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城:政府企校携手合作 为“山西药茶”添助力

2020-05-15 09:19:52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翼城县人民政府与山西中医药大学签订“山西药茶”产教融合创新发展协议

翼城县人民政府与山西华夏晋道商贸有限公司、山西省茶文化研究会签订“连翘药茶”战略合作协议

  发挥优势共谋合作,助力发展山西药茶。5月8日,翼城县政府与山西华夏晋道商贸有限公司、山西省茶文化研究会签订“连翘药茶”战略合作协议,与山西中医药大学签约“山西药茶”产教融合创新发展协议。对于两项合作,翼城县委书记王渊表示,这将对该县充分发挥“药茶”区位、资源和产品优势,助力乡村振兴提升和脱贫攻坚质量、全县农业转型发展,以及将“连翘药茶”打造成翼城现代农业新名片,为丰富山西药茶区域公共品牌内涵等产生深远影响。

  紧抓机遇 发展连翘产业

  饮山西药茶,品百草精华。山西药茶历史悠久、原料道地、功效显著。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山西药茶产业,山西省委书记楼阳生亲自为山西药茶“代言”,谋划部署,提出聚力打造以药茶等产品为重点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全力打造中国第七大茶系,打好山西农业特色优势牌。

  翼城县位于山西省临汾市东南部,自然地理环境独特、区位优势明显,其生物资源丰富,野生药材种类繁多,是中药材原材料的优质产地,具有发展药茶产业的“先天”优势。据翼城县委副书记、县长刘锋介绍,翼城县中药资源丰富,共有药用植物370余种,野生药材200余种,其中连翘分布广泛,且颗粒大、成色好,有效药质含量高。

  王渊指出,近年来,翼城县瞄准连翘广泛的药用价值,以财政补贴的方式引导鼓励广大群众大力发展连翘,在60万亩野生连翘的基础上,先后人工栽植14万亩,建成了1个双万亩连翘基地和6个万亩基地。翼城连翘颗粒大、成色好,有效药质含量高,属道地中药材,目前每年青翘产量6万余吨,年产值达6亿元。

  围绕今年以来山西省委对“山西药茶”的决策部署,翼城县立足连翘产业特色、集群优势,认真制订发展连翘药茶产业实施方案,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培育9个种植类、加工类、药茶类公司和5个专业合作社,着力打造集连翘种植、药茶精深加工制作和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式发展格局。

  政企合作 助力“连翘药茶”

  借助“山西药茶”品牌发展之东风,此次翼城县政府与山西华夏晋道商贸有限公司、山西省茶文化研究会关于“连翘药茶”的战略合作,刘锋希望,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实现“优势互补、相互支持、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合作愿望。

  山西华夏晋道商贸有限公司、山西省茶文化研究会是推广销售、茶文化研究的龙头企业和权威协会,拥有数量众多的会员和合作伙伴,在发展和推广药茶方面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山西省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山西华夏晋道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有强表示,将发挥自身科研优势、行业优势、品牌推广优势,为共同做好“翼城药茶”产业规划发展、茶文化、茶产品开发、推广和销售提供巨大帮助。

  “战略合作协议的签订标志着双方向全面深化合作迈出极具战略意义的一步。”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高伐表示,该交易中心将与翼城建立更为紧密、高效、常态化的合作关系,为翼城产业转型提供更加多元的服务和强有力的支撑。

  以此次签约为契机,王渊表示,各相关部门要加强与合作单位的联系,认真抓好机制构建、龙头培育、标准建设、品牌打造、科技支撑、信息沟通等方面的工作,将药茶产业打造成为全县农业转型发展的新引擎,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提供新支撑。

  产教融合 创新产业发展

  山西中医药大学是该省中医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中医医疗服务、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及国际合作交流的龙头和中心,学校的中医学、中药学科是全省重点学科,拥有覆盖中药和食品产业的本科专业群。特别是成立“药茶学院”,设立有关专业,对于此次翼城县政府与山西中医药大学就共同做好“山西药茶”产业规划发展、茶文化、茶旅游产业链延伸、茶产品开发和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广阔平台。

  山西中医药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闫敬来表示,山西中医药大学拥有覆盖中药和食品产业的本科专业群,特别是成立了“药茶学院”,建设了有关专业,以利人才的培养使用。下一步将统筹学校中药选种优育、中药栽培、生产工艺、质量标准、产品开发升级、市场营销和产业管理的优质资源与翼城县合作共建山西药茶产教融合培训基地。

