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奋进之姿” 拼出“崛起之态” ——襄汾县西贾乡实干担当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2021-12-03 10:28:43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西贾乡召开党政领导班子会议,认真学习上级领导讲话精神

宽敞、整洁的党群服务中心,乡村两级干部共谋发展

邹红丽向大家传授清洁能源使用经验

郭店展新颜,处处皆美景

焕然一新的郭店村让柴冬梅高兴不已

西毛村村民在合作社的蔬菜大棚里辛勤劳作

李玉霞和小孙子在家中享受清洁能源带来的温暖

梁俊华对新上任的村“两委”干部赞不绝口

  临汾新闻网讯 初冬时节,寒气阵阵,可走进西贾乡,记者看到的却是一派欣欣向荣的场面,感受到的是干事创业的滚滚热流:

  一个个村庄里,街道干净整洁,基础设施完善升级,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日益增强;

  一处处农家小院里,村民在暖和的屋子里享受着清洁能源带来的舒适;

  一座座温室大棚里,一颗颗圆滚滚的西红柿长势喜人;

  一个个基层党组织,换届选举后焕发出奋楫争先的勃勃生机……

勇于担当

树起工作“高标杆”

  村“两委”换届选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清洁取暖、疫情防控……这段时间,事情多、任务重,各乡镇都进入了鏖战期。可在西贾乡,清洁取暖安装任务率先完成、村“两委”换届选举试点工作圆满完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各方面工作扎实推进……人们不禁要问,西贾乡为什么几项工作都能走在全县前列?这一份份漂亮的成绩单背后,支撑西贾乡的到底是什么?

  张斌,西贾乡党委书记,多年的基层工作磨砺出他超越年龄的沉稳。在他的心中,一个基层党委书记,最为重要的政治品格就是坚定的信念和勇敢的担当。“哪项重点工程不是难啃的硬骨头?哪项工作不会遇到困难?如果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发展肯定无从谈起。而要啃下这些难啃的骨头,靠的就是党员干部‘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担当。”

  抓党建,带队伍,不怕事,敢担当,在张斌这里不是一句空话。以上率下、靠前指挥、做给大家看、带着大家干的工作作风,是与张斌共事后,大家的一致看法。“张书记是我们乡里干的最多、加班最多,最忙最累的那个人。换届选举期间,他事必躬亲、言传身教,每天带领我们深究一条条政策、排解一个个难题、研判一个个人选、推演一道道程序,经常忙到凌晨两三点,一干就是十几天不着家。”乡党委副书记黄泽宇说。

  张斌带动大家打造出了一个坚强有力、团结奋进的班子,锻造出了一支敢打硬仗、敢于胜利的队伍。蓬勃向上的朝气、攻坚克难的勇气、争先进位的锐气,体现在西贾乡每一位党员干部的身上。

  温雅瑞是西贾乡的党委副书记、乡长,看似柔弱,实则韧劲十足。从市直单位到乡镇干部的角色转换,让她时刻感受到振兴一方经济、维护一方稳定的重任。“说实话,来到基层,许多个晚上我都睡不踏实,心里装的事太多。不敢有一点儿的懈怠,百姓的事就没有小事。”就连大年三十晚上,她都舍下一双幼小的孩子,与同事们一起坚守在岗位上。

  领导干部冲在前、干在先,形成了“头雁效应”。在他们的带领下,越是困难就越要担得起责、扛得起事,对认准的事情、决定的事项和部署的工作,即使冒着风险、顶着压力也要干,成为西贾乡所有党员干部的共识。

“马上就办”

交好清洁取暖新答卷

  初冬的清晨,在南李村的一处农家小院里,李玉霞正陪着3岁的小孙子在家里玩耍。厨房里的壁挂炉调到了38摄氏度,家里暖暖和和。“我们家2018年安上了壁挂炉,今年是第4年了,10间屋子都装了暖气片,比以前烧锅炉取暖,方便、干净得多。”

