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筑巢引凤”到“金凤恋巢”
——吉县招商引资工作纪实
吉县县委书记崔绍民,县委副书记、县长赵松强深入屯里产业集聚区现场办公,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2019山西临汾(吉县)专题招商引资推介会
各部门联动与《吉县回宫车用LNG加气站项目》负责人选址中
吉县驻西安临汾商会携西安客商在吉县人祖山考察
深圳怡亚通星链华北集采联盟考察吉县苹果产业
招商引资小分队赴厦门考察包装产业园项目
推介会中的吉县展厅
近年来,吉县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引进远景屯里风电项目,总装机容量200MW。目前,已在建的一期项目装机容量50MW,已于2020年6月底完成并网发电。张辉 摄
数说成绩
●签约项目11个,总投资达44.97亿元,完成30亿元签约项目任务目标的149.9%;
●新开工项目计划投资额39.48亿元,已完成新开工项目投资额9亿元任务的438%;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金到位2.06亿元,任务完成率103%;
●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金到位2.75亿元,目标资金到位0.3亿元的8倍多,已完成任务;
●开工项目7个,开工率63.3%,已完成开工率30%的目标。
截至11月底,吉县招商引资工作超额完成各项指标任务,提前向市委、市政府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临汾新闻网讯 一年来,吉县县委、县政府坚持招引落地一盘棋,外招内聚一齐抓,抓项目、出政策、造氛围、优环境,招商引资工作实现了从“筑巢引凤”到“金凤恋巢”的深刻变革。
加强推介“走出去” 优质企业“引进来”
提起吉县,壶口瀑布、吉县苹果、生态旅游这些关键词会第一时间涌入大家的脑海,这就是吉县近年来倾力打造的“三色品牌”——“黄色壶口、红色苹果、绿色生态”。如今,“三色品牌”已成为吉县的闪亮名片,更是吉县的发展之基。然而吉县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始终认为,吉县只有补齐工业短板才能为吉县经济插上腾飞的翅膀。
“要立足于比较优势,依托开发区建设,善于招商引资,只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环保要求,就大胆地引、坚决地干。”吉县县委书记崔绍民多次亮明县委的态度和决心。
想要引来金凤凰,必先筑好栖凤台。为此,吉县经过多次考察评估,最终确定以屯里镇建设产业集聚区。屯里产业集聚区按照“多元发展、延伸链条,综合利用、提升效益”的原则进行规划,最终将形成以发展煤层气、风能、光能、生物质能为主体的新能源开发利用园,以人祖山寻根、蔡家川度假、乡村观光休闲为主体的康养体验园,以果蔬深加工为主体的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一区三园”。
产业集聚区核心区之所以选在屯里镇太度村,是因为这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村落,曾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命名为“全国文明村”。落户在此,就是为了给企业营造一个文明、和谐、良好的发展环境,让企业更放心,完全没有后顾之忧。
“硬件设施是基础,目前产业集聚区在核心区内建成了长270米、宽10米的吉美大道;吉美康1号大桥基本建设完成,2号大桥正在抓紧施工;投资5亿元的窑渠500千伏输变电站已投入运营;投资300余万元建设水塔、7个小型蓄水坝,保障用水安全;包括污水治理、电、气、网、暖、电视信号在内的‘九通一平’和标准化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吉县促进外来投资服务中心副主任岳志良介绍说,“一个月大概会有十几家企业前来考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慢慢了解企业所需所求,通过‘家政式’管理、‘保姆式’服务,为企业提供更加便利快捷、贴心高效的服务,让企业在这里安家,让企业家在这里生根,逐渐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早日完成产业聚集高地的打造!”
