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州市防汛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纪实

2021-10-16 10:51:23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众志成城护安澜

——霍州市防汛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纪实

霍州市委书记李强,霍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李青雁在安置点慰问转移群众

妥善安置 人心思稳

加固堤坝 守护一方

  连日来,霍州遭遇50年一遇的持续强降雨,霍州汾河段流量从10月3日19立方米/秒骤增至6日最高时1120立方米/秒,形成了自1993年以来的最大洪峰,多处河段过洪出险。

  汛情就是命令,全市上下一心、凝心聚力,冲锋在前,奋战在一线,各单位联动出击、高效有序、通力协作;各社会组织积极响应,民营企业、志愿者、行业商会纷纷出动,闻令而动、向险而行,快速形成了强有力的防汛应急救灾体系。

  ■靠前指挥 科学调度

  “切实保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10月4日,霍州市委书记李强在该市气象局、南环路街道等地检查指导防汛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时要求。

  10月5日,霍州市召开防汛抢险工作部署会。李强要求,全市上下要迅速进入备战状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强化防汛指挥体系,严格落实责任,坚决克服麻痹思想,严密部署、全力应战;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雨情监测会商研判,提升防汛调度、抢险救援精准度。同时,要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加强24小时值班值守,统一调度、统筹协调,确保全市安全度汛。

  10月7日,霍州市再次召开专题会议,动员群团力量投入防汛抢险工作。

  霍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李青雁在查看防汛工作,看望转移安置群众时强调,要切实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贯彻到防汛抢险救灾工作的各个环节,坚守阵地,打好这一硬战,全力以赴保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与此同时,以市委书记、市长任总指挥的霍州市防汛抢险应急指挥部成立,下设8个小组,并下发防汛紧急通知,启动了地质灾害Ⅱ级应急响应,对全市区域危险地段、路面进行全面认真排查;在重要路口、山体易滑坡处、河道口、桥梁、涵洞附近设置警示标志、安排专人值守;对老旧房屋居住人员坚决撤离,进行集中安置或其他安全管理。同时,下发了《致全体市民的一封信》,动员广大群众服从命令、听从安排,积极响应党委号召,及时转移避险,向就近的集中安置点撤离。市级主要领导深入一线,现场调度防汛减灾、群众转移、抢险救灾等工作。

  ■干群同心 力排险情

  灾情在哪里,党员干部就在哪里!

  受灾群众在哪里,部门救助就在哪里!

  一声令下,霍州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志愿者纷纷上阵,投身防汛抢险一线——

  鼓楼街道办事处按照“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和“全面拉网、不留死角”原则,加强对汛情灾情的掌握,组织力量开展辖区老旧房屋、汾河和南涧河河道巡查,撤离老旧危房住户65户150人,转移桥西新区居民484户2025人。核定危险区和隐患点,设立警示牌,对存在隐患问题逐一列出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全力做到隐患排查“零疏漏”、问题整治“零容忍”、监督管理“零死角”,筑牢防汛防御屏障;

  霍州市水利局、商务局、开元街道办事处安排机械在南涧河贾村桥段挖土垫河,缓冲水流;

  霍州市公安交警大队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针对强降雨期间道路交通管理需要,及时调整警力部署,科学安排勤务,加强对国道、省道、主要桥梁和施工路段的巡逻管控、交通疏导,对受强降雨影响造成的塌陷、塌方、积水路段及时配合公路等部门做好清理工作,消除安全隐患。及时采取分流措施,防止交通拥堵,最大限度确保道路交通畅通无阻;

  霍州供电公司职工清理35千伏辛置变电站积水淤泥,加快恢复供电进程;

  群团组织引入志愿者力量,开展防汛宣传、执勤和应急排涝等工作;

  民政部门提供280顶加厚帐篷、崭新被褥,安置受灾人员;

  霍州市人民法院、司法局积极组织全体干警,捐资13000余元,防汛物资棉被100余床及加热器、方便面、饮用水等,助力防汛救灾。

  …………

  风雨之中,霍州市上下勠力同心凝聚起磅礴力量。

  10月7日,汾河白龙兆光电厂段坝体发生坍塌险情,严重威胁108国道道路交通安全及周边企业、村庄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险情就是命令。”霍州市级主要领导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与相关专家会商研判,现场指挥抢险。相关部门通力配合,按照预案进入实战,争分夺秒加固堤坝,动用大型机械4台、抢险车辆30余辆,出动人员300余人次。经过11个小时的奋战,8日凌晨3时堤坝加固完成,险情及时排除。

