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暖流
老人排排坐
幸福好人村
照个全家福
搀扶去听曲
家风代代传
深躬表心意
孝亲氛围浓
孝老爱亲引领乡村文明新风
临汾新闻网讯 九九重阳节期间,隰县大力开展了以“传承中华美德,助推脱贫攻坚”为主题的孝老、爱老文明实践活动,各乡镇、各村、各有关单位和部门积极行动、热情参与,通过开展孝老敬老“四+X”系列活动、“身边好人”评选、推进移风易俗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助推脱贫攻坚和乡风文明建设。
黄土镇谙正村:孝老爱心氛围浓
10月23日,黄土镇谙正村村委会大院里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谙正村新时代文明实践重阳节系列活动暨第三届孝老爱亲表彰大会在这里举行,文艺表演、拔河、重阳节孝老爱亲、脱贫攻坚先进、孝老爱亲道德模范表彰等活动吸引了数百名群众前来参加。
当天,谙正村群众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为广大群众带来了欢歌笑语。演员们为广大老人送上乐器合奏、独唱、广场健身舞、民族舞蹈、戏曲等精彩的节目和美好的祝福,现场气氛热烈。隰县农机局驻谙正村工作队、隰县文旅局驻谙正村工作队等举行了拔河比赛,增强了友谊,也促进了团结。会上表彰了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驻村工作队、工作组、第一书记、自主脱贫户等先进个人和集体,还表彰了在群众公认的孝老、爱老、敬老的“好媳妇”,家庭和睦、和谐相处的“好婆婆”“好妯娌”先进个人等。
期间,子女们、儿媳们与老人们拥抱,对着话筒说出心里的话,为老人擦脸、洗脚。许多老人拿着子女给的零花钱,听平时不善表达的子女说着贴心话,感动得热泪盈眶,幸福与温馨感染着每个人……
寨子乡无愚村:欢歌笑语心里暖
10月24日,寨子乡无愚村村民早早地来到了活动现场,在丰收的喜悦和暖暖的阳光下,子女们陪着老人,个个满脸的喜悦。
“下面9位长寿星各奖励纯牛奶一箱,道德银行爱心超市积分卡两张。”
“吴改梅、张金云、丁玉秀3个孝老爱亲文明家庭各奖励毛毯一块、道德银行爱心超市积分卡两张。”
…………
每念完一组表彰人员的名字,现场都会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受到表彰的还有获得“卫生文明户”荣誉的10户家庭,获得“果树管理能手”的5位种植户,获得“光荣脱贫户”荣誉的2名贫困户,获得“脱贫奋进户”荣誉的1名贫困户,获得“阳光老人”荣誉的18位老人。赢得掌声最热烈的是获得“产业带动标兵”荣誉的康明明,他通过发展产业,不仅实现了个人致富奔小康,而且还通过产业带动、劳务用工等带动众多贫困户脱贫增收。
活动中,无愚村村民及隰县亿加亲义工团队的队员们为老人奉上了独唱、舞蹈、诗朗诵等精彩表演,使得尊老爱幼、亲邻助友的气氛更为浓厚。
龙泉镇热留村:易地搬迁笑颜欢
易地搬迁住新居,九九重阳展欢颜。10月25日,龙泉镇上留村在易地搬迁新村举办新时代文明实践重阳节孝老爱亲庆祝活动,该村驻村工作队、帮扶工作组、第一书记、村“两委”及广大村民参加。
活动中,村“两委”干部与群众一起载歌载舞,表演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并为老人浴足、换衣、梳头等,激动落泪的瞬间、感人至深的场面使现场洋溢出浓郁而热烈的孝老爱老氛围。
金融扶贫兴广业,精准扶贫强基础。近年来,上留村在各级扶贫政策的帮扶下,在驻村和村“两委”干部的努力下,大力实施梨树种植等产业,让广大群众实现了脱贫增收,赢得了良好赞誉。当天的活动中,上留村通过星级评比,隆重表彰了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涌现出的系列先进人物。
活动当天,上留村爱心超市里也是暖意融融,积分兑现让村民在超市兑换了方便面、食用油、洗脸盆、毛巾等物品,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孝老爱亲成风尚 乡村明天更美好
在重阳节里,隰县其他乡镇的众多村庄根据各自实际开展了孝老爱亲系列活动,为长辈洗脚、按摩,给老人拥抱,给爸妈说出“您辛苦了”,给亲人零花钱,朴实的村民们用一个个感人的瞬间和实际行动感动了无数在场的老人和村民,一项项奖励也激励了无数人,感染了无数人,一个个与孝老爱亲有关的节目也感化着无数人。在这个特别的节日里,大声喊出的爱、默默付出的爱、相互感染的爱给隰县带来了温情和暖阳,给广大老人带来了幸福和喜悦,不仅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而且为决战完胜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带来巨大的动力和活力。
活动中,隰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马兰明赶到乡村,与广大老人共度节日。马兰明介绍,一直以来,隰县开展了打造好人村活动,要求班子强、环境美、好人多、活动实、乡风民风好,走进众多乡村,感受到了村环境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的精气神十足的喜人变化。下一步,将积极推广好经验和做法,扎实开展好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继续挖掘好人好事先进事迹并积极宣传,形成全县上下向上向善的浓厚氛围。
