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都区杨国俊:勇担家庭重任 实干改变命运

2017-11-27 20:41:29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房子都收拾好了,这几天正安装暖气,这个月孩子就要结婚了。”不久前,在尧都区贾得乡石村,今年52岁的杨国俊正在院子里招呼着工人安装燃气锅炉。

    “老杨家这几年变化很大,女儿已经出嫁,儿子这个月就要结婚了。这些年他真的很不容易,不过现在好了。”说起杨国俊,正在给他帮忙的村民竖起了大拇指。

    杨国俊的事迹在贾得乡十里八村传为美谈。

    16年如一日,杨国俊不离不弃地照顾瘫痪在床的妻子,而且通过自己的努力办了养殖场,改变了家庭的命运,大伙都十分佩服他。但杨国俊却说,他只是做了一个男人应该做的事情。


杨国俊悉心照料妻子

    自由恋爱 冲破阻力喜结连理

    杨国俊和妻子孙正蔓都是石村人,因为两家离得不远,每次上地里干活都能碰见,有时候,杨国俊自家地里的活儿干完了就帮着孙正蔓干一会儿,一来二去,两人就彼此产生了好感。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只有城市的年轻人才敢大胆地追求自己喜欢的女孩子。可是在村里,自由恋爱还是稀罕事,难免会有人指指点点,甚至说风凉话。杨国俊倒是没啥,可是女方家因为村里人的风言风语,而且孙正蔓长杨国俊两岁,所以对他们的婚事一直持反对态度。

    “当时,我们感情很好,别人说啥,我们都不在意,后来因为岳父岳母拗不过妻子,在1986年我们结婚了。”说起当年的婚事,杨国俊称,当年人家这样对咱,现在妻子病倒了,作为一个男人怎么都应该担当起责任。

    妻子病倒 十六年来不离不弃

    结婚后,日子虽然清苦,但夫妻恩爱,生活幸福。2001年,已经是一双儿女母亲的孙正蔓摔了一跤后,引发颈椎疾病。为了给妻子看病,他们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能借的都借遍了,最后实在没办法,只好回家休养。“高位截瘫,胸部以下不能动。”杨国俊谈起妻子看病那几年,心情十分低落,那是他人生中最低谷的一段时间,当时家里穷得连10块钱都拿不出来,全家人都靠父母和亲戚们的救济过活。

    妻子病倒后,一家人掉进了痛苦的深渊,当时儿子12岁,女儿10岁。面对生活的打击,杨国俊曾一度想过轻生。一天晚上,他悄悄将农药倒入了碗里,“我当时就想着,一家人就这样睡过去算了。”杨国俊无奈地说,他正准备自杀的时候,孩子们放学回家,“爸、妈,我回来了!”也许是孩子稚嫩的声音刺痛了他紧绷着的神经,杨国俊瞬间感觉到,他们是不幸的,但是孩子是无辜的,孩子就是他们家的希望!无论多么不幸,他们在,孩子就有一个家。随后他把碗里的农药泼到了地沟里,打消了自杀的念头。自此,杨国俊重新找回了人生的希望,倔强地踏出新生活的第一步。

    “16年来,我没有睡过一次囫囵觉,晚上从来都没脱过衣服睡觉,夜里要起来四五次给她翻身,给她按摩身体,活动四肢,给孩子们做饭……”杨国俊说,妻子刚病倒的那一年,心情一度失落,他还得鼓励妻子,为了孩子要坚强地活下去。

    “在我心情不好的时候,他就给我讲笑话,逗我开心,是我拖累了这个家,我多少次劝他放弃我,可是他都不答应。”孙正蔓说着,眼泪滴在了枕巾上,“要不是他没日没夜地照顾,我活不到今天。后来我也想明白了,我坚强地活着,孩子们回来还有个妈叫,这个家才是完整的。”

    孩子辍学 成了心里最大的痛

    “那几年,我又得照顾妻子,还得忙着还债,压力特别大。我就给大孩子说,咱要不别念书了……”杨国俊说到这里,声音开始颤抖,眼泪在这张写满岁月风霜的脸上淌落下来。他看了一下窗外说,9月份开学的那一天,他在家里怎么也找不见儿子。

    原来孩子偷偷跑到自家的地里,远远地看着学校。他找到儿子后,两人谁都没说一句话,父子俩抱在一起,在地里大哭了一场。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从此,杨国俊的大儿子就把书本悄悄地藏了起来,便背上行李到市里打工。因为年龄小,好多地方都不收。杨国俊只好托村里的亲戚给孩子在一家茶馆里找了个活儿。

    “在茶馆里打杂,孩子每个月能赚到300元,每月发了钱后,孩子就给家里送回来200元,自己只留100元生活费。”说到懂事的儿子,杨国俊再次落下了泪水,他说,自己这辈子最对不起的就是儿子和女儿,希望用后半生去弥补对孩子们的亏欠。

杨国俊的养殖场生意越来越好

    办起猪场 命运从此开始翻转

    家里背着十几万的外债,靠地里的收成,不知道啥时候才能还完。为了改变命运,他必须得干个副业了。2004年的时候,杨国俊在村里赊账买了20头小猪仔,在自家的地里打土墙,盖了两间窝棚,围了栅栏,开始养猪。

    为了方便照顾妻子,他又在猪场旁边盖了间茅草房,全家都搬了进来。

    杨国俊盘算着,一年后,猪出栏,生活就会好转。但屋漏又逢连阴雨,由于自己没有经验,而且也没钱给猪防疫,快到出栏的时候,杨国俊养的猪全部病死,这让本来就贫苦的家庭雪上加霜。“连续3年猪都没养成,每次都是快到出栏的时候,全都死了。”杨国俊说,自己就不信这个邪,越是养不成,他越是要养。后来,他就去请教村里其他的养殖能手,又去城里请教兽医站的专家。在村委和妇联的帮助下,杨国俊承包了10亩土地,种玉米、小麦;学习了科学养殖的知识,到了第4年,终于有了成效。

    现在,杨国俊的猪场年出栏六七十头,一头猪能卖到一千五六百元,一年下来光猪场的毛收入就能到八九万元。“我养猪,喂玉米和麦麸,不添加任何添加剂,所以猪的成长周期需要一年。

    由于是纯天然生长,一到出栏的时候,就有定点的收购站来收,销路不成问题。”杨国俊说,这些年下来,外债已经还得差不多了,去年他们家还盖了新房,这个月儿子就要结婚了。他说,只要肯吃苦,有坚定的信念,生活就一定会一天比一天好。

    记者郝海军


     

责任编辑:付基恒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