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县: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叠加态”路径

2020-05-07 09:02:49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吉县

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叠加态”路径

王彦章 冯淑云

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启动仪式

  核心阅读

  吉县按照市委宣传部“一体两翼”建设思路,在县委的统一筹划下,重点抓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建设,推动文明实践与其他工作平台的链接融合,在体系化、网络化、数据化上下功夫,把文明实践纳入县委、县政府工作大局的层面来推进,通过“文明实践+阵地载体”“文明实践+党日活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文明实践+五大创建”“文明实践+好人培育”“文明实践+专项项目”模式,进一步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

县委书记崔绍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指导工作

县委副书记、县长赵松强看望道德模范王青凡

  “自从建起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乡村站点,我们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有了方向、有了重点,也有了依托,不但服务效率大大提升,而且队员的劲头和成就感也大大增强。”吉县志愿服务协会副会长刘爱玲兴奋地说。这位热心公益活动的志愿者,去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吉县道德模范”。

  如何有效抓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避免落入挂牌子做样子的形式主义窠臼?吉县通过“文明实践+”模式,进一步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

  文明实践+阵地载体

  去年,县上挂牌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委出台了《关于开展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实施方案》,启动了“12359”文明实践工程,吉县被列为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示范县。该县举办志愿者联合会成立大会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启动仪式,组建了13支专业志愿服务队并进行授旗,重点打造屯里、车城、中垛等文明实践示范点建设。今年全面推进全县文明实践实体阵地网格布局,形成运转顺畅的实践体系,建立闭环高效的机制。建立了吉县文明实践网上平台,引进大数据管理,建立文明实践快捷移动指挥联动反馈系统,提升文明实践效率和质量。吉县文明实践阵地建设不要求另起炉灶,对村德村史馆、理论讲学所、乡村文化中心进行资源整合,制定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点建设运行标准,确定管理队伍,重点激活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岗。

  文明实践+党日活动

  文明实践如何快速成为各级党组织的共同行动,吉县探索了党日活动、文明实践双增强模式。以党日活动形式推动文明实践破题,2019年11月,组织、宣传部门联合出文,把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作为该月党日活动的主题,推进了文明实践体系的全面建设。以党日活动载体引领文明实践发展,3月份,开展了疫情防控“织网行动”为主题的党日活动,广大党员志愿者深入防控一线,宣传值守、募捐物资、小区服务,吉县志愿服务协会会长葛殿忠因为表现突出,被组织批准火线入党。以文明实践主题拓展党日活动空间,还把全民阅读、绿色清明、环境卫生等列入党日活动主题,因文明实践的注入使党日活动更加接地气、暖人心、有生机。

  文明实践+志愿服务

  吉县着力打造志愿服务“一体两翼”格局,培育志愿服务品牌,把志愿服务作为文明实践的核心内容。完善志愿者招募注册办法,志愿者注册率达到了11%。以志愿服务联合会为主体,实行13支服务队“双队长”模式,使社会力量与机关志愿服务力量有效配合和衔接。按照“1+5+N”(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总队+“五大平台”+专业志愿服务队)的模式推进志愿服务。探索志愿服务项目化管理机制,通过信息化管理、订单化运作、专业化支撑、社区化扎根、组织化规范、积分式激励,推动开展形式多样深入人心的志愿服务活动,引领社会风尚。目前,理论宣讲、乡村义诊、旅游服务等志愿者实践岗在吉县风生水起。比如文艺志愿者在疫情期间创作书画,向“学习强国”平台拍摄视频,发挥了正向激励作用。

  文明实践+五大创建

  吉县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为引深五大创建活动的重要载体,推进省级文明县城创建,推进文明单位、村镇、社区、学校、企业创建。出台文明单位创建“双标赋分”管理办法,把省市创建指标和县委要求的文明实践活动、理论政策学习等进行权重计分,综合考核。把文明单位奖励纳入县财政预算,并向乡村延伸,引入第三方评估、退出、奖金考核赋分兑现机制。宣传部副部长李爱琴介绍:“今年还要开展星级文明户创评,全县文明村比率要达50%以上,进而把创建工作激活、带热、做实。”

  文明实践+好人培育

  “好人”是文明实践的风向标。近年来,吉县积极组织开展道德模范和“吉县好人”培育、评选和宣传,已有两人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4人被评为“中国好人”。为了弘扬正气,吉县已组织编纂了《道德吉县》《榜样吉县》《奋斗吉县》等6个系列文明育化丛书,拍摄道德模范微电影8部,组织先进事迹报告会,做实“道德吉县”品牌。今年,县委还要通过文明实践体系来培育、发现、奖励“好人”,打造“德耀吉州、好人福地”的名片。

  文明实践+专项项目

  文明实践重在项目活动支撑。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晓军说:“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一定要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大局来推进,为推进县委中心工作优化环境、凝聚人心、聚合力量。在服务群众需求开展文明实践常态化的基础上,抓住文明育化的关键点和县委政府的关注点,进行工程化推进。”今年已把推动县委、县政府部署的环境卫生整治“三大专项行动”作为文明实践的重要内容。同时,加强村级“一约四会”工作,建立相关部门牵头的移风易俗合力推进机制,采取有效措施遏制大操大办、天价彩礼等陋习,探索适合吉县民俗的婚丧礼仪,培育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打好组合拳,开展家风家教、乡贤人士培育试点。


