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城宋玉红:选择了村医,就要一辈子守护村民

2017-09-27 10:22:59 来源:临汾新闻网

她在,乡亲们放心

——记翼城县隆化镇南卫村村医宋玉红

  临汾新闻网讯 9月23日,记者来到翼城县隆化镇南卫村寻访村医宋玉红。

  在村口,65岁的张大爷听说记者来了,拉着记者手夸起了宋玉红:“宋医生医术精湛,周边山村的小孩生病了,都会找她看。她看病收钱少,几十块钱就能治好病,并且不论三更半夜还是刮风下雨,只要叫她来看病,她都会来。前段时间,我生病走不动了,她接到电话后立即赶过来,连出诊费都没有收……”

  在去卫生室的路上,记者又碰上5名刚从农田干活回来的老人。听说记者的来意后,老人们都称赞宋玉红是个好医生。其中一个老人指着不远处的一位老太太说:“2008年,她用自家偏方治疗自己的中风病,喝了自己熬的药汤,中毒休克了。宋玉红晚上12时摸黑赶来她家救治,直到第二天早上看到她苏醒没事了才回家,期间只收了她13元的医药费。”

  在村民零碎的讲述中,记者了解到了宋玉红的日常生活:天刚蒙蒙亮,她已背着医药箱出诊了,为村里孤寡和行动不便的老人做身体检查是例行公事,十里八乡的村民都要找她看病,经常忙得午饭顾不上吃,很晚才能回家……

宋玉红为村民诊疗。

  到了南卫村卫生室,恰好是宋玉红与记者约定的时间——中午12点。宋玉红正忙着送一名刚换完药的患者出门,她反复叮嘱患者说:“慢些走,回去不要沾水,不要吃香菜、 羊肉之类的东西……”还没和记者说几句话,宋玉红又着急地准备去给本村的一位老人换药。原来,70岁的老人患肺气肿好几年了,近日连续3天没有进食,在卧室起床时又不小心跌倒,摔断了左手前臂。记者跟随她来到老人家,老人竖起了大拇指,“宋医生出诊看病不收出诊费,护送病人到医院救治不收护送费,这样的乡村医生实在是太少了。很多人都欠过她的医药费,但她从来不主动向病人要看病的钱。”老人旁边的儿子忍不住插话说:“这几年,父亲患病主要靠打针吃药来维持,儿女不在家时,多亏了宋大夫的悉心照料,她对待病人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

  忙了大半晌,记者好不容易才得空和宋玉红聊了起来。说起为何从医,宋玉红讲起了儿时的记忆:因为缺医少药,村民的生命经常遭到病魔的威胁,这深深震撼了她幼小的心灵,立志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乡村医生,为村民解除病痛。

  刚踏上行医之路,对于诊治一些头痛脑热、伤风感冒、皮外创伤之类的常见病症,宋玉红可以说手到病除。可时间久了,面对一些疑难病症,她常常感到束手无策。心痛之余,宋玉红明白了,治病救人、救死扶伤,光有满腔热情是不够的,必须掌握扎实过硬的医学本领。从此以后,她自强不息、刻苦钻研,走上了自修之路。她每月从微薄的收入中挤出一部分钱来,购买大量的医疗书籍苦啃硬钻,还自费到县人民医院跟班进修,她不怕苦不怕累,勤学好问,虚心向专家请教,寻求一些疑难病症的治疗方法,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诊疗水平。

  行医38年,宋玉红一直坚持生命比金钱更重要的行医原则,认真对待每个病人,用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尽快治好每个病人的病,是什么病就开什么药,一般只给病人开两天的用药。如果治不好,就立刻转诊。在她的卫生所,她实施了减、免、缓的收费规定。对经济困难的村民减免10%至20%医药费,邻里乡亲的病人取药治病,欠下医药费,她从不主动去要。对于特困群众免费治疗,每年减免费用达数千元之多。她熟记村里每个人的健康状况,记住哪个老人居住在哪间房屋,掌握哪些人对什么药物会过敏,经常了解掌握重症患者的病情变化等,这样就可以做到看病前心里有数。

  聊着聊着,又有几个病人来了,宋玉红又在忙着给病人看病诊疗。在乡村医生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她已坚守了38年,无怨无悔,默默奉献。她说:“我选择了当一名乡村医生,选择了在南卫村行医治病,就要说到做到,不求回报,一辈子守护村民健康。”

  记者 李娇 文/图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