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在当下 育见未来
——蒲县教育事业发展纪实
高级中学名师工作室
“铭记百年史·奋进新征程”党史知识竞赛
第一中学新校区建设项目奠基
年投入400多万元,重奖中考、高考成绩突出的模范集体和先进教师
“绘祖国蓝图 画美好家园”百米长卷绘画活动
学前教育教学研讨
异地拆迁改造中的职业中学
拥有180个学位的昕水幼儿园建成投用
近年来,蒲县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引,坚持问题导向、发展导向、惠民导向,狠抓教育教学发展改革,脚踏实地,砥砺进取,用成效、成绩、成果践行了“低进高出、高进优出、优进杰出”的育人承诺。2021年,高考达线人数“十三连增”,突破三百人大关,达线率50%,最高分迈进600大关;中考600分以上115人,群众满意度、教育外向度、教育自信度全面提升,交出了一份让党和人民满意的教育答卷,奋力开创了“留在蒲县、学在蒲县、成在蒲县”的教育工作新篇章。
“行政”“学政”合力
打造“学在蒲县”一流环境
坚持教育困难优先破解。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研究教育事项近30次,解决了办学用地、教师招聘、校舍改造、教师编制、教育免费、防疫物资、优质生源奖励办法等一系列发展难题;年均投入1.6亿元,保障教师平均工资高于当地公务员;牵线宏源集团、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等社会力量捐资助学,资助毕业生668人次405万元;特别是战贫、战疫中,下拨23万只口罩、6000公斤消毒液等80余万元的防疫物资,落实12项教育资助政策,通力守护“教育阵地”,实现2786名贫困学生“零辍学”,12067名学生“零感染”。
坚持教育投入优先保障。2011年在全省率先实施“蛋奶工程”“免费教育”,同年投入6500余万元,落实15项奖、免、补、减惠民资助政策,实现课后延时服务全开展、教辅资料全免费、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优质生源全奖励、贫困学生全资助、师生结核全筛查、学前教育设备全升级、明厨亮灶+网络全监管、非法幼儿园全取缔、卫生健康副校长全配备、法治副校长全进校、薄弱学校师资全补充、优秀教师双挂全交流、社会助学全动员、中高考考场全达标,提升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和幸福感。
“软件”“硬件”齐抓
培树“留在蒲县”的核心品牌
坚持引才、用才、育才、奖才“四环联动”。引才上,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开招聘、特岗计划等方式,三年招聘教师236名,占比19.5%;连续9年面向全国高薪选聘高中各学科名师52人次,教师二本以上学历占比71%,35岁以下占比33%,音体美专业教师配备率82%。用才上,深化“县管校聘”,聘用“挑大梁”的骨干担任校园长、机关科室负责人,交流校长15人次、教师67人次;选送13名优秀教师上挂省市,县域内“双挂”教师113名;先后与北京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校地合作,“名师带高徒”167人。育才上,运用“请进来、走出去”、面授与网络并举、长期与短期相结合,两周一次的中考“提质创优”培训,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分类分层分岗全员培训,累计培训人数2300余人次。奖才上,年投入400多万元,重奖中考、高考成绩突出的模范集体和先进教师,最高标准执行乡镇工作补贴和班主任津贴,慰问困难教职工及两代人从事教育的家庭,激励广大教育工作者乐教善教、甘守讲台。全县省市县名优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达389人占比32.1%,其中,省级27人,市级85人,县级277人。
坚持提前谋划、强化管理、确保安全的原则,加快校园规划建设步伐。建成落地用一批。“十三五”投入1.63亿元,新建的6轨制东关小学、540个学位的昕水等3所幼儿园、全县唯一的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均于2021年秋季开学如期投用,新建东关幼儿园完成主体,各学段学位充足,教育发展基础更加坚实。改造升级提一批。投入1747.15万元,如期完成21所学校32个项目的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6所乡村寄宿制学校的改造提升,实现学校办学标准满足学生的就学和寄宿需求。信息现代化优一批。投资1200余万元,为15所中小学配备127套智慧黑板,对5个网络教室进行升级改造,建设翻转课堂1个和创客教室2个,建设2个数字校园。规划启动建一批。“十四五”预计投入5.12亿元,规划实施蒲县一中新校区建设、职中搬迁改造、新建锦绣小学、锦绣幼儿园、职中多功能综合楼、蒲一中改造提升6个项目,新增幼儿学位180个、小学学位1080个、初中学位1500个,推动“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
