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汾董全兴:不忘初心 坚守清贫

2017-10-16 09:53:59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他并不伟岸,却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他并不张扬,却用扎实的工作作风在默默奉献;

  他并不强大,却永远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

  他并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却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诺言,用30多年的从税生涯,揭示了如何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真谛,用真情谱写了一曲为税收事业奋进的凯歌。他,就是襄汾县国税局的“老黄牛”——董全兴。

  一台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电视机是家里唯一的现代化设备,一辆红旗牌自行车与他厮守了30年走到今天。30多年来,襄汾县国税局普通干部董全兴心系税收,平凡务实、廉洁勤政。他守得住清贫、顶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不贪不占、安身立命是他做人的本分,淡泊名利、默默奉献是他做事的原则。2010年,以董全兴事迹为原型创作的广播剧《祈盼》荣获我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艰难铸就初心 信念支撑精神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董全兴出生在运城市万荣县一个偏僻的山村。家里很穷,七岁时母亲便去世了,从此他与父亲相依为命,很小就拾柴、烧饭、做家务。艰苦的农村生活历练了他,培养了他坚韧不屈、厚德向善、忍辱负重的品性。

  艰苦的环境和内心的定力练就了董全兴“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精神。1981年他从运城会计学校毕业后到襄汾县古城税务所当会计。从参加工作的那一刻起,他便开始了黄牛耕田一样的生活。

  税收会计工作非常枯燥,几张报表、几行数字,月报、年报,他没日没夜地加班。当时税务所办公、住宿条件很差,冬天刺骨的寒风从窗缝吹进屋子,冻得瑟瑟发抖,他自己生火盆取暖;夏天闷热潮湿,蚊虫叮咬,他咬牙坚持,整整3个月没有睡过一个午觉。因为工作出色,他被任命为计会股长。随着税收征管的加强,税收会计报表从80年代初的一两种发展到后来的几十种,但他从未出现过差错,从未迟报或不报,没有一起混库、串税种和税款流失问题发生。从事会计工作20多年,他始终提醒自己,共产党员不能挑肥拣瘦,无论干什么工作,都要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做到问心无愧。

  境界决定精神 精神突显风格

  2005年,单位进行机构改革,他由计会股长成为了一名普通干部。有人觉得他会有想法,影响到工作的积极性;还有人认为他是多年的老先进、模范党员,会以此向局里提个人要求。可是他主动找领导提出,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老同志,要为县局的改革带个头。他表示现在有很多学历高、素质强的年轻同志加入到税务工作队伍中来,应该给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

  黄牛拉犁不松套,不待扬鞭自奋蹄。董全兴今年60岁了,已在今年2月份退休。按理说,他工作了一辈子,也该好好享受生活,享受天伦之乐,可他是一个闲不下来的人,他不服老,更放不下奋斗了一辈子的税收事业,被单位返聘,继续发挥余热。至今,单位每天晚上的值班人员依旧是董全兴。他说,让年轻同志们都回家团聚去吧,有我在,能行。

  生活艰辛困顿 清贫家风依旧

  繁重的工作和沉重的家庭负担使董全兴积劳成疾,长年离不开药,大家都称呼他是“药罐子”,但他从来没有因为身体不好撂挑子耽误工作。

  妻子老泪纵横,同事们也劝他不能再这样糟蹋身体了,他总是淡淡一笑,说:“不碍事、不碍事。”

  30多年来,董全兴从来没有向领导开口要过任何职务待遇,更没有向单位提出过任何过分要求。两身旧衣裳、一辆破车子,他的生活就是这样简单,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单调清苦、无怨无悔。

  临汾川而降祉,构仁智以栖神。汾河岸边,一位清削老者正带着他的黄牛精神、带着襄汾国税局的骄傲阔步向前。

  (王庆奎 焦磊 闫增龙 张哲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