  汾河退沙段部分堤坝处发生坍塌险情,退沙街道和许村、什林村的广大党员干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他们肩扛手挑,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经过两天一夜的连续奋战,截至10日下午6时,150余米垮塌堤坝抢险加固完成,保护了沿岸群众及827、829高压线路的安全;南环路街道办事处组织30人应急救援分队和各村共90人的防汛小分队,奔走在辖区地质灾害隐患点,沿南涧河、汾河堤岸和各个村落排查、转移、抢险……面对沿汾村庄堤坝遇险,干部党员冲锋在前,集中力量配合防汛抢险指挥部加固堤坝,切实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让党旗在抢险救灾一线高高飘扬。

  ■守望相助 共克时艰

  灾难无情,人间有爱。

  防汛抢险过程中,霍州市工青妇团系统深入抢险救灾点、群众安置点慰问抢险人员、躲迁群众,并提供食品等必需物资。各单位工作队深入各村排查房屋安全隐患,帮助群众安全转移。

  全市一些宾馆酒店、养老院也尽己所能,为避险群众提供免费服务。山西杏花村竹叶青产业有限公司在获悉辛置镇面临救灾物资紧缺的情况后,积极组织专人专车为辛置镇送来价值万余元的雨衣、雨鞋、帐篷、铁锹等防汛救灾物资;太原迎泽宾馆捐赠价值3万余元的大米、面粉、食用油、矿泉水、雨衣、雨裤等物资,以实际行动表达企业的社会责任和担当;广大群众、志愿者弘扬团结互助、守望相助的传统美德,积极投身防汛救灾“人民战争”,共同筑起了防汛工作的“红色堤坝”。

  与此同时,各级各部门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微信群及时发布临灾预警、宣传防洪度汛基本安全知识,加强防灾避险科普宣传,切实提高群众安全意识,增强公众抗灾、减灾和救灾能力。坚持预警预备和应急处置相结合,认真落实“早研判、早预警、早响应、早转移”措施,切实打通“最后一公里”,确保预警到户到人,做到全覆盖、无遗漏。

  当前,救灾减灾恢复重建工作已在霍州市全面展开。霍州市委、市政府抢抓时机,把减灾救灾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具体举措,持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严格落实临汾市下发的三个“红头文件”精神,第一时间召开全市汛情救灾工作会,进行安排部署,成立了由各相关部门、驻村工作队组成的减灾救灾帮扶工作队,深入一线、进村入户,开展隐患排查、抢收抢种、技能培训、物资发放等工作,送温暖、送物资、送政策、送技术,让老百姓生产、生活得到强有力保障,真正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里。

  陶唐峪乡邀请启鸣职业培训学校老师对70余名集中安置人员进行保健按摩、厨师等技能培训,增强就业能力,树立重建家园的信心;霍州市科协及时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灾区田间地头,为农民朋友讲解“双抢”的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帮助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将损失降到最低;霍州市文明办组织全市文明单位志愿者120余人,来到师庄乡受灾群众安置点,开展爱心义诊、防灾知识讲解、免费理发等活动,舒缓受灾群众的紧张情绪;受灾乡镇(街道办)的干部群众不等不靠,有序开展抢修道路、抢收抢种、疏通渠道等灾后重建、自救工作,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没有一场风雨不会退散,没有一个晴天不会到来。经风历雨后的霍州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知道,只要众志成城,万众一心,迎难而上,共克时艰,筑牢防汛救灾的“铜墙铁壁”,就一定能打赢防汛救灾这场硬仗,守护共同的美好家园。(安建华 拜建霞


勠力同心 守护家园平安

——霍州市白龙镇防汛抢险救灾侧记

  86名灾情普查员深入一线,排查隐患;75名应急队员进村入户,抢险救灾;5支巡河队、15名地灾员24小时全员在岗,监测预警……

  9月26日以来,连续降雨,霍州市白龙镇10个行政村2194户5800人不同程度受灾,部分道路、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和农户住房受损。灾情发生后,该镇立即启动防汛应急预案,全民皆兵,全镇劝导搬离1161户3262人,加固修缮危房1318处,有效化解了汛情风险,实现了全镇安全度汛。

  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党旗在飘扬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面对突如其来的汛情,广大党员发扬“不畏疲劳、连续作战”的精神,身先士卒,奋战在防汛一线。

  他们闻令而动,全员上阵,精准施策,摸排危险点位,对山洪沟道、地灾点、危房户等防汛关键部位进行拉网式排查;他们筹集雨靴、加热器、食物等各类物资860件,奋战抗灾前沿……他们在防汛救灾中践行初心使命,将鲜红的旗帜插遍每个角落,他们用党性和行动筑起了防汛救灾的安全屏障。

  霍州市委常委、白龙镇党委书记王昕光一直奋战在防汛救灾第一线,日夜兼程,靠前指挥。汾河泄洪,他深入沿线各村,查看群众避险搬离情况,关心工作人员安危。10月6日,兆光电厂东侧108国道旁发生百米汾河坝冲毁险情,危及108国道交通安全,他亲临现场,集结抢险队员350余名、机械设备10余台、石块1000余立方米,经过11个小时紧张施工,成功化解了险情。

