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15岁正是女孩如花的年龄,她本该是沐浴在知识的海洋,享受父母百般的呵护……可是这对尧都区贺家庄乡贺家庄村的吉梅梅来说却是一种奢侈。这一年,父亲早逝,她用自己弱小的肩膀扛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9年来,她不仅要养猪、下地干农活儿,还要像母亲照顾孩子一样照顾瘫痪在床的母亲,从未放弃,甚至就连出嫁,也要带着妈妈。
家庭突遭罹难
7月5日正午,在吉梅梅家的院子里,两大盆还未洗完的衣物,正摆在房屋门口,屋子里一个瘦小的身影正在灶台前忙着做饭。今年24岁的吉梅梅,看上去有些瘦弱和腼腆,但是熟悉她的人都会说,真是苦了这孩子了……邻居张兴云说,她是从小看着吉梅梅长大的,她确实比同龄的小孩吃的苦多,许多村里人都拿梅梅当榜样教育自己的孩子。
吉梅梅告诉记者,自打她记事起,母亲高小娇就一直瘫痪在床;早年间,一家人的生活全靠其父亲一边种地一边打零工支撑。2011年6月,吉梅梅的父亲在干农活回家的路上出了车祸,一个礼拜后,便撒手而去。
“孩子那会儿正要中考,她爸又在医院的重症监护室昏迷不醒,一天就得花近一万元……”高小娇哭诉道,当时,她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又欠了亲朋好友4万多元的债,也没保住丈夫的命。最后,肇事方总共赔偿了6万元,母女俩还了欠债,料理完丈夫的后事,赔偿款就所剩无几了。一边是瘫痪了15年的母亲,一边是父亲留下的空荡荡的房屋,眼下的路何去何从,年仅15岁的吉梅梅,陷入了绝境。
独挑生活重担
“你们娘俩以后就跟着姥姥姥爷住吧……”父亲下葬后,姥爷就把她们娘俩接回到了他家。年迈的姥姥姥爷身体不是很好,干不了重活,还经常需要吃药,懂事的吉梅梅便自动放弃了学业,一个人承担起了照顾母亲的责任。在姥爷家,她总觉得自己和妈妈白吃白住不是个事,就请求姥爷给自己找个工作去挣点钱,因为年纪小许多地方都不要她,最后吉梅梅只能在亲戚的店里帮忙,挣点零花钱。
每天早上5点起床,先做早饭,然后照顾母亲洗漱,吃完早饭,7点多从家出发,骑车子去上班,晚上到9点多回来后还要伺候妈妈洗漱睡觉。
有一次下大雪,她在回家的时候滑倒了,不仅把额头蹭了一道口子,还把车子摔坏了。“当时,我也顾不上脸上的血,先扶车子,可是由于天冷地上又滑,扶了几次都扶不起来,气得我一个人坐在地上哭了好久……”
时间过了3年,由于姥爷突发脑梗住进了医院。为了不给娘家添麻烦,母亲决定回村里。就这样吉梅梅辞了工作,陪着母亲又回到了贺家庄村。此后,19岁的吉梅梅拿起了父亲生前的农具。农活不会干,她就向年迈的爷爷请教。当时,别人家大都用机器播种,而她为了省钱,就用锄头刨地,一亩地,别人几个小时种完,她就得一两天;慢慢地,19岁的她学会了怎么耕地、播种,除草,收割等农活。忙完地里,她在自家农闲的时候,还去给村里的果园套袋、摘桃等,一天能赚五六十元钱。
带着妈妈出嫁
贺家庄村素有桃花之乡的美誉,美丽的桃花装饰着古朴的村庄,也孕育了朴素的孝文化。“我结婚不要一分钱彩礼,只要能带着妈妈一起出嫁就行……”吉梅梅说,那时,村里的姑娘到了20岁就结婚了,但是她还从来没谈过男朋友。
“十里八乡的人,一打听到我们家这样的情况,就望而却步了。真是苦了闺女了,都是我耽误了她的幸福……”说起自己家的境况,高小娇满是愧疚。
2017年,经媒人介绍,吉梅梅和襄汾小伙郑帅走到了一起。“他能接受我,也愿意照顾我妈,这大概是老天给我的缘分。丈夫也是家里的独生子,所以,两家老人都要管,平时我们就在贺家庄住,这样方便照顾我妈,还误不了地里的农活。”吉梅梅说,丈夫平时也很孝顺,两边父母都能兼顾到。
现在农村的政策好,看病大部分的费用都能报销,村里不仅给她妈妈办理了低保,还根据扶贫政策,先后给了他们家10头小猪。吉梅梅说,最苦的日子她都走过来了,现在的困难都不算啥,只要他们小俩口好好努力,日子一定会好起来。
记者 郝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