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西县农村人居环境“六乱”整治百日攻坚专项行动纪实

2021-10-16 11:00:1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汾西县农村人居环境“六乱”整治百日攻坚专项行动纪实

交通沿线 绿化美化

师家大院 古韵之美

高速出口 风景怡人

农户庭院 洁净卫生

村庄街道 整洁有序

乡村要道 宽敞靓丽

富民强县 美好汾西

  这是一次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专项行动;

  这是一项党委政府组织、行业部门牵头、乡村上下联动、各方协同合作的共治之举;

  这是一场着眼长远、力求长效,以制度保障促进农村环境整治和乡风文明建设持续化推进的深度治理。

  自农村人居环境“六乱”整治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汾西县认真落实省、市“六乱”整治工作部署,闻令而行,迅速反应,以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为导向,以乡村总体规划为引领,以提升村容村貌打造生态宜居为主攻方向,全县发动、全民动员、全域推进,有力、有序、有效地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一个个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正在形成。

  高位部署 强力推进

  汾西县地处临汾市北部,吕梁山南麓,辖5镇2乡1个社区,总人口10.4627万人,有86个行政村484个自然村,其中农村人口54187人。2020年2月27日,汾西县退出贫困县,如期脱贫摘帽。

  站在新起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成为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农村“六乱”整治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和保障。

  5月26日,汾西县召开“六乱”整治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动员部署会,农村“六乱”整治工作由此铺开、全面推进。

  整治行动伊始,汾西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政府县长任双组长,县委副书记、政府副县长为常务副组长,县委政府各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专项行动领导小组。按照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制定印发了《汾西县农村人居环境“六乱”整治百日攻坚专项行动方案》和《汾西县农村人居环境“六乱”整治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实施细则》。

  该县将这次整治行动作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具体行动,坚持党政主导、统一指挥、分工协作、合力攻坚的工作机制,强化统筹协调,细化工作举措,横向配合,上下联动,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以乡镇为战、以村为体、以户为基,聚焦交通沿线、村庄街巷、农户庭院、田间地头等重点区域,通过“拆、清、整、绿、建”五措并举,彻底治理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扔乱倒等突出问题,着力打造干净整洁有序的农村人居环境。

  多措并举 治乱有力

  6月2日,团柏盛之源环境建设有限公司正式运行,这是团柏乡委托第三方公司对农居环境实行公司化管理和市场化运作的有效探索。

  整治乱堆乱放、清运积年垃圾、定时定点定人清扫,该公司首先在上团柏村、下团柏村、枣坪村、茶房村、仁马村开展日常化农居环境管护。

  “村子环境日渐变好,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和自觉意识也在提高,家禽圈起来,房前屋后收拾利索,群众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对这次整治取得的成效,团柏乡副乡长薛建文深有感触。

  在这次农村人居环境“六乱”整治百日攻坚专项行动中,汾西县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层层推进,环环相扣,推动整治行动取得实效。

  领导包联引领干。实行县四大班子成员包联乡镇工作机制,副县级领导深入包联乡镇调研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通过联合办公、现场办公等方式,传导工作压力,督促问题解决。

  督查考核倒逼干。县专项行动领导小组成立了考核督查组,考核督查组下设四个考核小组,考核小组成员由相关成员单位副职组成,负责对全县5镇2乡1个社区86个行政村,督导、抽查、评比、验收、筛选典型案例、通报推动等工作。考核督查小组每周一、周四针对性地对定点乡镇进行全覆盖、地毯式督查,对督查出的问题及时向乡镇反馈,乡镇领导签字认领后,限期整改落实。每周五向县专项整治办公室汇报督查评价报告,结合两次督查情况,对督查乡镇评分。办公室及时向县领导、相关乡镇通报督查发现问题以及各乡镇工作排名。对发现问题,督查小组跟踪落实整改情况,直至销号。通过督查考核营造了“等不得、慢不得、落后不得”的工作氛围。

  建立清单销号干。镇、村、组三级干部主动深入,对所辖区范围进行拉网式全面摸排,并建立了详细的“三个清单”,把存在问题具体化、措施细致化、责任明确化,根据台账实行销号整改。

  广泛宣传推动。自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汾西县设立广播电视宣传专题专栏2个,利用县融媒体宣传平台宣传27次,利用微博、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发布信息80余条,曝光“六乱”行为32余起。利用村庄广播每日定时循环播报,多形式进行宣传,发放宣传资料30000余份,动员全县20714农户自觉主动参与进来,营造了政府组织、群众参与、齐抓共管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氛围。

