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西
奋进新时代 践行高质量发展
“十三五”,汾西发展亮点纷呈,成绩斐然。五年来,汾西县委、县政府始终按照党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具体部署,党政合力决战脱贫攻坚,干群同心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社会发展“八大亮点”谱写壮美画卷。
八大亮点谱写壮美画卷
亮点一:坚持不懈优化产业结构,保持经济运行量中有质、质中有量、稳中有进。2020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24.4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均递增4.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4.7亿元,年均递增6.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359元,年均递增6.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980元,年均递增13.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7亿元,年均递增14%。
亮点二:尽锐出战决胜脱贫攻坚,完成户户脱贫、村村出列、全县摘帽的既定目标。紧扣“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狠抓责任、政策、工作“三个落实”,全方位、立体式推进脱贫攻坚。全县累计投入扶贫资金45.5亿元,实施扶贫项目九大类575个。累计减贫14067户40563人,12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亮点三:全力以赴实施重点项目,推进产业转型、基础改善、民生保障。累计实施重点工程182项,完成投资90.36亿元;落实利民为民实事177项,完成投资8.38亿元。规划打造“一区两园”产业集聚区,入驻企业11家,引进项目12个,总投资174亿元。以肉鸡、核桃、光伏、玉露香梨、文化旅游为代表的特色产业不断发展,以水、电、路、网、房为主要内容的城乡基础条件大幅改善,以教育、医疗、社保、就业为重点的民生事业得到有效保障,广大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成功入选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国首批光伏扶贫试点县,洪昌养殖有限公司被评为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
亮点四:深入推进“大县城”战略,实现规模扩张、品位提升、管理提质。投资25亿元,实施了东西大街改造、府底移民小区、汾西新中学、汾西新医院、集中供热等30余项城市建设重点工程,深入推进靓城提质“三大行动”,全面推行垃圾不落地管理机制,持续开展城市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秩序化行动,成功创建了市级文明县城。县城面积由3.3平方公里扩大到11.3平方公里,城市管理持续优化,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城市功能逐步完善。
亮点五:认真践行“两山”理论,全面落实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的环保措施。紧盯大气污染治理,强化PM2.5、臭氧等污染物协同管控,深度治理和淘汰各类企业127家,取缔燃煤锅炉195台,淘汰黄标车老旧车柴油货车179辆,清洁取暖改造190万平方米。严格落实“河长制”“林长制”,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持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闭环管理,实现河流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实施造林绿化14万亩,完成矿山修复36处,整治固体废物堆场130处。环境状况持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亮点六: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持续释放发展动力、创新活力、市场潜力。实施208项改革举措,监察体制改革、群团改革、国资国企改革、党政机构改革、文旅融合、撤乡并镇等重点改革任务圆满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等各项农村改革深入推进。“放管服效”“一枚印章管审批”“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落地见效。医疗集团、融媒体中心、产业集聚区发展服务中心挂牌成立。各项改革进展有序、成效明显。
亮点七:扎实开展“三零”单位创建,深入推进“平安汾西”“法治汾西”“和谐汾西”建设。深入开展“七五”普法宣传教育,持续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不断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始终保持打击非法采矿高压态势,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认真落实县四套班子信访接待、包联化解信访案件等制度,依法妥善化解了一大批信访积案。坚持防患未然、防微杜渐,有效化解了各类风险挑战。成功创建“省级平安县”。
亮点八: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持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从严从实落实主体责任,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大力整治软弱涣散党组织,基层党建工作取得新成效。坚持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持续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不断巩固扩大爱国统一战线,深入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不断加强双拥共建和军民融合发展。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驰而不息纠治“四风”,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营造了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政治生态。
奋力谱写新时代富民强县美好汾西新篇章
2020年,栉风沐雨,步履铿锵。汾西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全面落实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市委工作思路,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为全县高质量发展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高质量发展浓墨重彩
成绩一:脱贫攻坚圆满收官。制定了应对疫情影响的15条扶贫措施,发展产业、保障就业,开展消费扶贫,多渠道增加贫困户收入。统筹整合资金2.45亿元,实施扶贫项目103个。紧盯“三类户”,深入开展“一户一策”“点对点”帮扶工作,剩余贫困户全部退出,脱贫监测户和边缘户全部解除风险。
成绩二: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4.4亿元,增长5.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76亿元,增长21.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14亿元,增长16.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738万元,增长24.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30359元,增长4.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5980元,增长20.5%。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成绩三:转型发展步伐坚实。实施重点工程29项。招商签约项目13个,开工8个,投产6个。一些涉及矿产开发、新能源建设、民生事业的重大项目落地实施。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龙头,规划“一区两园”布局,总面积46平方公里,落实工业用地1946亩,建设标准厂房1.7万平方米。
成绩四:城乡面貌大幅改善。完成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投资7.66亿元,实施了汾西新中学、汾西新医院、汾西大道东延绿化等城市建设重点项目。持续推行城乡垃圾不落地机制,深入开展靓城提质“三大行动”和城乡环境卫生整治。成功创建市级文明县城。
成绩五:生态保护成效显著。清洁取暖改造完成1.5万平方米,既有建筑能效提升完成2.87万平方米。全年优良天数达到278天,同比增加48天。严格落实“河长制”,黑臭水体全面消除。扎实推进“林长制”,完成退耕还林1.7万亩。实施矿山生态修复、固废堆场整治40处。
成绩六:安全稳定持续向好。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加强队伍建设,严格闭环管理,完善基础设施,储备防疫物资,有效开展常态化疫情防控,实现了“零输入、零感染”目标。扎实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始终保持打击非法采矿高压态势,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积极开展“三零”单位创建,持续深化平安汾西、法治汾西建设,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成功创建“省级平安县”。
成绩七:民生事业公平普惠。深入开展“县管校聘”改革,积极推行“高中集团化”“小学集团化”“初中联盟化”办学模式。持续加强医疗卫生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建成古郡新区3个社会足球场地。完成师家沟窑洞文化旅游景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面落实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社会救助、民政优抚、残疾人保障等社保政策。积极开展“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培训创业工作。筹资2.12亿元,兑现落实10个方面35件利民为民实事。
文图由汾西县新闻网络中心提供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