群峰林海倚长空 连绵起伏接云天

  人祖山盛景

  吕桂明


人祖山:从哪里来 到哪里去

王彦章

  2011年5月《山西日报》刊发了一则消息“一本书引来4个亿”,引发读者关注。消息讲述的是民营企业家耿世文从煤炭企业转型到旅游产业的故事。当时已年届花甲的耿世文是位儒商,痴迷中国传统文化,由吉县文化人士编纂的《人祖文化源与流》引发了他的强烈共鸣,从此便与人祖山结下了难解之缘。

  人祖山位于临汾市吉县县城北30公里处,北依风山为障,南峙管头山为屏,东偕昕水,西临黄河,面积约203平方公里,且不说奇山秀林红叶,仅文化典籍传说就窥射出人祖山的深邃内涵。

  人祖山是全国唯一以“人祖”命名的大山,据《平阳论》载,早在北宋就有人祖山的称谓。人祖山文化遗存和柿子滩同脉同源。由考古专家王益人、阎金铸等领衔撰写的《吉县人祖山细石器遗存调查报告》,在人祖山区域也发现了与柿子滩文化特征相似的石器。特别是伏羲、女娲,这两个国人熟知的神话形象,很早就在这个深山古庙里被供奉、祭祀。这似乎与柿子滩的考古发现互相印证着什么。以考古学和历史学的严谨去看,中华民族普遍传承的女娲伏羲的神秘,正是新旧石器时代交汇时候的人类部族首领形象。而柿子滩遗址所反映出的人类活动痕迹,恰恰与之对应。2012年,考古工作者在保护清理伏羲女娲庙时,在娲皇宫女娲坐像下发现了人头骨,经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C14测定为距今6200年前的人类遗骨。

  伏羲、女娲,这两个被神秘化了的文化符号,渐渐被还原成一个历史记忆。而人祖山周围丰富的祖先崇拜文化又为这种历史假定提供了更丰厚的佐证。人祖庙下的岩石上刻有“伏羲岩”三字,人祖山的石壁上发现了表现女娲的岩画,人祖山下的村庄里自古流传着许多伏羲女娲的各种传说。近年来,耿世文醉心于人祖文化的研究和挖掘,公司旗下也聚集了《语文报》原总编徐同、山西师大吉县籍学者冯彦山等一众文化人,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张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博物馆协会理事兼中国区协会主席李文儒等众多专家也多次来人祖山考察,《光明日报》、旅游卫视等媒体对人祖山文化也给予了特别关注,全国散文诗协会、周易协会等团体在人祖山举办研讨会。耿世文已把自己摔打成了“人祖文化”专家。文化情结让他投入了数百万元,拍电影、制专题、出专著,人祖文化已有一套体系性的叙事逻辑,尽管还有诸多疑问和谜团待解。

  然而,正因为人祖的久远,耿世文走的是一条孤独的路。近十年,他投入了4亿多元,修路、建庙,建玻璃鹊桥、拓展基地等,但并没有迎来预期中的客流。深层的文化积淀和表层的市场需求并没有融合共生。文化的茧房束缚了市场的想象空间。一种什么样的文化追问和情感表达才能激活市场的热度,人祖山景区管理层苦苦探索着一条超越路径。

  人祖山的伏羲女娲庙宇群、柿子滩古人类文化遗迹向世人展示了先民在吉县这块土地上繁衍发展的轨迹。祖先们从遥远的柿子滩走来,在人祖山这片黄河滋养的土地上生息发展,开枝散叶,并随着历史的更迭连绵不断地为后人留下印记。后嗣们在千万年的历史长河中守护着自己的家园,无论是神话中的女娲补天、大禹治水,还是现实中一次次共渡难关。而今人祖山与壶口景区、柿子滩遗址呈三角布局之势,是吉县全域旅游规划的两个循环圈,壶口为龙头,人祖山是龙身,虽还是潜龙在水,但必有腾飞之时!


壶口岸畔的生命卫士

——记吉县道德模范、县医院急诊科主任苏国安

李思义 王彦章

  人生有一种理想信仰,叫“拯救生命”!出生于吉县黄河壶口岸畔官庄村、现年50岁的苏国安,一直拥抱、践行、坚守这种人生理想。担任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兼120中心主任8年来,他主持抢救急性心肌梗死与脑卒中患者300余人、危重创伤病人200余人、血液灌流治疗中毒者30多人,使得500多名危急患者获得重生。他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被县委、县政府评为“道德模范”,中国医师协会胸痛专业委员会特聘他为“执行委员”,当地群众赞他为“人民的生命卫士”。

