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注意!注意!有15名武装人员持枪进入我武器禁区且对天连续射击。’一阵急促的枪声之后,再听到5号哨位发出这样的报告,我来不及多想,立即上报值班室,哨位高度警戒,随时做好战斗准备。”这不是演习,而是身在南苏丹执行维和任务临汾籍战士秦光阳的亲身经历。
在南苏丹执行维和任务的秦光阳目睹战争的残酷,对比祖国的和平繁荣,让他感慨万千。近日,由于时差和当地网络的原因,秦光阳通过网络向记者讲述了他在南苏丹执行维和任务的见闻。
1993年出生的秦光阳是临汾人,2011年响应国家号召参军,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由于在部队期间表现优秀,2017年8月经过维和集训于同年11月入选第四批赴南苏丹执行维和任务的部队。
第一次踏出国门,在维和之路开启的地方,南苏丹首都朱巴给秦光阳带来的感触就是“战争”、灾难”。
“来到朱巴已有半年的时光了,在这里,我看到战后的南苏丹到处混乱,一片落后景象,人们吃不饱、穿不好,不能安居乐业,住的地方就像窝棚,这都是战争带来的灾难,是战争破坏了这个国家经济的正常发展,生产倒退,疾病流行,道路严重损坏,生活环境遭受严重的破坏;工厂瘫痪,教育落后,这个国家大多数人都没有工作。从这些可以看出,今后要有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才能使秩序慢慢恢复。看到这里的小孩,在垃圾中寻找食物,真让人痛心,不忍再看。”秦光阳告诉记者,当地平民对中国维和部队非常友好,经常会对他们伸出大拇指,感谢中国人对他们国家的付出。
在和当地人交流中他了解到,南苏丹人民十分渴望和平,痛恨战争给他们带来的灾难。
“身在和平年代的人根本想象不到战争的可怕。那是2018年1月4日,刚刚过完阳历新年,难民营还没有褪去节日的喜庆气氛。当时,我正在哨位执勤,突然听到急促的枪声,随后就接到5号哨位报告,有15名武装人员持枪进入我武器禁区且对天连续射击。听到这一消息来不及多想,我立即上报值班室,哨位高度警戒,随时做好战斗准备。根据联南苏团规定,武器禁区不得有持枪械人员进入,巡逻分队与对方指挥员进行交涉,希望他们立即离开武器禁区,同时重机枪手、火箭筒手和炮手做好了战斗准备。交涉过程中,对方指挥员情绪激动,手中武器不断指向我方人员,随行的武装分子在旁边一直大吵、不停谩骂,还对空射击向我方人员示威。一时间,现场局势剑拔弩张,紧张到了极点,而且经哨位观察,远处不明身份武装人员手持步枪也向这片区域靠近。
当时至少有超过20支枪正瞄准我们,四处都是硝烟的味道。”面对这突如其来而又早有所准备的危险,秦光阳说,在向其武装人员说明武器禁区的规则和我们的原则,以及必要时可采取授权的措施后,请他们配合,对方犹豫了一会儿,示意所有人员将枪收起,并马上离开武器禁区。一场即将爆发的战斗就这样结束了,在场的人都深深地呼出了一口气,但是大家仍然不能有丝毫的松懈,这便是中国维和军人、中国军人,在任何地方越是危险越不退缩的勇敢精神。
“在维和之路开启的地方朱巴,炽热的太阳磨灭不了满腔的热血,站岗执勤,维护和平,维护平民的合法人权,是中国维和军人最大的使命。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们,很难想象战争给国家以及平民造成什么样的灾难,经历战争洗礼后的国家会成为什么样子。”秦光阳说,战争带给人民的是饥饿、是贫穷、是落后,它使国家走向混乱,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来到南苏丹见到他们的生活后,使他深刻明白了和平的重要性,只有和平才能给人们带来安居乐业的生活、欢乐的笑语;只有和平才能给人们带来幸福、文明和快乐。
秦光阳表示,成为维和兵中的一员很荣幸,感到无比的光荣和自豪,能为世界和平作出贡献,能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人们献出一点力量,无怨无悔。(照片由本人提供)记者苏亚兵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