筑好栖凤台,如何引得凤归巢?吉县依托商会招商,积极组织对接央企、强企,参加各大招商推介会、洽谈会、展会,主动出击拜访各大型企业,以园区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为工作重心,加强与山西驻外商会平台的对接,通过与企业的精准对接,达成多个考察合作意向。
在积极走出去的同时,吉县邀请客商来实地考察,用优质的资源吸引客商,用真情的服务感动客商。今年以来,共接待投资商100余次,80%达成投资意向,更成功引进了山西医药集团太原制药厂投资25亿元建设的山西吉美本草生物医药产业园项目。
为了加快“三个一批”项目进度,该县制定了操作性很强的招商引资方案和鼓励奖励办法,同时他们还采取了行之有效的办法,促使项目快速进入实质性的落地、投产。
吉县在加快招商引资步伐的同时,决不降低项目质量。签约选择的项目都是技术含量高、带动力强、关联性大、辐射面广的项目。吉县屯里产业集聚区建成之初,山西吉美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就成为首批落户的企业之一。该公司是一家高科技食品深加工企业,占地148亩,总投资3.12亿元。企业建成投产后,可以实现年转化果蔬24万吨,产出脱水蔬菜5万吨,真空冷冻干燥食品1.2万吨,将带动500人就业,极大促进吉县苹果的加工转化。“这个产业园区最吸引我的就是它的优惠政策,‘九通一平’规划完成得非常好,对于企业来说相当于‘拎包入驻’。再有一个就是办事效率高、服务态度好,让我有一种回家的温暖感。”山西吉美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史文平说,“现在产业园区有山西吉美康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吉美本草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吉美御坊粮油科技有限公司、吉美厨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落户,不久的将来,随着更多的企业落户,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即将形成,将来必将大大减少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前景光明。”
提升环境“软实力” 筑牢发展“硬支撑”
项目从来不是等出来的,要靠打造“软”环境,更要靠使出“硬”功夫才能引进来。
真金白银的支持,“保姆式”的服务,创新的招商方式,吉县全面提升招商引资“软实力”,筑牢全县经济发展的“硬支撑”。
今年2月份,是疫情高危时期,吉县籍企业家、山东沃聘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冯俊勇,得知家乡口罩告急,就义无反顾带着同伴回乡援“罩”。冯俊勇人还未到,该县已召开协调会议前期推进,从立项、选址、建无菌车间到投产出口,进行商议探讨。
县委、县政府为该项目开通了“绿色通道”,项目从2月16日开始对接,注册成立山西沃心医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并在吉州新城租赁临时厂房,正式开工建设,仅用9天时间就完成了项目签约、规划设计、设备布局、材料采买、后勤保障、防疫安排等工作。
无独有偶,吉县产业集聚区规划用地指标1700亩,短短3天时间,就与农户达成协议,征用土地930亩。
一个企业的落地速度之快、一个项目落实的效率之高,不是偶然、更不是神话,它需要强有力的推手,需要良好的生态、更需要制度的保障。为了打造最优软环境,让客商吃下“定心丸”,吉县实施的“三靠”“六最”“五破”等措施。即:靠诚心、靠服务、靠环境赢得客商,打造“六最”营商环境。通过破除坐等客商上门的陈规俗念,破除设卡设限等进入壁垒,破除吃拿卡要的违规行为,破除对县委、县政府的“指令”依赖,破除传统路径的思维束缚,明确了公职人员的行事边界,督促和激励广大干部开拓进取、大胆创新。政府部门还制定和实行领导包联、定期调度、跟踪服务、督查督办、考核激励等制度,采取一个项目一个专班,解难题、破瓶颈,打通“中梗阻”。实行“四个一”承诺制,即一枚印章管审批、一个系统管监管、一个平台管交易、一条热线管便民。吉县人大常委会还审议通过了《关于支持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的决议》和《关于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为促进产业集聚区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法律保障。
“如果我在这里投资苹果深加工厂,有什么优惠政策吗?目前这个园区入驻了多少家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何?基础设施比如水、电、路、标准化厂房等建设的怎么样了?……”12月3日,吉县屯里产业集聚区迎来了北京客商辛先生,他计划在吉县投资苹果深加工产业,正在询问产业投资的相关事宜。
“我们县一直以来都特别重视招商引资工作,县领导谋划推进招商引资,落地吉县的每一个项目均有一名副县长来主抓,同时每个项目开工前所有手续由职能单位工作人员现场解决。在吉县,有干事创业的氛围,县委、县政府紧扣‘项目为王’理念,把项目作为发展的硬支撑。有适宜的企业落地标准,县委、县政府加强对形势和政策的分析研判,准确把握国家、省、市的投资方向,明确招商导向,以有税收、有就业、有潜力为标准开展招商,以有市场、利生态、能共赢找准政企结合点,确保了招商实效。有‘家政式’全生产链服务,吉县项目快速落地建设,是各级干部‘家政式’全生产链服务共同发力的结果。有纯朴善良的民风,吉县群众对县委、县政府招商引资的努力非常支持……”吉县产业集聚区副主任王福民热情耐心地介绍。
听完这一席话,辛先生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抓紧做规划,这是一个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园区,很快就会成为‘香饽饽’了!”