  根据协议,双方按照山西省促进产教融合实施方案要求,充分发挥翼城县“药茶”区位、资源和产品优势及山西中医药大学“药茶”人才培养、产品开发和专业人才资源优势,共同做好“山西药茶”产业规划发展、茶文化、茶旅游产业链延伸、茶产品开发及成果转化、配方及生产工艺研究和全产业链的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建设政产学研用融合发展体系。

  对于政校携手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王渊坚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将连翘药茶打造成翼城现代农业的新名片,为丰富山西药茶区域公共品牌内涵、成为中国第七大茶系作出应有贡献。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曹英 吴晖

靓城提质让翼城更宜居

拆除“两违”建设

拆除大型广告牌匾

  连日来,翼城县应势而动、主动作为,紧紧抓住我市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重大契机,召开靓城提质“三大行动”动员大会,围绕市委、市政府爱国卫生季的要求,广泛发动群众,坚持问题导向,弥补基础短板,健全管理机制,着力破解难题,深入开展爱国卫生季活动,打响了一场县域环境整治保卫战、城市品质提升攻坚战。

  重拳出击抓“三拆”

  拆除违法违章建筑、拆除不必要的围挡围墙、拆除有碍观瞻的建筑,“三拆”行动是靓城提质“三大行动”的关键所在。

  翼城县自然资源局作为此次靓城提质“三拆行动”的牵头单位,先后发布了《关于在县城规划区内开展违法占地违法建设整治的通告》《“向违法用地违法建设宣战”倡议书》,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微信、网络媒体等平台,采取宣传车巡回宣传、悬挂条幅、现场发放宣传彩页、制作特色移动彩铃等多种宣传方式,全方位、多层次进行宣传动员,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迅速掀起了“两违”整治热潮。

  绛源路是进入该县县城的重要路径之一,但随意搭建的各类简易房,严重影响了翼城县城市形象。该县多部门联合执法、重拳出击,从影响最大、市民反映最强烈、最难啃的“硬骨头”开始拆迁。

  拆除了桐封公园南临街规划红线内活动板房;

  翼鹏购物广场私自搭建的3处临时彩钢房自行拆除;

  拆除了绛源路南段6处违章建筑和不必要的围挡、围墙;

  …………

  “五一”期间,翼城县自然资源局执法大队取消假期,出动执法车辆4台,按照县靓城办列出的问题清单,对县城红旗街两侧违章建筑及第三立面大红大蓝彩钢建筑逐一进行了整治,拆除建筑面积520平方米,拆除栏杆40米。

  多管齐下促“三进”

  “停车进位”“停车进库”“洗车进场”,“三进”行动是靓城提质“三大行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翼城县公安交警大队起草制订了推进靓城提质“三进”行动实施细则,明确目标任务和责任分工,细化工作措施,确保翼城县靓城提质“三进”行动顺利开展。他们对整治区内马路洗车全面摸底排查。同时施划交通标线,临时取缔停车泊位,合理调整红绿灯通行时间,保障道路动态通行秩序。

  翼城县公安交警大队坚持每天投入60至80人次、警车10至15台次的频率加强城区道路交通巡逻管控,延时巡逻时间至21时,以县城红旗街、翔翼街、新华路、八一路等为重点路段,以鼎尚购物广场、北关农贸市场、龙都超市、翼鹏商场周边道路为重点区域,同时兼顾通街小巷,以查处纠正机动车乱停乱放、不按规定停放、不按朝向停放、非机动车摩托车随意占用机动车停车泊位、沿街商户随意占用机动车停车位等违法行为为工作重点开展停车进位治理。

  截至4月26日,全县共出动警力950余人次、警车130余台次,查处机动车乱停乱放412起,不按朝向停放384起,违反禁止标线指示365起,清理沿街商户用路墩、其他物品占用机动车停车位6起,劝阻非机动车、摩托车占用机动车停车泊位623起,清理非机动车、摩托车乱停乱放126起。

  全力以赴强“三下”

  “管线下地”“广告下墙”“附着物下墙”是靓城提质“三大行动”的规定动作之一。

  早在4月10日,翼城县住建局就召开了靓城提质“三下”行动动员大会,成立了“三下”行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市容环卫监察队,领导组实行一周一例会、一周一调度,统筹推进靓城提质“三下”行动。

  按照会议工作部署,他们先后对县城翔翼街、红旗街、解放街、新华路、绛源路、南环路、丹桥路、八一路等主要街道楼顶广告、破旧广告牌匾、跨路广告、一店多招、墙体附属物等进行了拉网式排查,并登记在册,为后续整治工作奠定了基础。

