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笔爷爷”在工作台前修钢笔
阅读提示 3月29日上午,在“钢笔爷爷”家中,记者看到了一沓荣誉证书,一沓维修登记本。对于荣誉证书,钢笔爷爷”总是拿回来往柜子一放,很少再去动它。但另一个柜子里放的厚厚的维修登记本,他时常拿出来翻翻,23所学校各个年级的75000多支钢笔的维修数据,时间再久远,他也能很快找出来。
采访“钢笔爷爷”,自然离不开维修登记薄。本子里的一笔一划,勾勒出一名退休党员无私奉献的别样人生。
“钢笔爷爷”介绍钢笔容易出现的问题
“零返修”背后的无私奉献
“钢笔爷爷”名叫郭景唐,现年78岁,是临汾市中小企业局退休干部,自2004年以来,他先后跑遍了南街小学、时代风华特色学校、解放路小学、东关小学等20多所学校,义务修笔75000多支,并被临汾市实验小学等23所中小学聘为校外辅导员,被广大中小学生亲切地称为“钢笔爷爷”,在社会上被称为“活雷锋”,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党员”优秀校外辅导员”,2011年被授予“临汾市十佳公益人物”尧都区关心下一代突出贡献奖”等殊荣。
当天一大早,来到“钢笔爷爷”家中时,他刚从南街小学“收笔”回来,大大小小的袋子中装着几十支钢笔。这些都是有毛病的钢笔。”郭景唐边说边走到工作台前,拉开抽屉,拿出了两把已经褪色的大小不同的钳子,还有一个装着粗细不同胶带的铁皮盒子,以及磨砂轮、放大镜等工具。
“哦,不出水……”郭景唐拿出一支钢笔喃喃自语道。只见这支钢笔的笔帽上夹着一张纸条,写着班级、姓名、损坏原因等信息。“肯定是里头的‘毛细血管’堵塞了,拆下清洗清洗就好了。”
果不其然,经过一番清洗,钢笔又能出水了,书写时线条流畅自如,此时,郭景唐又把这支钢笔从头到尾仔细检查了一遍,排除了所有可能出现的隐患。在他眼里,没有修不好的钢笔,凡是经他手修过的钢笔,除了人为损坏,基本不会再出问题。这“零返修”的背后是郭景唐15年来积攒下的丰富经验。
2004年冬天,郭景唐照常送孙女去学校,发现教室的门松动了,外面的大风不停地往里吹,坐在门口的学生冻得直哆嗦,老人看后很心疼,于是回到家剪了几条地毯,拿上钉子来到教室,把地毯钉在了门框上。门修好了,孩子们高兴地对他表示感谢。这时有几个孩子说:爷爷,我们的钢笔坏了,您能帮我们修一下吗?”其实郭景唐对修钢笔并不在行,但还是爽快地答应了,并一下子拿了几十支钢笔回家。
把笔拿回去后,郭景唐几乎翻遍了与钢笔有关的所有资料,随后又买来修理工具。从此,他卧室的那台写字桌就成了他的“工作台”,很长一段时间里,他的一日三餐都是在“工作台”前打发。台灯、老花镜、小钳子、镊子以及一些自制的修钢笔工具,都成了他的“助手”。
郭景唐伏在写字桌上认真研究钢笔,不停地拆拆卸卸,对钢笔的大小零件琢磨了个透,一个月后,他弄清了钢笔的原理:钢笔和人体一样,上下要通气,出水才流畅。不出墨水,肯定是里头的‘毛细血管’堵塞了,拆下好好清洗清洗;笔尖分开了,用小钳子拧紧;笔尖太涩,要用砂纸打磨……”就这样,当他把第一次收回来的钢笔修好,并亲自送到孩子们手中时,立刻引起了孩子们的“围观”,不花一分钱又用上了“新”钢笔,孩子们高兴极了,郭景唐也正式踏上了为孩子们义务修钢笔的征程。
“言出必行”的责任担当
寒来暑往,风雨无阻。
有一次,郭景唐接到了五一路小学一名学生的预约电话。约定当天,天降大雪,家人劝他改日再去,他说:说话要算数,不能让孩子认为‘钢笔爷爷’不可靠。”
于是,当天下午一点多,郭景唐踩着厚厚的积雪,艰难地挪到了五一路小学,除了帮预约的孩子修钢笔外,他又帮其他孩子修了20余支钢笔。回去的路上,我想反正已经出来了,索性再多走几个学校……”回忆起当天的情景,老人兴奋地说,尽管天气寒冷,哈气成冰,但我的心是热的,能为孩子们服务是件快乐的事。”
郭景唐一心为孩子服务,却经常不被理解。刚开始的时候,很多人对他的行为表示不解。有的小商贩对他说,钢笔都修好了,谁还来买钢笔?学校附近修钢笔的人说,你都义务修了,谁还掏钱修?还有人说,现在这社会谁还在乎一支笔,何必劳心费力找不自在……听到这些话,郭景唐并不为之所动,他坚信只要把钢笔修好了,不收一分钱,并且一直坚持下去,一定会得到别人的认可与支持。
“钢笔爷爷”收集的部分钢笔零件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当郭景唐一次次把修好的钢笔亲自送到孩子手中时,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逐渐接受并认可了他,钢笔爷爷”的美称在社会上不胫而走。
受苦受累为学生义务修钢笔,到底图啥?面对一些人的质疑,郭景唐总会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能发挥余热为孩子们做点事情,我感到很充实、很幸福。”
“帮忙不添乱”的执著信念
15年来,郭景唐既不畏严寒酷暑,坚持为孩子们免费修钢笔,同时也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和教育着青少年。
郭景唐认为修钢笔事小,教育孩子事大。修钢笔不仅为广大学生节约了购买学习用品的费用,同时也减少了丢弃废旧钢笔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变废为宝,为社会创造了无形的价值。
本着“帮忙不添乱”的原则,郭景唐每次去学校收送钢笔时,都会在孩子们早读前,或是课间进行。而每每这时,他也总不忘教育孩子们:勤俭是幸福之本,浪费是贫困之苗,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
郭景唐说,他希望利用这些机会引导孩子们树立节约意识、环保意识、文明意识,坚守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美德,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他还利用班会时间给孩子们讲革命故事和人生道理,字字饱含着对孩子们的殷殷期盼之情,让孩子们受益终生。
每当人们对郭景唐举手称赞时,他总是说:临汾这片土地滋养了我多少年?党教育了我多少年?如今我离开了工作岗位,仅仅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哪能称得上贡献呢?十几年来对孩子们的关心关注在你们看来,也许需要一种毅力的坚持,而对我来说,其实是在享受帮助孩子们的快乐和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过程啊!”
也正如郭景唐在维修登记本上所写:“抚摸着这一本本修笔登记簿,我觉得心中涌动着一股股暖流,因为这是我发热发光的见证,也是我辛勤耕耘数十载的最大收获。‘郭爷爷好’、钢笔爷爷好’,孩子们的亲切呼喊声,于耳不绝,响彻校园!我已心满意足!”
记者 亢亚莉 潘华玲
“钢笔爷爷”检查修好的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