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董一兵带领观摩第一组在安泽工业园区观摩 记者 赵俊堂 摄
唐城工业园区大西沟蔺鑫焦化项目
开发区标准化厂房项目
蔺河水环境安全保护应急工程
重点项目集中开工现场
开发区简介
安泽经济技术开发区于2018年12月25日经省政府批准设立,建制为“一区两园”,共辖20平方公里,其中唐城工业园区19平方公里,以现有产业为基础进行扩能转型升级、做大做强产业链,重点打造煤化工、精细化工、新材料三大产业集群;现代医药园区1平方公里,依托县域中药材资源,打造以中药材加工为主的医药产业链条,瞄准新兴产业、创新产业、衍生产业,支持企业在中药材研发,特别是连翘生产、加工、仓储、包装、物流等环节开展全产业链布局,打造以连翘为主的药品、功能食品产业集群,发挥龙头企业带动辐射作用。目前,安泽经济技术开发区共有大小企业28家,规上企业占全县60%、财政收入占全县61%,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开发区是县域经济的“命根子”、财政收入的“钱袋子”。
初夏时节,太岳山东南麓的安泽县山苍翠、水潺湲。
车在园区公路上飞驰,一处处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不时跃入眼帘。
这是一片孕育希望和梦想的热土,这是一幅绘就于山水间的恢宏画卷,这也是安泽在优化产业布局,发挥产业集聚效应过程中攻坚克难、积极作为的实践探索。
“愚公移山”,开发区建设开启“加速度”
大西沟,两山夹一沟,呈大开口V字形冲沟地形,西高东低。山西蔺鑫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的一期20万吨/年甲醇联产6万吨/年合成氨配套170万吨/年焦化配套项目就选址于沟内。
“半年多前,这里还是一片荒沟。”公司工程师焦国亮回忆,2019年8月他第一次进沟时,沟里长满了蒿草,缓缓流淌的小河隐身其间。如今,焦国亮的眼前已是另一番景象:3.24千米长的沟内,12台强夯机分布于3个标段,蓝白色相间的井架高耸;基地上,炮锤破拆机与挖掘机配合作业,一台台来往反复的运输车卷起阵阵黄尘……
焦国亮介绍,这是继盲沟工程后,于今年3月1日和5月1日分别开始实施的土石方工程和强夯地基处理,目前300多人的施工队伍“两班倒”地抢工期,“从沟底到蔺河落差132米,平整后装置区落差77米。按照施工计划,两个工程预计8月31日均可完工,争取年底焦炉基础开挖,明年3月开始焦炉土建。”
焦化产能退川入谷,大西沟里“挖山填沟造地”的一幕被誉为当代的“愚公移山”,其背后是安泽县以开发区建设作为强县之本,咬定目标,攻坚克难,下大决心、大力气谋规划、强队伍、抓招商、引项目、打基础的生动写照。
安泽经济技术开发区是2018年12月25日经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按照“一区两园”结构布局进行开发建设,“两园”为唐城工业园和现代医药园。其中,规划面积19平方公里的唐城工业园,以原唐城煤焦化深加工园区为基础,重点打造以煤化工、新材料为主导产业的工业园区,是全省12个重点焦化园区之一。现代医药园位于府城镇南部,规划面积约1.0平方公里,立足安泽野生中药材的开发利用,重点打造以连翘为主的中药材研发、加工,形成集消杀用品、保健食品、创新型中药产品为一体的现代医药园区。
开发区是安泽经济发展的总抓手、牛鼻子、主引擎,县委书记、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廉海平深谙其中的道理。因而,1月22日调任安泽翌日,他就前往唐城工业园区进行调研。1月29日又主持召开了开发区工作会议,要求坚持“用现实的思维去努力,科学的思维去定位”,不断推动开发区建设。2月27日,县委经济工作会议暨农村工作、脱贫攻坚工作会议召开,廉海平继而提出了建设“一区一河”、打造“五个安泽”的战略定位,其中的“一区”即为安泽经济技术开发区。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随着“一区”被列入全县经济工作大盘子,一系列配套措施相继出台,安泽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自此开启了“加速度”。
“腾笼换鸟”,“组合拳”解除移民后顾之忧
其实,“愚公移山”不仅移掉了制约项目发展的自然山石,也移走了横亘在企业面前的一道道难题。
常言说:征地拆迁是“天下第一难”,摆在讲求“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企业面前尤其如此。人们也曾记得,如今轰轰烈烈的大西沟项目曾因一户村民迟迟不肯搬迁,开工被拖延长达一年之久。
