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案管”也有大作为
——记尧都区检察院案件管理中心主任郭晓燕
临汾新闻网讯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努力奋斗。”4月28日,尧都区人民检察院首批入额检察官向宪法宣誓活动庄严举行,案件管理中心主任郭晓燕是其中一员。
自1996年进入检察系统以来,郭晓燕先后在侦监、公诉、案管部门工作,2010年11月,尧都区人民检察院案件管理中心成立,她先后任副科长、科长。虽然宣誓活动已经过去,但郭晓燕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新机制、新岗位,意味着一份更大的责任和光荣的使命,案件管理中心负责着检察机关所有案件的受理、分流、移送和管理,是检察院“隐形的大门”,这门要是守不住,就会影响办案进度和质量,甚至会引发其他更为严重的后果,检察官责无旁贷。
严把案件受理审查“入口关”。“怎么案卷没有编页码呢?这是一个伤害案件怎么没有伤情鉴定呢?这起案件,我院不能受理。”近日,郭晓燕在认真审查案卷材料后,对前来移送案件的公安民警说道。
“哦,案子快到期了,一着急可能忘了。”公安民警把案件卷宗接过来查看起来。“伤情鉴定明天出来,要不你们先接收了,明天等鉴定结果出来我再送过来。”
“这不符合规定,不能接收。等明天拿上鉴定、页码编好,再重新移送。明天案子才到期,不会耽误工作。”和颜悦色的拒绝后,郭晓燕又细心地提醒到。
案件管理就像是检察院“隐形的大门”,凡事不容丝毫马虎。每天一上班,郭晓燕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登录检察业务。
统一应用系统,展开网上案件巡查。网上巡查就是对案件规范办理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每天要抽查各业务部门正在办理的案件,基本覆盖所有办案检察官,看看案件办理期限是否报警、案卡填写是否规范、法律文书制作是否符合要求……发现问题要在第一时间予以纠正。郭晓燕一边轻点鼠标一边说道:“你看,问题来了。这起案件的案卡有个选项漏填了。”说着,她马上拿起电话,向案件承办检察官发出口头流程监控,并指导承办检察官现场完善。
“郭主任的流程监控滴水不漏。”案管中心小陈笑着说道:“一开始认为郭主任是吹毛求疵。但是,当看到每一起案件都能规范办结的时候,抱怨变成了感激。有郭主任在,我们就能够放心大胆办案。”
从案管“新兵”到“多面手”。从2010年11月尧都区检察院案件管理中心成立至今,郭晓燕见证了案管中心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每一个进程,尤其是起初阶段,没有旧例可循,尧都区检察院受理的案件数量又多,压力极大,她便主动学习,对业务流转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规范系统运用,同时还主动承担起科室内几乎所有岗位,更多的精力也都用在了及时补位上。
在她的带领下,尧都区检察院案件管理中心先行先试,成立了全市首家电子卷宗律师接待室,并积极开展电子卷宗综合管理系统的建立,配备了专门的电子卷宗室,投资30万元配备了监控设施,保障全程卷宗录像和律师阅卷电脑等设备。律师阅卷无需等待、无需预约,当场申请、当场阅卷,甚至多个律师同时在多台电脑上阅卷,解决了律师与律师、律师与检察官在阅卷时间上的冲突,也保证了原始卷宗的安全,防止卷宗的毁损、丢失。同时,案件管理中心依托信息化系统,着手设立窗口,开通统一办理律师接待、当事人及家属查询和行贿犯罪档案查询业务的“绿色通道”,即到即办,立等可取,获得了律师、当事人家属、公司企业的一致好评。据悉,去年该中心受理案件数占全市的三分之一,案件程序性信息公开数量为1422件,名列全省第一。
沉淀是最好的成长,“小案管”也有“大作为”。“案件管理中心从无到有、到逐步成熟规范,就是不断总结经验、提升完善、改革创新的过程。”郭晓燕说。工作中,她结合新形势、新任务,不断推动案件管理服务中心建设“升级换代”,使服务中心设施更加健全、功能更加完备、服务更加温馨、办理业务更加便捷,服务示范窗口的建设工作走在了全市前列,并连续多年在全市绩效考核中名列前茅。她也先后获得“临汾市优秀青年岗位能手”、“全省检察机关统一业务应用系统和案件信息公开系统部署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今年是司法体制改革的关键之年,案管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对郭晓燕来说,前行路上,汗水或许微不足道,她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检察官,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会时时刻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求真求实,扎实工作,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发挥好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与同志们一道,共同描绘尧都检察的美好画卷。”(赵辉辉 杨杰)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