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马贾海生:“让居民过得舒心”

2019-06-06 08:58:23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四盆绿油油的冬青在院门口一字排开,院内羽毛球场、乒乓球场铺着塑胶地板,上下二层楼的墙壁都被粉刷成淡黄色,房间里还挂着中国结、红灯笼……日前,记者来到侯马市路东办新田路社区居委会,温馨气息迎面扑来。

  “这儿是居委会,也是社区居民的家。”新田路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贾海生如数家珍般介绍着,“我们这个‘大家庭’可谓‘五脏俱全’,舞蹈室、音乐室、医疗室、图书室等设施齐全、应有尽有。”

  洁净、温馨的居委会就像是整个新田社区的缩影。贾海生在新田路社区工作了15年,15年间,他只做了一件事:让社区居民过得舒心。

  党建带出好路子

  2018年7月,新田路社区“一核、双带、三服务”工作法得到山西省民政厅的高度评价,并上报国家民政部。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面对新形势,贾海生认为党建工作必须创新工作方法。

  怎样创新?“一、二、三,三步走!”贾海生积极动员社区党员、社区共建单位和居民,共同参加社区社会事务管理,构建信仰坚定、功能健全、务实高效的服务队伍。

  全省首创的“一核、双带、三服务”社区工作法中,“一核”即以加强社区党支部能力建设为核心,坚持“三会一课”制度,不断深化“党员在学习”“党员在活动”“党员在行动”和“党员先锋行”,不断增强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双带”即带动辖区单位开展共驻共建工作,带动在职党员进行便民服务;“三服务”即服务于社区困难居民家庭,服务于社区环境整治工作,服务于和谐社区建设。

  社区居民对新的工作方法有何感想?

  新田路社区糖酒小区物业负责人郭胜民在物业行业已工作了30年。近年来,郭胜民感觉到最大的变化就是小区的环境,垃圾一律入筒、车辆整齐停放、邻里互帮互助……“‘书记’这人靠得住,雷厉风行、说一不二,在他的带领下,我们小区变得越来越好了。”

  多年来,新田路社区旧貌换新颜的小区不止糖酒小区一家。

  新田路社区有18个居民小区,个别老旧小区脏、乱、差,挤占公共通道,严重影响市容和公共秩序。贾海生通过走访、了解,根据不同小区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解决办法。

  通过发动市建公司家属院居民参与,用一天时间,出动人力40余人、四辆大型垃圾车,彻底清理了该小区积攒多年的垃圾山;联行家属院的老旧煤池等垃圾成堆,贾海生多次与三家银行、垃圾清运队进行协商,用了三天时间予以彻底治理……现如今,社区里的各个小区都实现了“亮化、硬化、净化、美化”。

  文化唤醒新生活

  在新田路社区工作了15年,社区居民都习惯称呼贾海生为“书记”。

  “我们最近可正踅摸着给他起个‘外号’呢。”新田路社区群众艺术团团长丁爱军和10余位社区居民,每周二、周四都会到社区一起参与军乐队节目排练。听闻记者来意后,掏出手机打开微信说,“你给参谋参谋,看看这个怎么样……”话音未落,贾海生已经站在了丁爱军身后,边摇头边笑着说,“又给我起外号呢吧?让我看看,这回起了个啥。”

  “西贝狼,还凑合吧。”看完后,贾海生略带得意地扬起了嘴角,一旁的丁爱军却乐得合不拢嘴,“那你可不能反悔,我们就继续排练了。”既像老友在聊天、又像亲戚拉家常的这一幕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为了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生活,2016年,贾海生组织社区群众文化生活爱好者,组建了社区群众文化艺术,下设群艺军乐队、老年合唱队、群艺戏曲队等六支群艺队伍。“我们社区的群众文化活动,从每周一到周五天天有。大家玩得开心、快乐,就是我最大的幸福。”贾海生介绍说,近年来,社区的文化艺术团不只在侯马市进行演出,还代表侯马多次参加市里的重大庆典活动。

  “别看排练节目是业余爱好,我们每一支队伍的纪律性都很强,说几点集合就是几点,肯定不会有人迟到。”群众艺术团是贾海生引以为傲的一支队伍,不仅因为纪律性强,还因为社区居民参与到艺术团的活动中后,快乐多了,烦恼少了,跟居委会工作人员之间的距离也更近了,工作更好开展了。

  真情凝聚向心力

  “书记,有没有打气筒?”

  “书记,我有个证明要开。”

  “书记,明天社区有啥活动?”

  ……

  贾海生每天要被喊上许多次,每次被问,他都会耐心应答。

  “复旦大学教师陈果有句话这么说,‘世界上只有两件事很重要,第一,你好好活着;第二,帮助更多的人好好活着。’”贾海生说第二点就是他的工作宗旨,他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社区居民过得舒心、开心。

  多年来,贾海生坚持“万事民为先”的工作理念。数十年如一日,把满腔的热情与关爱奉献给社区居民。

  社区居民潘迎霞行动不便,长年拄着双拐行走,属一级残疾。贾海生亲自登门为她办理廉租房、残疾证等事项,平时还隔三岔五上门了解生活情况。潘迎霞十分感动,每次见了面,都拉着贾海生说:“你比我的亲兄弟还亲。”

  2018年,社区居民闫建国的孩子考上了中国政法大学。得知消息后,贾海生赶紧上门祝贺。“一进门,大人、小孩脸上都‘写’了个愁字。”看到闫建国一家的情况,贾海生猜到了原因,“学费的事情咱们一起解决,别怕,一定要让孩子上大学。”贾海生带着闫建国一家单位一家单位地跑,终于争取到了5000元的困难救助款,帮助这个家庭渡过了难关。

  之后,贾海生收到了闫建国一家人写来的一封感谢信,“信中的千言万语就是一个词,感谢。”这封信贾海生看了又看、读了又读,他被信中质朴的感谢所触动,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他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

  记者手记

  作为一名社区干部,每天要面对许多“婆婆妈妈”的小事,但贾海生从不小看这些小事,他把这些小事当成大事来抓,他说,“我在岗一天就要当好一天的差,决不让居民失望。”

  办理小事,贾海生有自己的窍门:笑脸相迎、真诚服务。他说,“干工作不要有负担,大事、小事都是事儿,先把情绪抚平,再摆正心态,用心服务。”

  记者 刘静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