经济发展软环境对一个地区的重要性好比阳光、空气和水,须臾不可分。投资环境的竞争,本质上是要素集聚能力的竞争。吉县区位优势并不明显,产业基础相对薄弱,仍然能获得投资者青睐,一个重要原因是发展软环境释放了强大吸引力。
吉县县委副书记、县长赵松强说:“落实‘项目为王’不仅是政治态度,更是政府责任。我们要勇于创新、大胆改革、久久为功,把产业集聚区打造成项目投资的热土、产业聚集的高地,延伸吉县产业链、保障供应链、做强价值链。”
组建招商“先遣队” 集聚发展“生力军”
北京、西安、山东、贵州、深圳、厦门、上海……一年来,在全国各地的每一个招商洽谈会上,都能看到吉县人的身影。
这是一支由吉县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乡镇政府相关负责人、县直相关职能单位、重点招商参与企业负责人组成的“先遣队”。这支队伍根据产业链延伸方向和重点招商企业被细化为4支小分队。包括产业集聚小分队、文化旅游小分队、现代农业小分队、城市建设小分队。
一年来,他们走南闯北,足迹遍布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江浙、云贵等地,重点招商项目有吉县240MW煤层气发电项目、吉县生物质发电集中供暖项目、吉县200MW光伏发电开发建设项目、吉县50MW风力发电项目、人祖山二期开发项目、屯里休闲小镇项目、吉县东城苹果文创小镇建设项目、柿子滩古人类遗址开发项目、南村麻库古道民宿营地开发项目、吉县青村古村落生态旅游开发项目、吉县乡村旅游休闲观光体验园区开发建设项目、黄河壶口风情实景演艺项目、现代农业产业化综合服务市场项目、吉县苹果品牌营销连锁店网络建设项目、吉县旅游集散中心综合开发项目等。
通过近一年的行动,“小分队”招商已成为引领和推动吉县招商引资的宣传队、先锋队和战斗队。随着吉县对外招商形象越来越好,吉县成为客商普遍看好的投资地区。
招商引资可以为区域实现经济发展,但是,要想长远发展,光靠引资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靠人才和智力支撑。俗话说“月是故乡明,情是故乡浓。”吉县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吉县籍在外创业人士作用,今年组织80名吉县籍在外商界、企业界人士,举办了“叙乡情、话招商、建家乡”招商引资项目推介恳谈会。在石家庄创办培训学校的吉县姑娘李云,回乡创办了金梦想教育培训机构,注册资金500万元成立艺眼文创公司开发文创产品,丰富吉县旅游产品。像这样回乡创业的人士已达10余位,从事智慧农业、电子商务、生物肥料、果蔬加工、市场物流等行业,成为创业的“生力军”。
“在外漂泊20多年,找不着根,还是回来好,落叶终要归根的。”12月5日,吉县合禾生养殖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杨雅琪感慨地说,“以前家乡人家乡水土养育着我,现在我有能力带着技术带着资金来为家乡发展出一份力,这是我发自内心想做的事。”
作为一个吉县人,杨雅琪带着一颗反哺家乡的心回来了;作为一个企业家,杨雅琪看重的是吉县养殖业的发展前景。“吉县海拔比较高、光照长,通风好,养殖的防疫工作相对比较好做,这是发展养殖业的天然优势。”杨雅琪说,“另外,我通过调研,了解到吉县目前没有太多的养殖业,养殖密度低,相应的养殖风险低。”
办厂伊始,杨雅琪就尽可能聘用贫困户作为员工来厂区工作,她说:“一个贫困人口就业,一个贫困家庭也许就能奔小康,我能帮多少是多少,这是吉县人藏在骨子里的热心肠。”
陕西晋商商会执行会长、吉县籍企业家李航在陕西省经营教育和科技方面的业务。对于吉县的招商引资工作,他赞不绝口。“每次县里的招商引资工作,我都不想错过,我想让大家都来吉县看看,看看我们的红色苹果、黄色瀑布、绿色生态,吉县的发展一年比一年好,我很自豪。”李航说,“在吉县投资的前景很广阔,这里地处晋陕豫黄河金三角中心地带,陆空交通便捷,对外物流顺畅。最重要的是,这里的营商环境十分优越,政府给足了优惠政策,‘一园三区’的建设更是一个契机,为吉县经济的发展谋划了更广阔的天地。”
一串串振奋人心的数字,一批批纷至沓来的客商,一次次精诚共进的合作,是吉县在危中求机、集聚产业发展的生动写照,镌刻了吉县招商引资的坚实脚印,谱写了吉县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宏伟篇章!
记者 安月琦
图片由吉县融媒体中心、吉县促进外来投资服务中心提供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