聚焦“五个三”,按照“五项十措施”,强化安全防控建设。健全安全管理行业、科室、学校“三级制度”,实行局班子包片、股室包点、校领导包年级、班主任包班的“四包”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强化校园安防人防、技防、物防“三防建设”。对91名专职保安进行政审,配备维护安保器械619件,实施“校园监控、一键报警与公安联网,明厨亮灶+互联网智慧监管”双对接、双提升。实施安全教育课程化、专题教育常态化、应急演练专业化“三化教育”,提高师生自救自护和应急避险能力。强化学校自查、部门检查、联合督查“三个机制”。坚持隐患“日排查、周汇总、月上报”的排查制度,通过“学校自查、部门检查、联合督查”,定期不定期对全县所有学校开展地毯式隐患排查。构建风险管控、事故处置、风险分担“三个机制”,实现风险管控在隐患前面,隐患消灭在事故前面。
“党建”“实践”共育
构建“育在蒲县”的硬核保障
坚持党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四史教育,开展建党百年“立志听党话、永远跟党走”8个主题系列活动。即,“共升一面旗、同唱一首歌、讲好一堂课”“开学第一课”活动;“铭记百年史·奋进新征程”党史知识竞赛;“绘祖国蓝图 画美好家园”百米长卷绘画活动;“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演讲赛;“颂党情、感党恩、跟党走”五四歌咏赛;“厚德蒲县·诗书少年”中小学生整体书阅读赛;“追逐梦想·展翅飞翔”第四届科技航模赛;“运动引领健康,青春演绎精彩”第五届师生体育节,引导广大师生把党的故事学起来、唱起来、讲起来、做起来,立志听党话、永远跟党走。
强化素质教育,多措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践活动育人。开设剪纸、书法、陶艺、科技等各类社团、兴趣小组25类214个,举办文体、科技竞赛等活动12类13629人次参加;组队参加国家省市跳绳、航模等各类竞赛,获奖297人次,让所有学生掌握1-2项文体技能。传统文化育人。结合“我们的节日”,开展第24届普通话宣传周,“缅怀革命先烈、感恩幸福生活”清明祭英烈,“红色影片进校园”“图书漂流”“民族传统文化捏面人”亲子体验、中华魂“爱国心 报国情 强国志”、中华经典诵读等23类教育活动,引导全县师生弘扬传统文化,传播民族思想,传承红色精神,做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的传播者、践行者。研学旅行育人。先后组织3258名师生到段云书艺馆、西戎故居、蒲子农耕文化园、临汾市博物馆、中国流动科技馆巡展、气象科普站等地研学18次,送教入校59次,让师生走近自然、走近科学、走近历史,让书本和生活深度融合。
“教研”“教学”并举
开创“成在蒲县”的振奋局面
按照“全学段精准施策、全方位精准发力”发展思路,打造高中、职中、初中、小学、学前“11232”教育教学模式。即蒲县高中加入临汾一中教育集团,先后选派骨干教师、新聘教师195人分批次、分学科跟岗培训,实现高中教育提优提质;职业中学与山西燃气学校合作,共建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以县域优质学校为牵头校,初中组建2个教育共同体,通过研训联动、项目共研、文化共建,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进步;小学成立语、数、英3个名师工作室,发挥名师及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运用专题研讨、同课异构、学科赛讲等多形式教研,培养青年教师,优化学科教研;学前教育组建2个教研共同体,开展教研联动、主题活动、网络教研等活动,搭建园长、教师专业成长互助平台,提升城乡幼儿园教科研水平,各学段办学品质、办学内涵“双提升”。
推广有效课堂教学教研模式。课题研究。各学校教研团队以常规课堂为主渠道,以教学案例为主载体,开展课前预习、教学常规、课堂提升、作业设计、学习评价等主题的“微研究”“微探讨”,将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践行结合。围绕自主合作、主动探究、问题导引“三个核心”,优化教研室、学校、学科教研组三级教研网络,狠抓常规、研训、网课、课堂“四个重点”,探索形成了蒲县一中“336”、克城中学“三螺旋”、桃湾小学“543”等10多种符合学校实际的有效课堂模式,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千帆竞过浪潮涌,大风起兮云飞扬。“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蒲县教育人,不忘为党育人初心,牢记为国育才使命,正以“晋位争先、思变图强”的恪守担当,“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拼搏精神,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蒲县教育力量。(张鹏 任伟)
图片由蒲县县委宣传部提供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