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正在排查调压器故障。
临汾新闻网讯 他敢于担当,不论是重点项目还是重要工作,总能“关键时刻靠得住”,无愧于组织的信任;
他尽职履责,切实保障了700余公里燃气管网的安全运行,无愧于领导的重托;
他管理有方,把上百人的队伍“拧成一股绳”,同时成功完成后备人才的培养,无愧于自己的事业。
他就是临汾燃气公司管线所所长张伟,一个凡事把公司大局放首位的燃气人,一个领导、同事、下属们眼中的好所长。
管线所是保障全城燃气输配安全的先锋队,不仅承担着日常巡检、抢修、调压重任,还要完成重点工程的置换送气、应急处理。面对繁重的工作和沉甸甸的压力,张伟带着管线所一班人全力以赴,交出一份漂亮的成绩单:去年全年,他们完成漏气抢修394次、凝水缸改造13座、阀门改造21座、调压器维修保养315处,以及管网改造送气53处,为全城的燃气输配安全立下汗马功劳。
心怀大局 敢于担当
去年临近采暖季,“煤改气”工程进入冲刺阶段。为了满足广大群众的取暖需求,11月10日,尧都区清洁取暖办公室要求临汾燃气公司立即启动天然气壁挂炉采暖区域的送气工作。
在送气工作中,主管线和架空管的置换送气、调压站的调试启动都是管线所的任务。寒潮将至、时间紧迫,张伟深知其中的分量,当天晚上,他就回到所里调配人力、制订方案。他在所里的动员会上掷地有声:“上万百姓看着咱们,咱们抢一分钟,他们就能早暖和一分钟。这是一场硬仗,咱们必须不折不扣完成。”
置换送气工作量极大,农村的架空管又尤为复杂,很多地方隔十几米就设置了盲板。按照正常的工作量,每个村都得好几天时间,此次送气涉及17个村庄,即便是一天完成一个村,也得半个多月的时间。
“时间紧就更得高效。”张伟思路清晰,把所有能调配的人力集中起来分成5个小组,每组配备了指挥、技术、作业人员,随后立即带队赶往现场。
17个村,村村情况不同。有的村刚刚完工,尚未进行交底,连竣工图纸都没拿到;有的村地形异常复杂,管网走向都摸不清楚;有的村插盲板的地方在民房房顶,村民却给房顶上放了两条大狗。
“条件达不到,就创造条件;没有图纸,咱们就一米一米地捋清楚,自己重新绘图纸,总之,任务必须完成。”张伟身先士卒,搬起梯子就走,开始查管位、订方案。
刘村镇官场村和嘉泉村户数多,调压器共设了12台。哪个调压器带着哪些用户?仅仅是查清这里的管网情况,他们就从早上5点忙到凌晨3点。
张伟他们打破工作常规,24小时不间断地进行送气作业。饼子、榨菜堆在车厢里,谁饿了谁吃;抢险车的副驾上扔了一件军大衣,谁困极了就去眯一会儿。
张伟马不停蹄地奔波在17个村,哪里遇到困难和瓶颈,他就去解决;哪里协调难度大,他就赶去做工作。每天凌晨,他都别着扳手去抽盲板。
不眠不休、夜以继日,让平时特别整洁的张伟在站到同事们面前时,也成了一副胡子拉碴、眼窝深陷的样子。
三天三夜的鏖战,他们完成了中压管线验收送气25公里、启动调压设备21台、置换各类架空管线60余公里,完成了平时半个多月的工作量。
张伟再一次用“关键时刻靠得住”的行为,诠释了他以大局为重的优秀品格。
带好团队 培养人才
自张伟履职管线所所长以来,实现了上千次燃气抢修“零事故”,漏气自报率牢牢控制在98%以上。不论是安全生产、供气保障,还是基层班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管线所的各项工作都走在了前列。管线所成为全公司范围内公认的“团结向上、能打胜仗”的优秀团队。
有人评价很高:“张伟会管理,给咱们公司带出一支好队伍”;还有人不吝赞誉之词:“张伟真行,在他带领下,管线所的工作真扎实。”
这与张伟主导实施的一系列措施密不可分。他推行了“计划性巡检”,实现了管线安全的可防可控;他创造性地提出“六步工作法”,大幅提高了抢修工作的效率;他提出量化考核制度,充分调动起大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他实施了班组长竞聘,使管线所形成了良性竞争的新模式。
在此基础上,他还心怀大局、主动作为,着手进行了内部人才梯队的建设。
“经验丰富的老人手快退了,重要岗位和管理岗位一旦出现断档,既影响了工作,也影响公司的发展大局。”张伟说,“基于这个原因,培养一批业务精、能力强、技术全面的骨干力量迫在眉睫。”
他推行跨岗位学习的方法,结合职工的个人意愿,让巡检员去学习抢修作业的方法步骤,让抢修员去学习编制方案、制订计划,让调压员去学习线路巡检、漏点定位等。在此过程中,一批爱学习、爱钻研的好苗子脱颖而出。
年轻的职工迅速成长起来。曾经的调压工任峰峰如今在技术员岗位上干得有声有色,编制的抢修方案考虑全面、方法合理;曾经的抢修组组长王龙龙成为一名优秀的生产管理员,在办理相关手续、调配施工队伍、编制作业计划方面已经独当一面。
以身作则 降本增效
工人出身的张伟,执著于技术的钻研和技能的提升。
设备有了故障,他总是想着如何修复,避免更换设备的高额费用;设备运行不稳,他总是想着自行解决,节约厂家派人维修产生的支出;废旧配件回收,他总是想着做好维护保养,达到修旧利废。
去年,位于市区工业路的调压器产生运行不稳的状况。调压器的中路通道不是偏高就是偏低,对全城的燃气输配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他带着调压技术人员连着几天泡在现场,对各个数据一项项测量、分析、调试,终于发现了问题症结:指挥器阀口和阀座的间隙产生偏差。
“关键部件,一毫米都不能差。”张伟面对只有几毫米的间隙,拿出技术手册,一点点想办法、做试验,终于解决了难题。
他还推行了“包机法”,将全市298座调压站确定责任承包人,负责调压器的维修、运行、检修,保障调压器的正常运行,并主动担当7台调压器的“包机人”。
张伟的执著,为公司节约了一笔又一笔的费用。他以技术降成本、增效益,带动管线所形成了重视技术、崇尚技术的好风气。
“一切为了燃气事业。”这,就是张伟扎根临汾燃气公司26年来的人生信条。
记者 柴云祥 文/图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