今年大年初六,廉海平带领县四套班子和相关部门前往企业调研时了解到这一情况,将之列入了问题清单,并由副县长刘合生牵头,唐城镇作为责任单位予以解决,期限10天。“民间有‘正月不搬家’的传统,要求的拆迁时限又短,更何况还处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领受“军令状”的唐城镇党委书记张国强倍感压力,但他也深知拆迁问题不解决将会影响开发区建设的大局,无论如何都必须啃下这块硬骨头。
于是,张国强一面与企业接触,一面进一步了解这户村民的诉求。原来,这家的男主人60多岁,女主人是聋哑人,虽然有关部门此前已按照移民方案对房屋进行了评估,但补偿金额与夫妻俩的心理预期存在差距。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张国强动员村干部和当事人的亲戚朋友,对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在第9天时夫妻俩签字同意并主动搬了出来,提前一天完成军令状,拆迁工作如期完成。
相比而言,永鑫铁路专用线货场面对的拆迁问题更为棘手。由于涉及议宁村153户村民的搬迁遇阻,这条总投资23亿元的铁路专用线项目一时难以顺利推进,公司高层一度打起了退堂鼓。节后,这一难题同样被列入了问题清单。从2月20日开始,张国强就广泛动员镇、村干部,主动上门给村民们讲政策、谈标准,话发展、找出路,依法依规、公开透明地推进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截至目前已有139户村民签订了拆迁协议,已拆除128户,未来他们将整村搬迁至县城移民还迁房。
“愚公移山”需要直面问题的勇气,同样需要解决问题的智慧。大西沟与议宁村征地拆迁难题的迎刃而解,是安泽经济技术开发区颇为周详的“腾笼换鸟”之策使然。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张建富介绍,所谓“腾笼换鸟”就是根据安全、环保和开发区建设长期发展的需要,把开发区现有的居民迁出去,把企业引进来。为了解除搬迁群众的后顾之忧,安泽县在县城神南村划定了343亩土地,用以建设移民小区,并配套六轨制寄宿式小学、三轨制幼儿园、商业综合体等基础设施,通过成本价出售,让搬迁群众买得起、有房住。据了解,安泽经济技术开发区唐城工业园移民新区建设项目,由山西荀安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承建,项目总占地约22.87公顷(343亩),项目总投资约15亿元,分为一期和二期建设,一期计划2020年10月开始动工建设,建设内容主要为住宅楼,配套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有幼儿园、小学、商业、办公、公寓等,项目建成后可容纳10000多人的居住生活,并带动周边经济、商业等发展。这一项目,一期总投资9.8亿元,占地117亩,建设移民还迁房27万平方米,建成后,可解决唐城工业园2741余户7250余人的住房需求。
此外,考虑到移民后的就业问题,安泽县专门依托县职业中学建立了全民技能提升培训中心,一方面组织各类培训,全面提升群众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另一方面与企业合作,根据企业需求,开展定向培训,做到精准培训、精准考核、精准就业,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考虑到企业员工上下班不便的问题,县里还决定对县城到开发区的公路进行全面提升改造,与企业合作实行免费公交政策,使员工们县城居住、开发区工作、公交出行。
“筑巢引凤”,“保姆式”服务省心、贴心
“居民迁出去”只是第一步,“把企业引进来”才是开发区发展的目的。把基础设施建设好,为招商引资提供优越的发展环境,显然是“筑巢引凤”的真谛。
时下,唐城工业园区内到处涌动着建设的热潮。一处处蓝色围挡里,标语高悬,彩旗招展,隆隆的机械声在山谷间回荡。同行的开发区管委会工作人员彭若洲告诉记者,这些是涉及开发区基础设施的建设项目,目前开工的有可为唐城工业园日供水10万立方米的供水工程、有效改善蔺河段水生态环境质量的蔺河水环境安全保护应急工程,以及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成后企业可拎包入住的3.7万平方米唐城工业园标准化厂房一期建设项目等。“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唐城工业园标准化厂房二期、三期等4个项目正在办理前期手续;唐城工业园集中供汽供热、现代医药园大桥等8个项目正在谋划建设中。”彭若洲说。
相对于看得见、摸得着的“硬”环境改善,作为企业负责人的陈波更喜欢用“省事、贴心”来形容开发区“软”环境带给自己的感受。
开发区供水工程是沁鑫公司承建的园区关键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简言之就是从和川水库取水,经净水厂处理后通过输水管线送至唐城工业园区,建成后将有效解决开发区内工业及居民用水需求。由于2×22千米的双管敷设要8次穿越公路,同时还涉及过河、林木赔偿、农田灌溉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解决。“这事放在以前,我们需要一一对接和川、唐城两个乡镇和交通、农林等部门,程序繁琐不说,工作量也大。”陈波说,现在他们只需要向开发区管委会提交一份报告,对方就会出面协调解决,省了企业不少事。
