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摘
挑拣
摇青
揉捻
临汾新闻网讯 万里茶路晋商开,天下茶商晋占半。
翼城作为晋国源头,古朴淳厚的陶唐遗风,形成了深厚的晋文化内涵。据《翼城晋商史料》记载:当地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工商业基础,使得晋南翼城商人强势崛起数百年。其中盛极一时的“蔚隆章”商号曾在安徽省购买茶山,在陕西省加工茶叶,驼队纵横数千里,遍布新疆、俄罗斯等地。
翼城与茶渊源久矣。
“茶之饮,发乎神农”。省委、省政府以药茶等为重点,全力打造中国第七大茶系,以山西药茶省级区域公用品牌引领药茶产业,成为我省新的名片。古老的山西药茶,正焕发出无限的生机活力,为农民致富增添了新的门路,为产业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为文旅融合增添了新的内容,为健康生活增添了新的希望。
翼城县委、县政府认真践行“两山理论”,紧紧围绕省委“发展药茶产业、全力打造中国第七大茶系”的决策部署,立足翼城连翘产业特色、集群优势,认真制订发展连翘药茶产业实施方案,把药茶作为农业转型发展的新引擎,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链条式开发、一体化布局。依托独特的气候条件、土壤环境、植被资源等优势,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培育了9个种植类、加工类、药茶类公司和5个专业合作社,推动翼城药茶产业全方位融入山西药茶产业发展联盟,努力成为山西药茶产业的中坚力量,重启了翼城晋商茶路“情怀”,按下了翼城药茶产业发展的快进键。
发挥优势
政府助推药茶产业发展
翼城县位于太岳山连翘叶茶基地,中药资源丰富,全县药用植物370余种,野生药材200余种,其中连翘分布广泛,野生面积达60万亩,被列入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山西省试点县之一。
多年来,翼城县把连翘产业作为“一村一品”主导型产业和脱贫攻坚支柱型产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连翘等药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县财政先后拿出4600余万元,鼓励引导广大群众栽植连翘。在60万亩野生连翘的基础上,先后人工栽植14万亩,建成了1个双万亩连翘基地和6个万亩基地。
翼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全力推动药茶产业发展。5月8日,县委书记王渊,县委副书记、县长刘锋带队专程赶赴太原,与山西华夏晋道商贸有限公司、山西省茶文化研究会签订“连翘药茶”战略合作协议,与山西中医药大学签订“山西药茶”产教融合创新发展协议,揭开了翼城药茶产业发展的里程碑。
不仅如此,他们还将连翘资源优势、生态环境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转化,既致力于形成强大、稳定、特色、生态的连翘产业发展模式,又围绕连翘产业,推进非医药类产品、药食同源产品、功能食品等连翘药茶产业的快速发展,着力打造集连翘种植、药茶精深加工制作和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式发展格局。
对连翘了如指掌的翼城县林业局局长杨世英说起连翘就喜上眉梢,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到2022年,人工栽植连翘达到20万亩,全县的连翘年产量将达到9万吨,产值9个亿,有望实现农民人均增收3600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一次栽植、多年受益,投资投劳少,尤其是‘变现不过夜’,令栽植户们信心大涨,也令这些负责‘保驾护航’的部门成就感倍增!”
