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副书记、市长李云峰带领观摩二组在襄汾现代服务产业园十方泽科技创新产业园建设项目观摩。 记者 魏华 摄
十方泽产业园效果图
襄汾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开发区主干路网工程及标准地、标准厂房建设项目。记者 魏华 摄
襄汾现代服务产业园风情康养小镇建设项目。 记者 魏华 摄
十方泽科技创新产业园。记者 魏华 摄
十方泽科技创新产业园无人机项目。记者 魏华 摄
襄汾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图
现代服务产业园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
临汾新闻网讯 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是转型发展的主战场。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凭借连接临汾市区的独特区位优势、畅达的交通网络、丰富的自然资源、雄厚的产业基础,2018年11月,襄汾经济技术开发区应运而生。
成立以来,襄汾经济技术开发区紧紧围绕省、市、县关于加快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的安排部署,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主战场、打造新引擎,瞄准“科技创新引领区、深化改革试验区、对外开放先行区、新旧动能转换集聚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目标,按“一区三园”模式,在19.9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铺开建设现代服务产业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星原传统产业提质园的画卷,让资金、技术、人才、产业向这里聚集,让创新、创业在这里汇聚,让高效、优质的服务在这里生成。
“要高标高效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的承载力,吸引和打造一批智能工厂、绿色企业,实现从低效供给到高效供给转变,进一步提升园区转型升级。”在襄汾县委书记、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刘浩看来,作为刚起步的襄汾经济技术开发区,2020年必须牢牢扭住夯实筑牢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园区主干路网建设、标准化厂房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这个关键,“筑巢引凤”吸引企业拎包入驻。
走进襄汾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主干路网建设工地现场,数十辆工程车辆穿梭在2000亩的施工工地上,路网雏形已渐渐显现。“目前,我们已开工建设5条道路,总长达10公里,预算投资10.04亿元,预计明年4月份完成建设。”项目建设主体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翟晓阳说。
项目的快速推进,得益于襄汾经济技术开发区强化先行先试,早谋划、早动手、早推进。2月9日,省政府“标准地”改革实施意见印发后,2月11日襄汾经济技术开发区就召开专题会议,制定了《“标准地+承诺制”实施方案》,多措并举快速推进标准地收储工作,有效破解“项目等地”难题。几个月来,盘活存量土地665亩,筹措资金1.5亿元,开展2000亩征收,目前2665亩标准地储备已组卷上报。与此同时,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力推进标准地改革,加快完成区域节能评价、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等十项指标任务,4月30日,首批84亩2宗标准地已公告挂牌出让,提前半年完成省定任务。在建设主干路网的同时,规划建设总投资20.25亿元、占地1300亩的81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今年先期开展建设投资5亿元、占地600亩,建设21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已吸引年产2000万件智能汽车零部件、智能监测绝热型管道制造和绿色装配式建筑两个投资5亿元以上的项目入驻。
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好项目就是先进生产要素的集合体,我们打造新引擎、构筑新高地就必须强化‘项目为王’这个鲜明要求,就必须抓住转型这个纲。”襄汾县委副书记、县长白建成说。今年以来,襄汾经济技术开发区克服疫情影响,全力以赴谋划项目、引进项目、推动项目。创新招商方式,利用“网络云”技术,改“面对面”为“屏对屏”“手握手”为“点对点”,成功签约国药控股医药物流中心、诚华建材彩色沥青等6个新项目、绿项目,实现签约额达10.52亿元。此外,为了进一步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疫情防控,加大项目融资力度,成立全省首家县级基金公司——华源尧泰投资管理公司,以基金、股权形式帮助企业融资,撬动了社会资金,帮助凯易达物流、博利士纳米抛光液等项目募集资金达3500万元;加大项目推进力度,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组建的工作专班,实行一个项目、一套人马、一名领导、一抓到底的“四个一”措施,对项目建设中的土地、审批、人才等,实行全程一线服务、一揽子包干解决;同时授予开发区93项县级行政审批权限,实行领办制、代办制,为企业注册、项目落地开辟绿色通道,打造襄汾经济技术开发区项目服务新高地。
