融资担保公司全部签订合作协议,实行“总对总”批量“见贷即保”,推动解决“担保难”问题,同时对受疫情影响的小微企业执行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极大地缓解了小微企业的财务压力,帮其渡过难关,促进了小微企业与农信社的长期共生共荣。
截至目前,全市与农信社发生业务关系的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共39591户,占总户数45429的87.15%;2021年新增贷款40亿元,余额达392亿元,带动解决了80余万人就业问题,为全市“稳企业、保就业”提供了坚实支撑。
围绕重点
支持转型强实体
重大项目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临汾农信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重点发力全市重大项目建设,为我市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金融支撑。
为更好地支持我市在转型发展中走在全省第一方阵,临汾审计中心专门制定了《关于倾力重点项目、服务实体经济、支持转型综改工作的指导意见》,组织开展了“千企谋发展 百亿助转型”排困解难服务实体经济工作。
2021年以来,临汾农信紧紧围绕我市“三个一批”规划,对省、市、县重点工程项目实施名单制管理,各农商行组建专职团队,逐户上门了解融资意向、资金需求,精准对接服务,大力支持传统产业转型以及钢铁、装备制造等行业的发展,全市农信先后支持了山西建邦集团铸造有限公司、山西盛泰源特种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省、市级重点项目。2021年全市农信社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贷款投放43亿元,余额达467.22亿元。
蓝图绘就,重任在肩,更须策马加鞭。作为地方金融主力军,临汾农信将不断延伸金融助力乡村振兴触角,加快金融产品创新力度,有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为持续提升全市普惠金融的覆盖率、便利性、可得性和满意度贡献农信力量。
记者 潘华玲
责任编辑: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