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果累累
段峪河瀑布
菇农乐开怀
魅力乡村
煤层气储量丰富
千头生猪养殖
碧波荡漾龙门口
马壁乡简介
马壁乡位于安泽县南部,距县城45公里。东与沁水为邻,西与古县接壤,南与沁水、浮山相连,北与冀氏镇交界。全乡总面积356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52个自然村,户籍人口3136户7505人,常住人口2157户5175人。全乡水源丰富,土壤肥沃,年均气温比全县年均气温高3摄氏度,适合农作物生长,形成了以优质玉米、中药材、食用菌种植、优质核桃、生猪养殖为主的五大主导产业,是典型的纯农业乡。该乡还拥有龙门口水库、西里水电站、段峪河瀑布群、郎寨唐代古塔、北齐摩崖石刻、邓小平路居地等多处自然人文景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发展前景广阔。境内清洁能源煤层气储量丰富,为县城人民生活及供暖提供源源不断的资源保障。
临汾新闻网讯 安泽县马壁乡全面落实县委、县政府建设“一区一河”打造“五个安泽”战略部署,坚持“1245”工作思路,凝心聚力、勠力同心,全面聚焦党的建设,抓好“两个试点”,尽锐打好脱贫攻坚收官战、全面小康决胜战、人居环境整治持久战、生态安全保卫战“四场战役”,奋力开创马壁工作崭新局面。
强党建主业汇发展合力
马壁乡聚焦党建主业主责,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全面履行党建第一责任人工作职责,竭尽全力推动各项工作。
该乡坚持述评结合,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年初召开全乡党建工作会议,对乡党委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进行责任分工,督促班子成员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并与各村党支部书记签订了目标责任书;七月份,该乡进行了党支部书记书面述职,并对13个村的党建工作进行了集中观摩,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积极推进乡村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工作,实行考核结果与工资薪酬相挂钩,倒逼基层党员干部主动担当作为,把责任层层压实到神经末梢。
坚持政治领航,从严从实开展好学习教育。该乡在学深悟透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狠下功夫,坚持周一组织党政班子学,周二、周五组织全体人员系统学,三次开展交流研讨学习,做到了学深学透、入脑入心。积极践行“四走工作法”,将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始终,每名班子成员结合各自分工形成了调研报告,高标准高质量开展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做到了立行立改、限期整改,解决了一批问题,推动了日常工作。
坚持固本强基,全面推进“三基建设”。该乡坚持党内政治生活开展常态化、规范化、从严化,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每月开展一次高质量的“5+N”主题党日活动,全乡党员干部在“小事见初心”活动中强化了党员意识,党支部不断强了起来。聚焦服务功能抓提标,持续实施组织活动场所提升工程,有序推进7个村级活动场所的规范化建设。新建了336平方米的党群活动场所,村级组织场所的功能得到全面完善增强。
精打“组合拳”助脱贫攻坚
今年以来,马壁乡始终将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持续强化“交总账”意识,坚持“四个不摘”原则,聚焦“三精准”“三保障”“三落实”,坚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在巩固原有产业基础上,注重打造培育特色产业,持续完善产业带贫益贫机制,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成果。
该乡持续强化脱贫攻坚主体责任落实。乡党委书记、乡长坚决扛起主体责任,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包村领导、包村干部为包联村的直接责任人,各村党支部书记、“第一书记”、工作专班成员、帮扶责任人为具体责任人。同时,配合落实好县委“抽硬人”“硬抽人”安排部署,严格执行全县驻村工作专班管理相关要求,狠抓驻村帮扶工作队的指导检查、考勤考核及督查巡查;坚持召开由包村干部、专班组长、村“两委”主干参加的脱贫攻坚工作例会,严格执行《包村领导、包村干部管理办法》,不断强化情感帮扶,切实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持续完善固定资产收益带贫益贫机制。该乡持续用好光伏、煤层气管道、广告牌三项固定资产的收益,以固定资产收益再分配再利用,带动增收致富。光伏资产收益方面,13个行政村全部安装了100kw以上的集中式光伏,实现村集体经济全部破“10”万元。燃气管道资产收益方面,13个村联合推进完成的煤层气输气管道固定资产投资收益项目,集体收益达到105万元,均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分配方案,带动658户增收50.74万元,确保了群众稳定增收。