记者 张春茂
隰韵小乐队 奏响“夕阳红”
今年重阳节期间,他们一行30余人参加了3个乡镇6个村的活动,奏出了一曲曲欢快、流畅的音乐,也收获了农民群众的好评和赞扬。他们就是隰韵小乐队。
15年来,隰韵小乐队活跃在乡村、社区、广场、节日,成为一支受百姓欢迎、受群众爱戴的团体。这支由退休干部职工组成的乐队在今年重阳节期间,又应邀走进广大老人聚集的场所,为老人们进行义务演出,给老人们送上了精彩的表演和节日的祝福。
在隰县,群众称这支乐队为“没编制的文工团,有爱心的宣传队”,自2005年成立以来,他们以“传承民族音乐、助力家乡建设”为宗旨,坚持老有所乐,即自娱自乐、助人为乐、知足常乐;坚持老有所学,即学时事、学乐理、学养身;坚持老有所为,即为家乡建设服务、为城乡百姓服务、为公益事业服务。
乐队负责人李日祥介绍,组建之初,队伍只有十余人,如今发展到30余人,其中年龄最大的83岁,最小的55岁。这支被称为“夕阳红”的老年人乐队,保持一颗热爱音乐的心,为了共同的爱好走到一起,通过团结互助,传播正能量,努力为广大群众提供义务服务。
“我们都是义务服务的,乐器是自己后来学会的。”在谙黄土镇正村表演现场,80岁的乔禄荣拉着板胡表演得非常投入。他告诉记者,十多年来,乐友们自掏腰包买乐器,自筹资金,添置设备音响、灯光、服装、谱架等设备,无怨无悔、不计得失,养成了良好的团队精神,吸引了大批爱好者,巩固和壮大了队伍。
据了解,乐友们通过刻苦自学,努力突破难点,熟练重点,演奏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如今,乐器种类也不断增加,由开始以二胡为主发展到有扬琴、三弦、小提琴、大提琴、电吹管、电子琴等多种乐器。
“不哗众取宠、不随波逐流、更不低级趣味。”近年来,乐队依据玉露香梨是隰县主导产业的品牌,改编排练了器乐合奏《梨乡行》;精准扶贫需要精神食粮,他们就创作排练了扶贫题材的小品《懒汉的婚事》;新兵入伍报到,他们就排练小合奏《子弟兵和老百姓》、笛子独奏《我是一个兵》《牧民新歌》……特别是二胡齐奏《丰收秧歌》《送肥路上》《赛马》,这被乐友们亲切地称为“老三篇”,也经常搬上舞台。与此同时,乐友们还自己动手改编歌曲联奏几十首,既丰富和满足了演出需要,也调整和活跃了节目形式,为当地群众奉上了精心制作的“文化大餐”。
记者 张春茂
有一种爱是无言的
亲爱的爸爸:
今逢重阳节,女儿在千里之外给您写信。时间过得真快啊,我从乡下来到省城一转眼已经二十余年了!二十年来虽时刻挂念,却从未提笔给您写信。从一个揣着一百块钱就敢闯世界的懵懂丫头,到现在的为人父母,成长了许多。养儿方知父母恩,每当我为了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奔波劳心时,便不由自主地想到了您。
我们只带一个孩子已经深感不易,您比我们难多了。
您的一生经历了很多,母亲又走得早,留下四个未成年的孩子。当时我还小,并不知道失去母亲意味着什么。为了减轻您的生活负担,两位姑姑想要收养我和弟弟,换成寻常人,也许真就答应了。自古姑侄亲,没有什么不放心的,又同住在一个村子里,走动起来十分方便,但您坚决要自己抚养。现在,我才明白您是宁可自己受罪,也舍不得自己的孩子心里受一丁点儿委屈,把孩子交给谁你也不放心啊!您用行动告诉我们,爸爸无论何时都是我们不倒的靠山!
记得小时候老师问我,你最崇拜的人是谁?我毫不犹豫地回答:“我的爸爸!”我爸爸是英雄,您当过兵,退役后是村里的干部。您和您的工作伙伴们为村民们解决过很多实际问题:引自来水、搭建戏台、修建学校、修缮水渠……农村文化建设也是搞得风生水起,常常连吃饭时也闲不下来,两口子拌嘴来调解的,批地基的……在一个孩子的视野里,仿佛所有人都需要您,您就是力量的象征,我总是以您为荣。
您是个好父亲,在外忙完工作,回到家里对孩子们也是和蔼可亲,喜欢在吃饭时讲一些历史故事,家里常常一片欢声笑语。我都五六岁了,您还把我扛在肩头,在农村很少有这样宠孩子的。村里唱大戏,您穿着军大衣把我裹在衣服里,只露出个小脑袋,是那样温暖。去外地出差时,我总是撒娇耍赖,把自己想要的东西写在纸条上,装进您的上衣兜里。当时经济条件有限,兄弟姐妹四个孩子,我是独一份:连衣裙、旅游鞋、新华字典,桩桩件件历历在目。我的童年是快乐的、幸福的,这一切源于您的赋予。
我结婚那日,您只说了一句“白头偕老”,我已泪如雨下。有一种爱,它是无言的甚至是严肃的,却让人一生一世忘不了。
千里之外,每当步履沉重时,我总能想起您的智慧、大度、包容和忍耐,这些品格让我在生活和工作中受益颇多。虽然您从来没有给我讲过那么多大道理,但我身体里流淌着您的血液,已根深蒂固。
今年您也72岁了,但仍老有所为,精心打理着玉露香梨园,汗水流在身上,辛劳藏在心里,打电话问起时总说挺好、不累,不舍得劳烦儿女。秋天果子成熟了,不算计邮费多贵,也要把梨寄过来,我知道您怎么会计较那几十块钱呢?只要女儿能吃着,您就乐呵。
作为您的孩子,纵使不能成为您的骄傲,但会踏踏实实做事,勤勤恳恳做人,做让您放心的好女儿。
女儿要把最美好的祝愿送给您,愿您老当益壮,健康长寿,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更多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幸福,开心每一天!
爱您的女儿 何建英
2020年10月20日
(题目为编者所加)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