  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队员在行动

  面对严峻的防汛形势,白龙镇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防汛救灾作为当前第一任务。哪里发生险情,镇村干部、抢险队员就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处置。

  白龙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郭斌已经记不清多少天没能睡个囫囵觉了,连续熬夜成了家常便饭。除了排兵布阵,安排全镇防汛应急,他总是冲在抢险救灾第一线,山体滑坡、民房坍塌、泄洪预警等处处留下了他高大健硕的身影。

  10月6日,郭斌在半夜巡查中,发现桃临线后柏路段有一处山体滑坡,一辆出租车陷于泥潭被困山脚,形势十分危急,郭斌不顾个人安危踏进泥中,救出了司机。隐患排查时,郭斌发现白龙村一村民房屋后墙坍塌,成为危房,立即上门做工作劝其搬离,面对住户的不理解甚至是谩骂,他坚持原则,苦口婆心,最终和村干部成功说服其搬离别处。

  汛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人民的生命、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该镇密切关注雨情、汛情、水情变化,压紧压实责任,全面加强隐患排查,发现渗漏、滑坡、坍塌、裂缝等险情果断采取措施,对易生灾情地段设置明显预警标识,防止二次事故发生。对已经整治的隐患全面开展“回头看”,针对重点部位、薄弱环节,进行24小时不间断、全覆盖、拉网式巡查,确保出现险情第一时间处置到位。

  哪里有雨水,哪里就有温暖在流淌

  10月6日,霍州市下达汾河泄洪紧急撤离指令,白龙镇汾河沿线4村998户2973人、46家企业必须立即撤离,时间紧、任务重,工作人员连夜入户,做工作劝说搬离,各位亲朋好友及兄弟乡村于傍晚时分收留接纳了他们,群众安全了,洪峰顺利在白龙镇安全通过,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了保障。

  柳树腰村党支部书记田红萍忙防汛顾不上家庭和孩子,与村委会主任杨华峰一直在村里冒雨排查房屋隐患。下午出村的时候,发现进村道路足足有几十个立方岩土塌方,其他几条道路都不能通行,救灾物资进不来,村里的养殖户饲料也进不来,生产面临“断粮”风险,当时信号中断,不能与外界联系,田红萍立即组织在村的12名抢险队员锹挖肩扛,硬是用了9个小时挖出一条通道来,村民们的救命路打通了。凌晨4点,田红萍才冒着细雨回了家。

  勇搏洪流竞风流,不忘初心写忠心。白龙镇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干群一心,同舟共济,继续高度重视当前防汛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密切监视雨情汛情,落实落细各项应对措施,防范雨涝次生灾害,发动全社会力量,坚决打赢防汛救灾硬仗,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最大程度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让党旗在防汛救灾一线高高飘扬。

  记者 范韶华


风雨同舟 筑牢“红色堤坝”

——霍州市辛置镇防汛救灾一线见闻

  “叔、姨,赶紧收拾一下东西,跟我到安置点去。”这是10月6日晚,汾河洪峰即将来临时,霍州市辛置镇党员干部挨家挨户疏导群众转移时的一幕。经过两个小时的紧张工作,汾河沿线的708户1969人在洪峰到来之前全部安全撤离。

  10月上旬,受连续强降雨天气影响,汾河流域干支流涨水明显,出现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强秋汛。此次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大的降雨天气使部分汾河辛置段河水发生倒灌,部分道路发生沉陷、山体出现滑坡、居民房屋发生倒塌,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霍州市辛置镇党委、政府闻“汛”而动,向“险”而行,严阵以待,尽锐出战,调集全镇各方力量,广大党员冲锋在前,投入到防汛一线,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他们坚定的步伐、全力以赴的身影成为雨中最美的风景。

  “先锋”的身影 沧海横流党旗红

  霍州市部分区域出现不同情况灾情,在此紧急关头,霍州市召开防汛抢险工作部署会,市领导亲自挂帅,奔赴一线现场指挥防汛抢险工作。霍州市委组织部向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发出了在防汛救灾中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倡议。辛置镇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积极响应倡议,在防汛救灾中挺身而出,坚持“一个都不能少”,彰显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一个党组织就是一座战斗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汛情发生后,辛置镇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及时启动应急响应,不断将关口前移,将防汛临战指挥部设立到防汛一线,坚持党政统一领导,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和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任指挥长,分管国土、水利、安全的班子成员为副指挥长,其他班子成员、各基层站所负责人、企事业单位负责人、村(社区)“两委”主干为成员的防汛临战指挥部,党政同责,齐抓共管。与此同时,不断将村(社区)“两委”干部、党员、人大代表、网格员、热心群众等进行吸收融合,壮大防汛临战指挥部,确保全镇防汛工作形势持续稳定向好,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抢险救灾,见证着初心使命。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啥是为群众办实事?就是要危难之时显身手、急难愁盼解危局。”辛置镇党委书记乔宝山深有感触地说。

