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叶励民是霍州人,生长于中医之家,儿时对中医就有浓厚兴趣,后就读于山西中医学院中医系。在求学期间,手不释卷,孜孜以求,苦读中医理论及各家名著,从《药性赋》《伤寒杂病论》至《丹溪心法》《温病学说》,勤求古训,细思真理。毕业后在霍州市人民医院工作至今,在院期间不仅多次参加中医学术探讨,还进修了西医大内科,力求在学术上中西汇通。
2000年,叶励民加入了民主促进会霍州总支,积极组织霍州市人民医院的同仁常年坚持到乡镇、社区开展义诊服务,足迹遍及冯村、大张、白龙、贾村、退沙等地。工作中,叶励民看到农村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发病率增高,就和专家们分析情况,送医送药,并且多次进行科学宣传,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
每次义诊过后,叶励民都将自己的电话留下,随时接受群众的咨询。在冯村歇马滩下乡义诊时,他遇到一位姓李的患者,当时患者诉其胸骨后不适两周,反酸、嗳气,叶励民给他开了药,服完之后效果不理想。后来,患者又通过电话联系到叶励民,他又建议患者做食道镜、胃镜检查,结果发现了早期食道癌,他为患者联系了山西肿瘤医院进行了手术治疗。手术很成功,患者和家属非常感激,并和叶励民成为了好朋友。
多年来,叶励民博学精思,在临床技术上与时俱进,敢于创新,在处理急危重症时临危不乱。2011年冬季,医院来了一名脑外伤患者,颅内出血,一侧肢体出现偏瘫,外科医生为患者手术清除了淤血,手术非常顺利。住院期间,由于患者曾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史,患感冒并发肺部感染,出现咳嗽、咳痰、气喘,叶励民对患者望、闻、问、切之后,认为这是气阴两虚,兼呼吸道感染,为患者开了五剂药,稳稳地控制了病情。叶励民说,我国医学博大精深,应用得当,在处理急诊上也能立起沉疴,但是要有扎实的内科功底,临诊时要丝丝入扣。
叶励民在医学上继承不离古,创新不离宗,尤其擅长中医消化、肝胆、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不管古方和现代方,他都能有机结合。2016年5月2日,39岁患者张某来中医科会诊,患者自幼室间隔缺损,于一年前在山西省心血管研究院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者表现为上腹痞满、疼痛、出汗、乏力,时而抑郁,时而烦躁,查体,上腹下腹均有广泛压痛,舌红,苔黄腻,脉弦,辨证为胃肠湿热,神经功能失调,叶励民诊断为慢性胃肠炎,湿热型,盆腔附件炎,开药七剂。患者服药后,病情很快缓解,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叶励民分析此患者,手术后体质下降,神经失调,如惊弓之鸟,既燥且郁,以和肝汤治郁,黄连解毒汤治燥。故效若桴鼓。叶励民说:“遇有疑难杂症,师法仲景,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叶励民白天忙于诊务,夜间攻读医书,勤于总结。20多年如一日,他不仅将家传的医案做了整理,而且把自己的多年心得做了归纳。他的论文《2型糖尿病并失眠症辨证论治72例》在《光明中医》杂志上发表;《方和谦临床应用和肝汤验案举例》在《中国民间疗法》上刊登。
在医技上精益求精之时,叶励民在职业上对自己也有严格的要求。他主张“仁爱”“敬善”。叶励民认为,医学的本质就是奉献,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多年来求治患者应接不暇,叶励民总是细致认真,从容不迫,处方都很简练,力求花费少、效果好。有朋友问他,你工作量这么大,付出这么多,收入又有限,没有感觉到心里不平衡吗?他说,国学讲要“知足常乐”,要知足,知足了就不会有困扰,就会快乐。
经过26年的辛苦付出和不懈努力,2011年9月就担任霍州市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的叶励民不但形成了自己的学术特色,在专业上有所建树,而且获得了不少荣誉,2017年7月还被霍州市医疗集团授予“名医”称号。
记者 范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