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城钱光明:誓让旧村换新颜

2017-08-21 08:57:57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要想乱占公家土地搞建设,先过我这一关……”翼城县南梁镇马册村“第一书记”钱光明掷地有声的一句话不仅震慑了违法乱建的当事人,也让马册村私占土地、乱搭乱建的风气得到了遏制。《马向阳下乡记》的故事在现实中上演,主人公钱光明也因此被村民称为“钱向阳”。“你要说一点都不怕,真不是这么回事。”钱光明现在想起这件事坦言,“我心里清楚的是,那一刻我只要坚持住了,在这个村子里开展工作就有了‘根基’。”

  “钱向阳”的故事要从两年前说起……

  “废墟”上建一支新队伍

  2015年,带着激情和干劲,35岁的钱光明来到了马册村,一进村委会大门,这股热情很快被眼前的场景浇灭了。废弃的办公大楼、堆满垃圾杂草的楼道、杂草丛生的院子、潮湿的窑洞、锈迹斑斑的大门、破败的围墙……“那种颓败感,好几天我都回不过神来。”

  长期以来,马册村“两委”班子成员之间有隔阂,党员作用不能正常发挥,以至于各项工作都不能正常开展。

  为了让村“两委”班子有个正常的工作场地,钱光明争取到乡镇党委的大力支持,在2015年对办公大楼进行了大清扫,并重新装修了党员活动室,为村干部及党员开展工作提供了一个氛围较好的场所。

  钱光明一连召开了一周的“两委”联席会,初步扭转了以往需要把“两委”主干召回镇上才能安排工作的局面。干部的思想工作做好了,党员的懒散状况亟待解决。在他的带领下,马册村开展了党员“鉴别鉴定、帮扶教育”活动,整顿了党员队伍。

  “长期以来,马册村被冠以‘软弱涣散’村不是没有原因的,这样的整顿只是个铺垫工作,村子里的各项工作逐渐开展起来了。”现在的马册村“两委”班子的战斗力得到了明显提升。

  给村子谋一条致富路

  多年以来,马册村主要靠种植小麦、玉米为主,种植模式单一,是典型的集体经济空壳村,发展经济迫在眉睫。

  “邻近的南梁村有成片种植夏黑葡萄成功的经验,和我们村的自然条件差不多,我觉得可以尝试。”钱光明说。2016年,村集体流转土地100余亩入股马鞍桥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村里有实力的村民以资金和劳力入股公司。同时,南梁玉丰葡萄有限公司以提供种植、管理技术服务和销售等,建立“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发展日光温室葡萄100余亩,预计经济效益可达3至4万元。

  钱光明在走访过程中发现马册村其实是一个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古村,至今还保留着不少的历史古迹。“马鞍桥、赵氏祠堂、崔家院等都很有故事。”钱光明饶有兴致地说:“马册村名的由来,与晋文公辟栅养马并觅寝地有关,这都是有迹可循的。”借助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支持和翼城县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号召,文公广场、生态公园的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了起来。

  为群众做一些贴心事

  群众利益无小事,老百姓的每一个问题,钱光明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村民吕金堂因隔壁邻居开办澡堂,排水不畅,两家为此闹矛盾。钱光明了解到情况后,积极协助解决问题,不出半个月,澡堂修建了新的下水道,问题解决了。“吕金堂这样说,“村子里现在都知道,有问题,找‘第一书记’最有效。”村民赵子山,家有八十多岁患脑梗、腿脚不便的老母,排行老三的他因骑摩托车摔伤导致半身不遂、失语。他大哥因患脑梗常年服药,生活困难。二哥已过世,母子二人仍住在建于上世纪、房子破败不堪的赵氏祠堂里,生活十分困难。钱光明为了帮助赵子山一家改善居住条件,拿出1000多元,并组织“爱心募捐”活动,共募集了5240元。为了节省资金,他还到县城采购建筑材料,并与村干部郭怀东、鹿庆祥、陈万信等人参与施工,为赵子山家平整了院子,用彩钢瓦搭了主房屋顶,新建了厨房、卫生间,还修建了院墙,改善了生活条件。

  联系电子商务公司,为果农销售5000多公斤滞销苹果;为5户贫困户申请临时救助5000元;为30余户受灾户争取了5000元救灾款和部分物资;邀请翼城县琴蒲剧团为全村老百姓进行了7场精彩戏曲演出,结束了马册村十几年有舞台没演出的历史……钱光明做的“小事”还有很多。

  “别人都说我是马册老百姓的一份寄托,他们又何尝不是我的一份挂念,这种感情其实挺复杂的。”钱光明说,第一书记不是一个名号,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记者 安月琦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