“作为临床常用中药材之一,连翘的叶、花、果、根都具有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杀青制干后用来制作银翘解毒片、双黄连口服液等,销路畅通,经济效益明显。”翼城县副县长胡国华的底气来自中国医药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中药板块邮寄回来的两份检测报告。报告显示,翼城县野生连翘及人工栽植连翘的干燥果实中,主要药物成分连翘苷比标准要高出将近10倍,连翘酯苷A的含量比标准高40倍。翼城连翘颗粒大、成色好,有效药质含量高,属道地中药材,目前每年青翘产量6万余吨,非常适宜药茶制作。
应运而生
药茶产业推进乡村振兴
翼城县药茶产业发展正逢其时。
在山西特色农业版图中,翼城中药材占据一席,山西人制药茶、饮药茶的千年传统为翼城发展药茶产业提供了新方向。
据王渊介绍,翼城县正按照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使药茶产业成为翼城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支撑、农业转型发展的新亮点、文旅茶融合的新载体。
千年积淀,传承至今。山西作为神农炎帝的故乡,制作药茶、饮用药茶已有数千年历史。清康熙帝曾御赐平定冠山连翘茶为“延年翘”,山西民间亦有制作药茶的传统。
其实,翼城县的王庄乡、浇底乡、南梁镇、桥上镇等地的老百姓,数百年前就有用连翘叶煮水喝的习俗,这就是药茶养生的雏形。
5月23日的翼城县桥上镇黄家垣村山西贸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茶叶生产车间内一片繁忙,车间的加工机械正井然有序地加工着茶叶。一名工人正在往机器里添加新鲜连翘叶,这些鲜叶通过摇青机、揉捻机、速包机、平板机、松包机、烘焙等工序,就完成了纯正地道的连翘药茶的制作过程。
山西华拓旅游有限公司负责人石敏兴奋地说:“省委省政府的药茶产业布局,对我们企业来说,可谓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县里也出台了发展意见和龙头企业培育、金融服务、营地保障等各项政策措施,我们对发展药茶产业特别有信心。”
该公司经营范围是中药材种植、销售、以连翘药茶开发为主,兼营中药材基地建设、产品收购和深加工的农业板块,公司连翘茶加工生产线已获得山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
华拓公司不仅具有丰富的资源储量,还具备成熟的药茶加工技术。他们通过挖掘民间工艺、外出参观学习、引进先进技术,基本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连翘毛茶加工工艺。
南梁镇是该县最早人工规模栽植连翘的乡镇之一,近年来先后争取配套资金1800余万元发展连翘产业,建立了标准化连翘栽植、管护、采购体系,推动形成了“七坡两岭十五道梁”近40平方公里的双万亩连翘栽植基地,每年可产连翘2000余吨。该公司还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山西煜顺祥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1000万元建成了连翘加工厂,当前正在安装智能化连翘加工设备,预计7月份投产,日吞吐青翘50吨,将形成“产、销、储”一体化经营模式和产业化发展。
南梁镇党委提出“茶产品”“茶经济”“茶文化”三步走战略,向精细加工要效益,目前已与连翘茶研发企业完成对接,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文旅融合
赋予药茶产业新动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是生态翼城的主色,连翘是生态翼城的名片。翼城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县药茶产业已经步上了发展的快车道,该县坚持药茶产业与文旅融合,赋予药茶产业新的发展动力。
省委书记楼阳生强调:“药茶同宗同根,这就是山西药茶之出处,山西药茶之妙处,也将是山西药茶之胜处。”与山西中医药大学签约“山西药茶”产教融合创新发展协议时,王渊掷地有声:“我坚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将连翘药茶打造成翼城现代农业的新名片,为丰富山西药茶区域公共品牌内涵、打造中国第七大茶系作出应有贡献。”
据刘锋介绍,山西药茶兼具药的功效、茶的味道,为千年本草赋予了茶品的清香和保健的功效,成为独具山西原创特色的优势品牌。翼城县发展药茶产业历史悠久、原料道地、优势明显,县政府将加快构建栽植、采摘、加工、销售药茶产业链,让药茶产业成为产业转型新亮点、脱贫攻坚新支撑。
每年春季,走进翼城县南梁镇翔山脚下,只见金黄色的“绸带”在山腰“挥动”、纵横阡陌间,一排排连翘自成纹理,深深扎根于脚下的土地,构成了一幅绚丽的生态画卷。
近几年来,南梁镇把连翘栽植与翔山旅游相结合、与脱贫攻坚相结合、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打造双万亩连翘基地,连翘产业已经成为南梁镇独具地缘优势的产业资源。