  国庆期间,辛置镇机关干部集体主动放弃休假,工作在防汛一线。辛置镇党委书记乔宝山,辛置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成彩梅在汛期每天工作到凌晨,带领各路人马开展敲门行动,一路仔细查看、一路耐心嘱咐,对所辖区域的重点地段、重要河道、危险房屋等进行全面检查,在工作中部署、在部署中落实,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和基层干部的担当。

  风雨中,他们深入一线、靠前指挥,为百姓撑起“平安伞”,让百姓安心、放心、暖心。

  “温暖”的身影 为谁辛苦为谁甜

  房屋是否安全、百姓是否安全、山体是否会滑坡、道路是否会塌陷……这些担忧跑进了辛置镇干部的心头。

  汛情就是命令,救灾就是责任。他们根据防汛工作总体部署迅速投入防汛抢险救灾,紧盯汛情发展、制定应急预案、道路受阻的及时清除阻碍、道路受损的及时修复路面、边坡垮塌的及时安全围挡、在微信群发布公告提醒群众做好防御工作、设立警示牌、发放告知书、冒雨对辖区老旧危房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对居住危房、险房的居民进行劝说撤离、协助转移……

  10月3日凌晨,正在辛置社区排查安全隐患、撤离群众的杨学义、郭文俊、武伟华、朱振南等工作人员因突降暴雨,被困在矿区棚户区,前方是温暖的家,后方是广大受灾群众,他们想也不想,继续冒雨劝离,为的是确保群众的生命安全。

  10月5日凌晨,辛置矿矸石山发生滑坡,山下不远处还有几十户居民尚未搬离,辛置镇的工作人员,冒着暴雨,不顾危险,争分夺秒劝离受灾群众。当辛置镇党委副书记王志鹏敲开一户大门后,义无反顾地背起行动不便的老人,踩在满是泥泞的小路上,一步一步把老人背离了危险区域,身后就响起了山体滑坡、坍塌声……

  面对群众的不理解,辛置镇工作人员本着“宁听骂声,不听哭声”的原则,牢牢守住一切为了人民的底线。为了搬离群众的人身安全,辛置镇委托物业公司对搬离群众房屋进行了断水断电,防止群众在危险期回迁。但是一些群众依然集体到镇政府、村(社区)要求送水送电,辛置镇工作人员一遍遍耐心讲解、劝导,稳定群众情绪……

  风雨中,他们挥洒汗水、披星戴月,把为民服务落到实处,用责任与担当构筑起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红色堤坝”。

  “实干”的身影 危难时刻显本色

  在强降雨中逆行、在黑夜中坚守、在防汛一线奉献……辛置镇的女同志们巾帼不让须眉,主动请缨,进村入户开展“温柔”攻势,通过和女主人拉家常、嘘寒问暖的方式,讲政策、诉真情,发动妇女同志带动家庭成员走出小家,保全大家。

  辛置镇副镇长张艳霞连续多日奋战一线,感冒得不到及时治愈,转为气管炎,仍然坚持与同志们一起防汛救灾。

  在动员汾河沿线居民撤离工作中,郭庄村村委会主任刘华兵由于连夜操劳,饮食不规律,突发胃痉挛,疼痛难忍,豆大的汗珠混着雨水一起淌落脸颊,但他仍然坚持到最后一户群众安全撤离后才被人搀扶着送去了急诊,这种忘我的精神正是辛置镇广大党员干部的缩影。

  在辛置镇董家庄村党群服务中心安置点,镇、村干部为受灾的群众支好了床,铺好了被褥,煮了热气腾腾的饺子……

  “危难时刻显本色,紧要关头看担当。水不退,人不撤!坚决打赢防汛救灾保卫战。”这是辛置镇党员干部的心声。

  截至目前,辛置镇对危险区域、26个地灾点、5个隐患点、各危险路段、老旧房屋均设立了警示标志,封闭或管控涉水公路路段5处、桥梁3处,合计设立警示标志260余处;累计出动2194人次,全天候循环排查,排查6033处房屋、全部路段、地灾点,安全转移各村(社区)群众1182户3012人;在安全排查、施救群众、清障作业中,动用大小机械20余台,清障252处,保障了人民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

  风雨中,他们不畏艰难、全力以赴,在防汛一线闪光。在沟边、在水毁路段、在受灾群众家中、在避险安置点、在每一个需要的地方,辛置镇党员干部身影随处可见,这群“可爱的人”默默守护着父老乡亲,默默发挥模范作用,用奉献践行承诺,用奉献筑起守护群众的钢铁长城。

  记者 范韶华


  图片由霍州市委宣传部提供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