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县耿世文:势让203平方公里人祖山文化得以重光

2017-05-10 08:50:04 来源:临汾新闻网

翠嶂青峰倚长空

——人祖山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耿世文访谈

  临汾新闻网讯 4月26日至27日,记者来到吉县人祖山风景区,对人祖山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耿世文进行专访。他迫不及待地先要让记者上山看看。15公里的山路上,目不暇接的是远远近近的山、明明暗暗的树。侧柏、白皮松、白桦、栎树……不同的树种伸展出不同的姿态,它们昂扬向上,又如此的烂漫恣肆。来到海拔1742米的人祖山主峰,极目无垠,远处错落的丛山,竞显着不同的风姿,更远处是眉黛般浅浅的山痕,连绵起伏,上接云天。这深峻的气象,让记者连连赞叹着“人间仙境”。

  董事长耿世文告诉记者,人祖山景色瑰丽清幽,这里有一望无际的天然森林,春回百花盛开,清香扑鼻;夏季林荫蔽日,清凉透心;秋季果实累累,行人碰额;冬日银装素裹,松柏翠绿。人祖山又名空同山。《广黄帝本行记》载,道教的始创者广成子,就在这里修道成仙。黄帝曾向他请教治理天下之道,广成子授之以《道戒经》《自然经》《阴阳经》三卷。近旁的“神仙洞”至今犹存。我下决心投资主要是被人祖山悠久的历史、神奇的传说与神秘的故事所吸引。相传在上古时,洪水滔天,淹没丘陵高山,只有伏羲兄妹二人登上人祖山避过了洪水,为传宗接代,通过隔梁穿针线,隔沟滚磨扇,结为伉俪,繁衍了一地人口。后人为怀念他们,于山巅建庙,每届农历七月十八、十九,朝山集会纪念。2010年9月,我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登上人祖山,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考察,发现这里留下众多宝贵文化遗产。人祖山主峰为人祖庙,周围建有大小庙宇16座。人祖庙建在伏羲岩上,占地约四五亩,内有娲皇宫、伏羲殿、地藏殿。山巅西南有一高耸的巨石,称“卧云台”;庙后树唐碑一块,文字已脱落不清,碑额有“伏羲皇帝正庙”字样。伏羲殿前有人开凿的两个石窖,俗称“天盆”,传说为人祖洗漱用具。崖畔陡壁有清同治十三年所镌“伏羲岩”三个大字,建有“卧云洞”小庙一座。主峰西4公里处有一“育子梁”,上建石寨,寨壁有“天复二年一州人等避难于此”之记载。随后,我和挚友们带着一个个疑问,走访了省内外十几位专家学者,又带着专家学者提出的问题,一次次深入人祖山寻找证据。通过5个月的实地考察和拜访专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人祖山下柿子滩遗址考古发现足以证明这座大山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称它为东方的伊甸园当之无愧;关于伏羲、女娲的传说和史料,不是神话,女娲、伏羲可能真有其人,华夏民族的先祖将走下神坛。那一处处遗址说明这座大山远古的繁荣,百余座庙宇神龛证明了这座大山曾经有过的辉煌,但随着历史的变迁,这座神圣的大山却被历史的尘埃湮没了、被世人遗忘了。我和挚友们一致觉得我们有责任开启尘封,重光人祖山,我们有义务挖掘人祖文化、弘扬人祖精神。我毅然决定不惜晚年余力,倾其所有开发人祖山。

  人祖山的开发,是不是有可能将华夏文明之源再往前追溯5000年?耿世文振振有词地说:“是的。因为发现于人祖山南麓和人祖山中断代为一万年前的石器、陶片以及‘女娲岩画’和‘祭祀图’所表达的内容,还有城内挂甲山的‘伏羲岩刻’证实了一万年前这里的远古人类已经从晚期智人进化到现代人阶段;如果柿子滩遗址群发掘出的取火器,能将人工取火的历史提前到一万年以前,那么,人祖山的开发,就可能将华夏文明之源再往前追溯5000年。这座山太神奇了。中华民族的始祖女娲、伏羲在这里组建了中华民族的第一个家庭。他们偎依黄河,繁衍人类,孕育了古老伟大的华夏民族;拥抱黄土,结绳画卦,开创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传说中、史籍里关于先祖女娲、伏羲所有故事的地名都在人祖山中。人祖山的山梁上、河谷里到处都有先祖的遗迹和遗存。我要‘重光中华人祖文明第一山;构建全球华人祭祖朝圣地’!”