翼城县南梁镇党委书记王志伟说,下一步,南梁镇将继续规范人工栽植、引导产业进入、完善配套设施、拓展营销市场,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将连翘“小灌木”建成生态“大产业”,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指着位于山西贸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背后风景秀丽的山沟,桥上镇黄家垣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李小华说,这里将修建农家乐和窑洞宾馆,他们将持续推进药茶产业与休闲农业及乡村农家乐有机结合,让药茶产业成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新支撑。
一头连着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头连着翼城县农业高质量转型,这片小小的连翘叶蕴含着大民生、大内涵。翼城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张天柱表示,作为翼城药茶产业的牵头单位,他们将持续把药茶产业作为特色支柱产业打造,通过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促融合的方式,推动全县药茶产业健康发展,续写晋商茶路之辉煌,不遗余力地在促进翼城药茶产业提档升级上做文章。
人说山西好风光,表里山河药茶香。我们有理由相信,翼城药茶产业带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光明的前景未来,会在晋南蹚出一条产业转型的新路子,持续推动翼城高质量发展。(张燕 宋榜娟)
飞花流彩“浑身板”
舒展大方、优美动人的浑身板
翼城浑身板,亦叫“花板子”,表演的道具,是用楸木制成的每块长40厘米、宽5厘米、厚0.5厘米左右,一头方形、一头弧形、三块合一的檀木板,表演时用花板击打身体的各个部位,是一种非常优美且兼具健身功效的民间舞蹈。2009年2月,浑身板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据考,浑身板来源于古时的劳动场面。旧时,男女青年在打谷场上用“连架”(一种打谷农具)把谷穗打碎,连架上下翻舞,节律十分优美。年轻的小伙子和姑娘们受此启发,便把劳动工具变成健身工具—檀板(花板),把劳动场面变为健身活动,发明了这一既有趣味又能健身的民间舞蹈。明朝人姚旅在其所著《露书》中谈到他在山西看到过多种民间舞蹈,其中就有手持檀板、边拍边舞“如飞花着身”的“花板舞”,说明浑身板早在五百多年前的明代就已广为流传。过去,浑身板表演主要见于庙会、祭祀、赛社等活动,如翼城的翔山滦池庙会、辛安的担子山庙会、符册村的接神赛社等。在担子山一带流传着这样的歌谣:“鄢里竹马扛大刀,王虎浑身板打法高,范村枕头鼓儿扭折了腰,郑庄的小锣鼓红火敲”。可见,当时王虎的浑身板表演已非常精彩。近年来,县文化部门致力挖掘、发展富有特色的民间艺术,在深入研究“浑身板”各种流派表演艺术的基础上,聘请舞蹈界专家对此进行深度雕琢和重新塑造,打造出既不失原生态精髓、又富有时代气息的“翼城浑身板”,使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焕发生机。
浑身板表演时,击板者多是戏曲武生打扮,全身通黑,头戴黑色英雄帽;其他伴奏者一般是头戴礼帽,身穿蓝长大褂。现在,多穿运动服或武术表演服饰,头扎一块方形白色毛巾。其表演套路按“固定鼓、板曲谱和固定动作”组合,反复进行。表演分踩街表演和广场表演两种形式。
浑身板表演的最大特点是节奏明快,激情奔放。表演时,演员手握“花板”,按节律依次击打手、肩、膝、大腿、脚背、脚心等各个部位,同时配以“踏脚”“跳转”“收腿”“弹腿”“端腿”“弓箭步”等一系列舞姿,在浑身上下敲击出不同节奏、不同音色的听觉效果,加之“凤凰盘”“遍地雷”“双剪翅”“牛甩尾”“朝天姣”等独特的舞蹈语言,使全场舞姿“如飞花着身”,音效“似掌声悦耳”,打到高潮处,满场噼啪声,此起彼伏,昂扬激越,令观众热血奔涌,如痴如醉。精湛的技巧、细腻的动作、轻捷的舞姿、不断变换的队形,往往使全场欢声雀跃。当地百姓戏称浑身板表演为“时尚健身舞”和“乡村健美操”。
浑身板表演最有名气的是王虎村表演队和郭家坡村表演队。王虎村的表演在不停的左右跳转中进行,动作主要特点是“转”,郭家坡村的表演动作主要特点也是“转”。两者的伴奏鼓乐皆继承了“花敲干打、动听耐看”的传统,击鼓者充分发挥敲鼓边、击鼓心、打鼓帮、搓鼓棰、磨鼓钉等系列技巧,与击板者花打飞舞的节奏环环相扣,使之更具艺术性和观赏性。
浑身板以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征服了广大观众,赢得了众多荣誉,一步步走出山西,走向了全国。2017年11月2日,以“尧都平阳·文化临汾”为主题的“大世界城市舞台——山西临汾非遗文化活动周”在上海大世界城市舞台拉开帷幕,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翼城浑身板”等节目参加演出;2017年12月28日,临汾市举行了“美丽临汾”2018元旦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演,翼城浑身板表演舒展大方,优美动人,极富观赏性,博得观众阵阵掌声;2018年3月2日,备受关注的中央电视台戏曲和音乐频道《唱响新时代·元宵特辑》进行了直播。“翼城浑身板”惊艳亮相,为全国观众奉献了一场无与伦比的视听盛宴。
翼城浑身板先后得到了诸多专家的高度评价,被称为山西民间不可多得的艺术表演形式,在我国舞蹈艺坛大放异彩。(翟铭泰 黄将)
图片由翼城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