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2015年3月,吉县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刘乃榕担负起了脱贫攻坚驻兰村工作队队长的重任。从此,她走进了兰村的家家户户。
接到驻村工作任务的那一天,她来不及跟家人当面讲清楚,仅匆匆给丈夫打了个电话,就自己坐车去了兰村。
她一头扎进基层
在农村开展扶贫工作,群众基础是关键。从2015年开始,刘乃榕就一头扎进了兰村,与大队干部同吃同住,与农民群众共同商讨致富办法。刚开始的时候,大家还对她有戒备心理,时间长了,一块经历的事情多了,解决的困难多了,就不一样了,她和乡亲们,像朋友,更像亲人。
3年来,她共召开群众“面对面”座谈会66场,每场都能解决不少实际困难;利用工作之便,组织果树培训100余场,有效提高了果农的技术;尤其是在2017年10月,她被组织部抽调担任吉昌镇脱贫攻坚资料核查工作组组长,近3个月的时间里带队在全乡镇14个村委巡回开展资料核查工作,每天都是到天黑了才能忙完。即便是这样,她也坚持做到了“驻村工作两不误”,基本上每天都是“白+黑”“5+2”,只休息三四个小时,她说:“没有人要求我这样干工作,但是放心不下,只能自己抽时间来干。”
朴实的话语里,包含的是她心系兰村群众的浓厚感情。现在的她,比参加扶贫工作前瘦了整整20斤,她说:“兰村群众成就了我的瘦身梦,省的减肥了。”
扶贫中,她善于运用老干部的金点子,充分发挥老党员的模范力,用一个人带动一个家庭,用一个家庭带动一个家族,就这样以点及面、以面及片,形成了和睦相处的新气象,齐心协力谋发展的好局面。
把百姓放在心里
担任驻村工作队长以后,她发现兰村村民致贫最大一方面的原因是对生活缺失信心。针对这个情况,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挨家挨户、逐一察访,耐心讲解、真情感化。
她结合上级政策,组织引导群众分批体检,进家户、跑部门,保障患病家庭能报则报,并积极鼓励患者保持乐观的心态,适量运动,尽快恢复。兰村76岁患脑梗致残的陈平老人腿脚不灵活,生活起居都需要老伴照顾,基本不做运动。走访时,她以女儿般的口气给老人讲,不加强锻炼的话,时间长了就会彻底瘫痪,卧病在床的日子非常痛苦,没有新鲜空气,更对不起老伴的悉心照料。她和老两口约定,每天必须保障锻炼1小时,由老伴张国栓监督。每次到老人家,她第一句话就是:“姨,今天走了多长时间?”有一次去老人家,刚进院子,就听见阿姨在屋里吆喝老伴“快点,我的拐柺呢,女娃来了,让我赶快走走”。
兰村五保户张中立40岁,幼儿时患小儿麻痹,落下了下肢残疾,再加上近年父亲去世,感到生活没了盼头,得过且过。刘乃榕积极走访交流,终于点燃了他对生活的热情。她趁热打铁,积极联系、对接撮合,协调林业部门聘用张忠立为森林管护员,主要从事天保和公益林的管护工作,年收入达到3000元。7月21日,人社局、人才办、果业中心在兰村举办了面点小吃培训班,她鼓励张中立积极参加,增宽自己的致富路子,张中立也特别好学,学习第一天就被指导老师定为了“厨艺小组”组长。现在的张忠立,不仅利用空闲时间给工地打小工,还在采收苹果时开着三轮车收次果,在村里几乎很难见到他的身影。2017 年,他被村民评为勤劳致富的模范。
将正能量植入人心
2018年刚刚来临,就下了一场大雪,刘乃榕在微信群里对大家说:各人自扫门前雪,别让家乡坡上滑。村民们看后,便自发地组织起来,去清扫公路上的积雪。这一天兰村有五名男子清扫了史尖坡上的积雪,十二名妇女打扫了兰村文化广场,新坪村六名群众扫通了新坪到兰村的路段。当天晚上,她就对扫雪的群众在兰村和谐群里进行了表扬,并及时发出了“集体义务扫雪确保兰村家人平安出行”的倡议书。
时过两天,又下了一场大雪,村民们便在微信群自发呼吁扫雪。这一天正是周末,看到群里大家发来的一张张扫雪的感人场面,刘乃榕再也抑制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她放弃一周来积攒下来的家务,自己出钱买了香烟、面包和麻花等食品,赶到现场慰问群众,并和大家一起把雪扫完。
这次参加扫雪的群众有一百余人,史家庄、苏家坪、新坪扫通了通向兰村的道路,其他各村也都将本村与他村相连的道路扫通,有四名在城里工作和居住的兰村人也参加了这场扫雪。
让文明驻进山村
冬天,果园清闲了,大家没事拉家常,唠东家长西家短,时间长了难免牵扯出许多争执。刘乃榕决定用活跃文化活动的方式,促进邻里关系。
说干就干,她经过沟通交流,组建了文艺队伍,很快把村里的文化活动搞了起来,先后开展了“文化育民、文化惠民”活动、庆“三八”暨表彰文艺活动。大家在台上唱歌跳舞演绎三句半,竞答互动表彰文明人,热闹精彩的节目拉近了邻里亲情,更建起了干群沟通的桥梁。
通过开展活动,不仅用丰富的艺术形式向广大群众诠释了精准扶贫的主旨,还满足了群众的精神需求,引导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实现“物质”、“精神”双脱贫。
刘乃榕把群众当亲人,群众视她为家人。三年来,她和兰村人彼此扶持彼此感动,如今,她已经成为兰村脱贫致富路上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她说:我们和群众的距离小了,沟通就方便了;感情近了,工作就好开展了;方向对了,他们的幸福就不远了。这是她担任扶贫队长三年来最朴实的心得体会,更是让她与兰村群众越走越近的初心。(窦晨丹)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