  此外,各级基层党组织通过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开展“治六乱 靓家园”助力乡村振兴行动主题党日、“我家整洁我光荣,我村美丽我骄傲”“美丽庭院评比”等系列活动,实现了群众从“要我治”到“我要治”的根本转变。

  长效机制 巩固成果

  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既要立足当前、稳扎稳打,又要着眼长远、久久为功。汾西县把实施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和持续巩固治理成果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治理成果,促进群众观念转变、习惯养成,避免边整治边反弹,确保实现村庄干净、整洁、有序,常态化、制度化、持续化,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稳定改善。

  交通沿线整治方面:建立了农村路域环境整治与管护长效机制,厘清了各乡镇、各村委管护的农村公路里程,制定考核办法,真正做到县有路政员、乡有监管员、村有护路员的县乡村三级路长制农村公路养护机制。

  村庄街巷方面:建立了环境卫生网格化管理制度,设立专职卫生监督员和卫生清洁员岗位,落实岗位职责。组织村民积极参加公共环境卫生整治,实行门前门后“三包”责任制,利用光伏收益等村级资金,调动他们的劳动积极性。针对整治重点、难点,集体研究,限时解决,营造了大干、实干的良好氛围。

  田间地头方面:一方面加强监管,对村民进行宣传和引导,建立“谁生产、经营,谁回收;谁使用,谁交回”的废弃农膜农药回收处理体系;另一方面加强和村内联动机制,采取不定期的明察暗访,建立动态管理制度。

  农户庭院整治方面:各乡镇通过制定户内户外卫生标准、卫生评比方案,成立了以村民代表、村“两委”干部、包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为成员的卫生评比考核组,按照评分标准进行打分评比,评出卫生示范户、卫生文明户和卫生最差户,并在村公示栏进行公示,逐步形成“户户比洁净、家家讲卫生”的浓厚氛围。

  示范引领 焕然一新

  一条旅游公路从师家沟村穿村而过,公路两旁绿树成荫,再过两个月,文化墙绘及各类别致的造型设计将把这条公路点缀得愈加明媚动人。

  汾西县城东南5公里的僧念镇师家沟村在清朝就享有“天下第一村”美誉,近年来,该县高站位谋划,逐步挖掘师家大院旅游文化价值,不断对景区进行保护性提升改造,提高景区的整体游览价值。

  “这次农村‘六乱’整治使景区的交通、餐饮、住宿等配套服务性设施都有很大的提升,是景区开发规划变为现实的基础。”师家沟村党支部书记刘武健介绍。

  走进58岁的师文贵家的农家小院,农具在偏房摆放有序,柴堆、煤堆码放整齐,就连园子里种的各类蔬菜也长势喜人。师文贵欣喜地告诉记者:“如今,村里正在修下水管道,我打算把旱厕改成冲水厕所,现在村里搞旅游,我这几孔窑洞正计划改造成民宿。”

  开展环境整治,依托自身旅游资源发展农村经济,师家沟村成为全县农村“六乱”整治的示范和标杆。事实上,在这次专项行动中,汾西县确定了14个率先在农村环境“六乱”整治工作中先行先试的示范村。

  后加楼村改造公厕4座,修缮巷道街道1000平方米,制定了乡村规划;太阳山村投资250万元对人行道硬化约1000平方米,栽植国槐600余株,新建一座小广场,两座高标准公厕,建设青砖琉璃瓦墙1000平方米,修复了古门楼;对竹村、下庄村以治脏、治乱、治污为突破口,对村庄街巷、农户庭院进行清理;和平村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行动,修建文化活动广场及公厕;张泉村进行主干道亮化……

  创亮点、破难点、树标杆。各村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开展“六乱”整治与示范村创建工作,并通过县级集中观摩学习,达到了以点带面的效果,扭转了“政府干,群众看”的局面,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六乱”整治百日攻坚期间,汾西县共投入资金950.34万元,宣传发动农民参与20714户,整治交通沿线219公里,消除交通隐患149处,清理各类垃圾3506.3吨。

  农村人居环境“六乱”整治百日专项行动,彻底治理了汾西县的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扔乱倒、乱圈乱占、乱贴乱画等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突出问题,教育引导农民群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文明生产生活方式,总结推广了一批能借鉴、可复制、管长远的创新做法和体制机制,汾西县打造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目标正在一步步成为现实。

  记者 李卫红

  图片由汾西县新闻网络中心提供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