  时间就是生命

  在苏国安拯救的诸多患者中,心脏病患者占绝大多数。他深知,心脏病突发后,两小时内救治为“黄金时间”。该时段若能得救,患者死亡和心力衰竭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就能降到最低。面对急性胸痛病人,苏国安总是以最快的速度,按标准疗程优化治疗。

  2017年一个冬夜,中垛乡永固村40多岁的农民刘军临被送进急诊室,说他心前区疼得厉害,因家里困难,不敢来医院,硬是被家人劝来的。苏国安一听,二话不说,立即做了必要检查,用了溶栓药,使他脱离生命危险。柏山寺乡壕里村的农民王小祥刚出生7天的女儿,浑身抽搐,口吐白沫。苏国安一看,这是患了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山区医院现有条件治不了,必须立即送往临汾市的医院抢救。但王小祥家境贫困,雇不起出租车。苏国安得知后,亲自驾车,连夜送孩子到临汾,保住了这个小生命。

  苏国安几乎没有节假日,24小时从未关过手机。有时,他回到家刚端起饭碗,电话响了,一听急病,放下饭碗就走;有时,他刚入睡,手机一响,得知急情,翻身就跑。这使他常常不能睡个安稳觉,吃个热乎饭。一天下午,苏国安为老丈人看病,忽然接到一个微信,显示川庄村30多岁的青年张世杰急性心梗。他对岳父说:“爸,你的病不是急病,随后再看,我必须在一个小时内赶回县城救人。”说着,他驱车飞奔,赶往急诊室,患者已经发生心室颤动,随着一阵抽搐,昏死过去。患者的父母、妻子哭作一团。苏国安立即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果断使用电除颤,硬是把这个年轻人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病人胜过自己

  苏国安和同事们把一个个生命从死神手中夺回,可他也忍受着病痛折磨,痔疮已经纠缠了他十多年。因为抢救工作紧张,长期劳累,他又得了糖尿病。但为了工作,他的病一拖再拖。

  吉县群山起伏,交通不便。一旦有老人生病,出入便成了难题。苏国安无论昼夜,只要接到电话,都忍着病痛,翻山越岭,前往诊治。8年来,他深入近百位老人家中250多次,从未收过出诊费。一天,一位83岁的老人忽然晕倒,家人急忙打电话叫来苏大夫。苏国安赶来时,老人心跳、呼吸全都停止。此时,没有任何急救设备,也没助手,唯一的办法就是进行“徒手心肺复苏!”他双手重叠,十指相扣,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按正规操作要求,按压频率每分钟要达到100-120次,每次深度要达到5-6厘米。这对患有痔疮和糖尿病的苏国安来说是一场挑战,他按压不到10分钟,就大汗淋漓,气喘吁吁。他知道,这是低血糖反应。但他咬紧牙关,为自己鼓劲:“坚持!坚持……要救活老人!”这样,整整40分钟,老人奇迹般地恢复了心跳和呼吸,而他却几近昏厥。老人清醒后感激地说:“你救了我这把老骨头,也不能不顾自己的健康啊!”

  院领导得知苏国安的身体状况后,催他尽快去做痔疮手术,并再三嘱咐:“你也是医生,该明白出院后一定要注意休息,不然会复发!”苏国安嘴上答应着,可心里怎么也放不下山里的那些患者。术后第7天,就出了院。刚回到家,还没吃饭,电话响了。原来是从外地来壶口瀑布旅游的一位游客,患了心肌梗死。苏国安拦了个出租车,就往急诊室赶。幸亏及时,很快通过溶栓,挽救了客人的生命。

  医术力求精湛

  吉县急诊医疗条件相对滞后,苏国安来到急诊科后,在领导的支持下,下决心改变医疗技术落后的面貌,为打造一流的县级医院急诊科室,付出了极大心血。

  他首先从培养人才入手,加强队伍建设。对科内人员,采取送出去培训、请专家讲课、病案分析等方式,强化了大家的急救反应和技术处置能力。他带头刻苦学习专业知识,挤时间参加急诊内科、心血管内科和新技术研讨会,努力掌握急诊新技术。在他的努力下,医院筹集资金,为急诊科配置心脏除颤仪、血液灌流机等急救设备。2013年,在许多县级急诊科还没有开展溶栓业务时,他就掌握了溶栓技术,并用上了先进的溶栓药。

  2017年,一位新加坡华侨随团来壶口旅游,忽然剧烈胸痛,被领队者送到急诊室。经快速检查,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苏大夫正要治疗时,领队和患者却顾虑重重。苏国安果断告诉他们:必须在发病120分钟内打通血管,不然就没命了!但领队仍不放心,拨通了新加坡国际长途,找到当地一位权威大夫。领队用生硬的汉语说:“每治疗一步,都必须取得我们专家同意,可以吗?”苏国安说:“可以!”他每治一步,领队都和新加坡专家交流一次,得到对方的肯定。不到一小时,病人症状消失。领队激动地竖起大拇指说:“你们的医术非常高!”

  苏国安为了让生命再放光芒,总是一路小跑,他立下誓言,要永远当好人民的生命卫士。

  图片除署名外由吉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