该乡建立完善了新兴产业带贫益贫机制。全乡各村积极发挥村办公司、合作社、产业带头人等主体的示范带动作用,持续抓好产业谋划、组织实施、产品销售等各个环节,真正构建起了产业扶贫的利益链接链条,辐射带动村集体、贫困户实现双增收。在种植业上,卫寨村流转土地1000余亩发展中药材、玉露香梨等产业,带动94户收益115万元。郎寨村300亩玉露香梨种植,带动36户农户每年增收10.8万元;东里村、下石村、唐村实行可追溯种植模式,发展绿色蔬菜、小杂粮种植,以消费扶贫带动49户贫困户增收;卫寨村、东里村、石槽村150余亩芦笋种植项目通过土地租赁、务工等形式带动了37户农户增收。在养殖业上,东里村年出栏1000头生猪养殖项目及正在建设的年出栏5000头生猪养殖工程已通过务工、分红带动30户贫困户实现了收益分红;郎寨村养殖场通过厂房租赁方式实现村集体稳定增收16万元。在特色产业上,荆村、秦必、刘村新发展的5万棒香菇产业及13亩露天刺松茸种植产业积极探索“村集体公司提供菌袋+贫困户承包经营+贫困户务工+村公司统一销售”的方式,已辐射带动西河四村89户贫困户增收。同时,下石村成立瑞祥草编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妇女30余人,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1户,培训巧手28人。
以精准施策靓美丽乡村
马壁乡坚持“三治融合”“积分管理”“十个一”联动发力,全面开启乡村治理动车组,全力探索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治理新路子。
一是用好八支队伍,形成创建合力。抓好乡党政班子队伍,完善“包保”督办全覆盖机制;抓好包村干部队伍,完善接访约访下访工作机制;抓好村干部队伍,完善分工负责抓创建工作机制;抓好党员队伍,完善带头发挥模范作用的带动机制;抓好网格长队伍,建立完善“网格+”管理服务机制;抓好巡路巡河护林员队伍建设,建立完善常态化安全预防机制;抓好法律工作队伍,建立完善重点人群长效管理机制;抓好执法队伍建设,建立农村警务工作机制。二是完善七项机制,统筹推进创建工作。该乡在建立完善党建引领、提升队伍素质、加强宣传、网格排查、乡村联动、信息创建、信息管理、多元监督制度上下足功夫,统筹推进工作,确保创建成效。三是发挥试点作用,做好衔接融合。借助全县乡村治理现场会在马壁召开的契机,将“三零”单位创建工作同“三治融合”有机衔接,持续营造文明、和谐、稳定、团结、奋进的乡村环境,蹄疾步稳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治、百姓安、福祉增。马壁乡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先行先试、大胆创新,奋力蹚出乡村治理和“三零创建”的新路子,形成人人参与、联动发力的良好局面,群众的舒适度、安全感、满意度、幸福指数全面提升。
挖资源优势铸区域品牌
马壁乡在用好“光伏旅游加连翘”三件宝的基础上,全力做好“山、水、地、气”四篇文章,持续推进龙门口景区开发提标,成功举办“第四届龙门口乡村休闲旅游节”,有力带动了服务业发展;以生猪养殖、绿色蔬菜小杂粮种植、油葵等农副产品加工的“种养加”一体化的循环农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链条基本形成。
该乡沁河沿岸立足土壤肥沃、集中连片等优势,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扩大绿色蔬菜、小杂粮、食用菌、中药材等品种的种植规模;东里村小杂粮加工、马壁村醋厂等农副产品加工要打造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形成“种养加”一体化循环发展产业模式。按照红色旅游、研学旅行、文旅康养、农旅观光的思路,该乡不断做好郎寨古塔、摩崖石刻、龙门口景区的开发打造,大力发展沁河休闲垂钓,推进苹果、玉露香梨、绿色蔬菜等观光采摘,构建“吃住行游购娱”的旅游要素框架。
该乡段峪河沿岸四村,以荆村香菇等食用菌产业为带动,打造食用菌产业联合发展体,让更多的农户参与其中,让这个技术密集型、劳动力密集型的项目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新兴产业。
石槽河沿岸四村稳步推进以黑山羊养殖、芦笋绿色蔬菜种植为主的“种养加”一体化的循环农业。同时,有序推进各行政村街道巷道硬化绿化亮化、排水渠、护路坝、田间道路等基础设施提标升级工程。全力配合中石油项目建设,带动拉动农户房屋租赁、餐饮、就业等第三产业发展,切实让马壁的村庄更美丽、产业更兴旺、群众更富裕。
“开启美好生活幸福门,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安泽县马壁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保持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不断用新作为、新成果为建设“一区一河”、打造“五个安泽”持续作出马壁新贡献,共画马壁人民美好生活新画卷。(滕宁 单少华 李春明)
摄影:李春明 曹鑫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