  4月13日,拆除了原劳动服务公司楼顶违规设置的大型广告牌匾;

  4月22日,拆除了红旗街三角地带违规设置的楼顶广告;

  4月24日,拆除了省道331线南环路段违规设置的大型广告牌匾;

  …………

  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拆除广告牌匾57块,拆除面积3450平方米;修补主次干道坑槽500平方米;唐霸大道两侧墙体粉刷5000余平方米;丹桥路立交桥破损修补300余平方米;喷涂约3000平方米;唐霸大道粉刷路灯杆380个;县城主次干道补植补栽7000平方米;协调五大公司对翔翼街、丹桥路凌乱管线捆扎、入管整治2600米。

  同时,翼城县还对各主次干道店外经营、马路市场、乱摆乱放及流动商贩进行了规范化整治。采取“错时执法”与“延时执法”和“蹲点值守”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对唐尧南路、龙都超市、南寿城路口及新华路的占道经营和马路市场进行取缔,净化街道及各路口周边环境。(张燕 宋榜娟)

风韵独具的翼城琴书

  在翼城,能有幸听一段老艺人崔道安说唱的琴书《鹦哥孝母》,你会觉得,那就是回荡在翔山浍水之间的天籁之音。

  翼城琴书起源于元朝末年,起初只是一人带着一架小琴,一手打琴,一脚踩小木鱼,连打带唱,即所谓的“琴筝清音”。到了明清年间,加上了四胡和三弦。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曲艺事业,县文化部门将艺人们组织起来,成立了曲艺队,琴书表演也增加了笛子、板胡、八角鼓等器乐,形成了一人包本演唱、多人伴奏、间或乐队插唱的表演形式,琴书艺术获得了新生。

  琴书表演的主角是“说书人”。“一小钹,一木鱼,一四胡,一扬琴,忽而咔嚓一声响,狎昵侧耳群目瞠”。作为民间艺术的传承者,同时出于自身“生计”的考虑,“说书人”有着惊人的记忆力,他们说的书,是老艺人口口相传一代代传下来的,无论是书帽、艳段还是正本,都能记得滚瓜烂熟、倒背如流,并把仅有的几件器乐玩得神乎其神,把琴书技艺发挥得淋漓尽致。通过代代传承,翼城琴书积累了大量传统曲牌曲目。曲牌有《割韭菜》《状元游街》《迎亲人》《慢板前奏》《欢庆曲》《茉莉花》《掐谷穗》等20余个;传统曲目据不完全统计,共有大本书50余本,小本书70余本,回书200余个,书帽300多个。

  琴书的唱腔抒情时委婉缠绵,激昂时粗犷豪放,变化丰富,十分动听。这主要是吸取了晋(北路)豫(南路)两地唱腔艺术之所长。演唱时,乐队分列两侧坐场,主唱者一至二人手持小钹或八角鼓活动于桌后或桌前演唱。每当情绪激烈或表现矛盾冲突情节时,说唱者便放下小钹换成八角鼓,一边抖动灵巧的手指耍舞弹击,一边变调送唱,清脆的鼓点,昂扬的旋律,营造了热烈、欢快、激越的音乐气氛,此时,台上台下屏声静气,全场观众目不转睛,直到八角鼓戛然而止,全场立即掌声四起,欢声雷动,这便是琴书最为动人、最为精彩之技艺。

  近年来,翼城琴书进入了繁荣期,琴书成为节日庆典中不可或缺的表演项目,观赏琴书表演成了人们闲暇时的精神追求和艺术享受。

  翼城琴书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民群众、教化着人民群众、滋养着人民群众、鼓舞着人民群众,同时也为自己赢来了众多荣誉。特别是由琴书改编的以弘扬孝文化为主旨的琴剧《家风》,在晋、陕、豫三省久演不衰,连演1000场,在全省乃至全国县级剧团中实属罕见。1991年11月,省文化厅对《家风》的创作和演出予以表彰,奖励15000元,国家文化部艺术局发来贺电并给予高度评价。

  2010年6月,翼城琴书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县文化部门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改造创新,使其唱腔清脆昂扬,音乐缠绵婉转,表演情真意切,伴奏优美动听,风韵更加浓郁,品位更加高雅,成为翼城县一颗璀璨耀眼的艺术明珠。(翟铭泰 黄将)

图片由翼城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