在襄汾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的众创空间,到处都是一片繁忙的景象,有的正在洽谈业务,有的正在打电话催促供货商尽快发货。为扶持优质小微企业发展,构建良好发展环境,襄汾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托十方泽科技创新产业园,顺应新时代创新创业特点,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途径构建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新型创业公共服务平台。为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新型”创新创业孵化体系,众创空间(科技型孵化器)通过减免租金、提供免费公共服务等扶持激励措施,已吸引山西迪飞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襄汾县凯易达物流有限公司、临汾亨易通智能电气科技有限公司、山西智尧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襄汾黑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各类企业60余家成功入驻。通过精心筛选培育,形成了研学旅行产业研究院、联合创新中心、无人机验证基地、博利士纳米材料4个孵化器,孵化了十大研学旅行营地、无人机综合验证基地、万鑫达新型环保熄焦技术中试基地和中升钢铁富氢低碳冶炼热模拟系统中试基地、抛光液等四个孵化成果,成为开发区改革创新、转型发展的新平台、新载体。
乘风破浪,扬帆远航。2020年襄汾经济技术开发区谋划了总投资额达187.62亿元的28个项目,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5个,2亿元以上项目6个。年内开工建设项目达21个,总投资额95.47亿元,目前10个项目已开工建设,投资达38.24亿元,一批新项目、金项目、绿项目的陆续上马建设,掀起了襄汾经济技术开发区项目建设的新高潮,为全县乃至全市作出“硬核”贡献。
刘浩说,他们要进一步强化主战场定位。把开发区作为转型发展的新引擎,主要领导亲自抓、主动抓、经常抓,围绕“五看”要求,深化改革创新,真正让开发区奔跑起来;要长远谋划、久久为功,不反复、不折腾,早日蹚出一条转型发展的新路子。进一步谋划推进项目。持续加大项目的谋划力度、招商力度、推进力度,不断掀起项目建设的新高潮。进一步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引深“标准地”改革,真正做到“地等项目”;同时加快标准化厂房建设,并结合招商引资,量身定做,实现企业“拎包入住”。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深入开展全员班前学习、“四比四看”活动,激发担当作为干事创业,彻底摒弃机关作风,强化经营理念,增强服务意识,变“行政官员”为“服务专员”,变“管理开发区”为“经营开发区”,跑出襄汾“加速度”、打造襄汾“新模式”、闯出襄汾“新路径”,昂首挺进全省开发区第一方阵!
襄汾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项目简介
项目一
山西十方泽科技创新产业园项目
该项目占地200亩、总投资10亿元,由襄汾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十方泽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共同打造,主要建设众创空间、桐语江湖小镇、智能酒店、创意咖啡厅、全息投影餐厅、有氧运动馆、概念书店、跨国商品展销中心、科技体验中心、智能仓储中心等11种创新型新业态,是集科技创新、产业培育、公共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园区。该项目为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新型“双创”孵化体系。目前,科技馆、众创空间、智能酒店、桐语江湖小镇等4个新业态工程已陆续投入使用。其中众创空间(创新性孵化器)通过减免租金、提供免费公共服务等扶持激励措施,已吸引山西迪飞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襄汾县凯易达物流有限公司、临汾亨易通智能电气科技有限公司、山西智尧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襄汾黑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各类企业60余家成功入驻。
通过精心筛选培育,形成了研学旅行产业研究院、联合创新中心、无人机验证基地、博利士纳米材料4个孵化器,孵化了十大研学旅行营地、无人机综合验证基地、万鑫达新型环保熄焦技术中试基地和中升钢铁富氢低碳冶炼热模拟系统中试基地等孵化成果,成为开发区改革创新、转型发展的新平台、新载体。
项目二
开发区主干路网工程、标准地及标准化厂房建设项目
该项目共规划建设主次干道路49条,总长度69.6公里,总占地面积2925亩,概算总投资50亿元。目前现代服务产业园和高端装备制造园规划中的8条14.6公里道路,概算投资13.88亿元,已完成招标,由开发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承建。年内投资10亿元,已开工建设总长10公里5条道路。同时,依托道路同步配套建设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等管线和5G实施。成立工作专班,开展2665亩标准地储备,全力推进“标准地”改革,首宗两宗84亩标准地已公告挂牌出让,保障路网建设、标准厂房建设和新上高新项目用地;全力推进标准化厂房建设,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规划建设总投资达20.25亿元,占地1300亩的81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年内依托诚荣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建设投资5亿元,占地600亩的21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
目前,已吸引年产2000万件智能汽车零部件项目、智能监测绝热型管道制造和绿色装配式建筑入驻,成为开发区转型升级的新战场。
项目三
风情康养小镇项目
该项目总投资21.35亿元,占地面积691亩,总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有居家养老示范社区、民俗文化酒店、老年文化活动中心、社区医院、丁陶书院、儿童文化艺术体验中心、温泉海洋乐园、总部基地等。项目建成后,可容纳15000人入住,社区医院床位近300个,可提供就业岗位约8500个,年销售额可达2.2亿元人民币,每年可纳税3200万元以上,将成为襄汾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新引擎。
文图除署名外均由襄汾县新闻网络中心提供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