  为这个祭祖朝圣地耿世文要付出全部心血和财力。他卖了铝厂、煤矿筹资了5个多亿,于2011年5月在山西省工商局注册成立了人祖山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与吉县人民政府签订协议,开发建设人祖山文化旅游景区。在与吉县政府签约时,耿世文主动提出在协议中写入“吉县人世世代代游景区均免门票”的条款,使县领导大为感动。

  框架协议签订后,耿世文本着对历史负责、对文化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吉县人民负责的态度,没有急着动工,而是带着团队继续深入人祖山勘察,先后远赴河北、河南、陕西、甘肃等地,考察与女娲、伏羲相关的遗址,瞻仰各地的女娲、伏羲庙宇,拜访各地的女娲、伏羲研究会的专家学者,并征集了20多位专家学者关于吉县人祖山的学术论文,集结成册,并召开人祖文化专家论证会。同时报请市文物局对人祖庙进行清理。市文物局考古工作队对人祖庙进行了艰苦而细致的清理,共获得291件分属战国、汉唐、宋元、明清、民国5个历史时期的遗物及兽骨、人头盖骨。为了弄清骨头的年代,考古工作队把骨头的标本送到北京大学做鉴定。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鉴定报告认为,人的头盖骨为6280年左右,兽骨为2100年到900年左右。

  仿佛某种启示,让耿世文听到了远古的讯息,引他走向了探寻之路。他说:“在我面前,人祖山是一部书,一部完整翔实的华夏文明史。山中古木的年轮内,写满了人祖山先民们开创人类文明的文字;悬崖绝壁的岩画和石刻,记录着先祖改天换地的动人情景;田野里俯首可拾的细石器,万年前地层中的中石器、旧石器,再现了人祖山先民从狩猎采集到畜养农耕发展的艰辛历程。在我眼中,人祖山是一幅画,一幅任何丹青高手都望之兴叹的绝世精品。因为它既是人祖山先民开创远古文明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又是一轴美轮美奂的天然水墨丹青。”

  造化坪、伏羲岩、娲皇宫、补天台、风洞、风山、穿针梁、滚磨沟、合烟崖……一个一个传递的都是厚重的历史和文化。人祖山以203平方公里的宽阔,披绿裹秀,尽展人祖圣地物华天宝的宏阔妖娆。伏羲与女娲耸立在祥云缭绕的人祖庙,华夏民族先祖的灵骨千万年来就供奉在这座殿堂。

  这里又曾演绎过华夏子民抗击外侵者刀光剑影、血肉横飞的壮举。这里横躺着127名抗日勇士的英魂。所以历史机遇冥冥之中选择了耿世文,就是要让他做大做强人祖山文化。他聘请了考古、历史、文博、文化、园林等领域的专家组成顾问委员会,专题研究开发人祖文化同景区原始生态的结合;与山西省三晋文化研究会联合成立了全国性的中华人祖文化研究会,旨在研究和发扬能够为振兴中华服务的中华人祖精神;召开了有省内外23位各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参加的“人祖山文化旅游鉴评听证会”;与光明日报社联合举办了“中华人祖文化研讨会”,编辑出版了《人祖文化解码》《咏人祖山诗文集》等专著;拍摄了《人祖山》风光片、人祖文化专题片和反映抗日战争期间晋绥军浴血奋战的真实事件影片《保卫人祖山》。

  耿世文走遍了人祖山的大小山峰,勘察路线,设计布局。夜以继日奔波,到2015年7月景区一期工程竣工。景区内开辟出48公里横贯东西、柏油铺设的朝圣大道;依照原貌修复了人祖庙、伏羲庙、玄天上帝庙;建造了上下4排共122孔冬暖夏凉的窑洞宾馆——忘忧山庄;在蜿蜒山涧中开挖出碧水荡漾的琴、瑟、笙三湖;在两山之间架起了山西省第一座玻璃七彩鹊桥……

  从2011年5月人祖山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到2015年7月27日人祖山景区喜迎八方游客,这其间的呕心沥血、辛劳辛酸,一言难尽,到今天他收获的是自豪。他说:“人祖山是一座神奇、神秘、神圣的大山。我开发人祖山不是抱着商业目的,不是为了钱。我曾经对一些好友说过,开发人祖山需要投资将近10个亿,建设周期需要10年,收回成本得10年,收回这10个亿的利息也需要10年,我已年过花甲,在我有生之年恐怕是收不回投资的。我开发人祖山完全是出于一种文化认同、一份历史责任感。我要让中华人祖文化得以重光。在我心中,人祖山更是一座丰碑,一座世界上最高最大的华夏祖先的功德碑。它将与天地同在、与日月同辉。”记者 胡丽丽 文/图


     

责任编辑:张茜

上一篇: 尧都区王焕珍:治家有道 温暖彼此心田

 

下一篇:没有了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