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都区李爱国:我把青春献给边疆

2019-11-27 09:47:08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穿过军装的人,就忘不了生命里有一段当兵的岁月,这段岁月固执而强烈……”耳畔响起这首诗歌,李爱国不由忆起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1975年,李爱国出生于尧都区一个工人家庭。源于炙热的爱国情怀,父母为他取名“爱国”,希望他为建设祖国贡献力量。18岁时,他背负父母的期望,怀揣对绿色军营的向往,奔赴祖国的西北边陲——新疆,成为一名光荣的工程兵。

  李爱国所在的部队临近大沙漠,昼夜温差极大,“早穿皮袄午穿纱,怀抱火炉吃西瓜”形容得一点儿也不夸张。遇上沙尘季节,狂风卷着黄沙呼啸而来,几米之外看不清人影,气候条件极为恶劣。

  “入伍的第一个夏天,我迎来严酷考验——沙地负重急行军。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我们,每动一下就汗流浃背,军装湿嗒嗒、黏糊糊、滚烫烫地紧贴在身上,热得人喘不过气。突然,我感到眼前一黑,栽倒在地。班长和副班长让大部队继续前行,一个给我掐人中,一个给我喂水。”李爱国清楚地记得,“等我缓过来以后,他们热切地鼓励我,坚定扎根边疆的信念,战胜眼前及以后的所有困难,当好祖国的坚强卫士。”

  那一刻,李爱国燃起斗志与信心,咬紧牙关奋起直追,炎热和疲累仿佛一下子烟消云散。班长和副班长向他竖起了大拇指:“城里兵,好样的!”到了夜晚,即使浑身酸痛,筋疲力尽,他也没有喊苦喊累,反而下定决心:一定要迎难而上,练好军事本领和专业技能,决不拖战友后腿。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雪天一层冰……几轮加钢淬火过后,李爱国的军事素质突飞猛进,从白嫩、瘦弱的城里娃变成了黝黑、结实的糙汉子。他感慨道:“日复一日的训练、执勤、站岗,锻炼了体魄,磨砺了意志,增强了毅力。在军营这个大熔炉里,一切艰难困苦,都会成为勇往直前的动力;一切酸甜苦辣,都将成为永远的精神财富。”

  “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美;不到南疆,就等于没到新疆。我多么幸运,在祖国最美的地方奋斗……”与戈壁、沙漠相望相伴十六载,李爱国恋恋不舍脱下军装。为了曾经许下的诺言,他没有带着妻子返乡,而是留在了这片土地,用辛勤的汗水为边疆建设添砖加瓦。

  曾经的军旅生活,成为李爱国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每当面临困境,他总会想起:“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掉皮掉肉不掉队,流血流汗不流泪;脑子里永远有任务,肩膀上永远有责任,胸膛里永远有激情……”

  记者 李静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