沁鑫公司的“待遇”并非孤例,它是安泽经济技术开发区力推“保姆式”服务、创优营商环境的缩影。“宁肯我们多跑腿,不让企业多跑路。”张建富解释说,开发区管委会由县城搬到园区,就是为了实现零距离服务。今年2月,安泽县人民政府授权27项县级行政管理权,则使开发区管委会进一步以企业需求为服务导向,规范管理、再造流程、优化服务,在实现“办事不出园区,最多跑一次”目标中营造便捷、高效的发展环境。
以企引企,以商招商,将开发区打造成县域经济发展的“桥头堡”,离不开全县各个职能部门的配合。今年3月23日至4月30日,安泽县委有针对性地在全县干部职工中开展了纪律作风集中整顿。“以行之有效的举措,整治纪律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促进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理念、服务态度和能力素质实现大提升,为创优营商环境营造了浓厚氛围。”县纪委办公室主任宋建国如是说。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对于陈波而言,安泽县实行四套班子包联服务企业机制,县级领导主动上门对接、相关职能部门“保姆式”服务的暖心之举,确保了这些开发区企业安心发展、快速发展。
“脱胎换骨”,产业集聚引领结构优化
开发区建设,离不开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在安泽,千方百计融资以破解资金掣肘之举被形象地比喻为“借鸡下蛋”。
山西荀安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应时而生的国有独资公司,由县财政局出资,县人民政府委托安泽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管理。这家成立于2020年2月17日,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人民币的公司,主营业务涵盖了开发区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招商引资服务、资本运作和公共服务,园区运营,国有资产的经营与管理,房屋拆迁,房地产开发,目前承接了唐城工业园标准化厂房建设项目(一期)、唐城工业园污水处理厂项目等。
除了搭建融资平台外,当地还拓宽多种渠道,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目前谋划的总投资18亿元的8个项目已全部立项,正在通过省、市发改部门争取资金。同时,还将通过合作引进社会资本,解决开发区建设发展中的资金问题。
开发区驱动着集聚效应和增长动力,引领着经济结构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位于府城镇南部的现代医药园承载了“全国连翘生产第一县”——安泽县发展中药材加工的希冀。今年以来,以中药材加工为主的现代医药企业岳康制药、顺林生物科技已相继签约。
3月1日,岳康制药安泽县连翘提取深加工项目开工,目前正在进行道路路基平整、场地清表、地质勘探等工作。资料显示,这一项目短期内将开发免洗洗手液、香皂、口罩等消杀类用品;中期研发功能性饮品、保健食品等食药类产品和中成药化妆品等;长期重点研发中药抗生素替代等创新型中药产品。
激发产业集聚活力,释放发展新动能。据了解,除上述两家现代医药企业外,目前安泽经济技术开发区还签约了以铝镁合金、丁苯橡胶、丁腈胶乳、润泽塑业等为主的新材料项目。“把过去的传统煤焦产业转型升级为以新材料、新技术、新能源为主导的新型产业园区,做强做大,让开发区发生彻头彻尾的变化,真正成为安泽经济发展的主引擎。”这一转型发展目标被抽象地概括为“脱胎换骨”。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在市委“一三四三”工作思路指引下,安泽经济技术开发区正日益成长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高地、我市太岳板块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展望未来,张建富信心满满:“我们有能力、有信心、有决心建设成机制最有活力、发展最有潜力、腾飞最有实力的开发区,为实现临汾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记者 孙宗林 亢亚莉
图片除署名外由安泽县委通讯组提供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