  与李玉霞一样觉得清洁取暖方便的,还有同村的邹红丽。她的丈夫是村里出了名的能工巧匠,去年他们在网上购买了水暖空调,对家里的暖气片进行了改装,不仅美观,而且加热快、用气省。“我们改装以后,把壁挂炉温度调到40多度,家里就20多度了,费用也不高,去年3个月家里取暖带做饭才花了2000多。”

  “用天然气干净也方便,今年我们南李村有不少人安装,用新能源的是越来越多了。”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董敏卓这样说到。

  其实不只是南李村,整个西贾乡今年已累计安装天然气322户,安装任务率先完成。这不凡的成绩,是西贾乡早谋划早行动结出的珍贵果实。

  考虑到今年是换届年,后半年换届选举和清洁取暖会形成交叉之势,难免影响工作进度。早在4月份,西贾乡党委政府就开始谋划清洁取暖工作,之后全乡划分了任务量、倒排了工期,建立了每日工作汇报制度。乡党委政府与19个村的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签订了责任状,明确了每村每周的工作任务量,并将每周任务的完成情况与村干部和包村干部的绩效考核相挂钩。对于未完成周任务的村干部和包村干部,主要领导及时进行谈话,精准把脉问诊、解决问题,并安排包村干部和村干部利用周末“补上功课”。“煤改气任务必须完成”的底线意识牢牢扎根在全乡干部的心中。

  细微之处暖人心。对于有顾虑的群众,西贾乡的包片领导、包村干部、村干部及时组成入户小分队,用最通俗的语言、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答疑解惑,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多次,他们行动坚决、作风踏实;对于不会操作的老人,村干部会帮助他们调试好设备,老人们只需要学会“一键开、一键关”的操作即可。贴心的服务、积极的态度打开了群众的心门,也保障了清洁取暖工作顺利推进。

“绣花功夫”

选好群众“当家人”

  街道干净整洁、冬青郁郁葱葱、党群活动中心美观敞亮、文体广场设施齐全,这是如今的郭店村给人的第一印象。但说起曾经的郭店,村里人却是一阵唏嘘。“垃圾堆得乱七八糟”“脏乱差在县里都挂了号”“信访接二连三”“支部大队杂草丛生,进去像进了‘聊斋’”。曾经的村子让村民有诸多不满。

  群众不满意,就要改。新上任的“两委”班子,深深地感到了肩上的责任与压力。“一上任,我就带着我们班子成员、小组长清理卫生、整修党群服务中心和文体广场,上任一个多月就干了一个多月。”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梁勇新笑着说道。

  切切实实把郭店村建设好,是新上任的“两委”班子的一致想法。69岁的李海水劳动后累得腰酸腿疼,但心里很乐呵。“既然群众选上咱了,咱就得兑现承诺。只要是有利于郭店村的,我们班子就得拧成一股绳加油干。”

  担当实干的“两委”班子赢得了村民的一致夸赞。“村容村貌变化很大,街道干净了,文体广场的器材换新了,我每天下午都带着小孙子去玩,心情都变好了。”说起村里的变化,柴冬梅心里由衷的高兴。“以前我们村的事情,干部过问得很少,现在干部们大事小情都能抓到点上,一心为群众办事,都带着头干。”68岁的梁俊华觉得如今的村子美了不少。

  “明年,我们准备建设高标准农田、硬化村里的道路,把我们的村子建得更好。”梁勇新已经有了下一步打算。

  与梁勇新一样新上任的贾龙腾是义顺村的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虽然只有32岁,但部队的经历让他干起活来丝毫不含糊。

  上任不长的时间里,他带领“两委”班子自筹资金15万元,硬化了村里的两条主路、整修了积洼地带,新建了沥青篮球场,安装了健身器材,义顺村的党群服务中心焕然一新。“既然选了我,就要实实在在地干。我要接纳老百姓的意见,赢得大家的支持,然后带着大家评上乡里的示范村。”贾龙腾还想着发挥村里法律能人的作用,以支部为支点,为村民普及法律知识、解答法律疑问。眼下,他正在筹划着组织村里的能人集资修建人民舞台和公厕,更好地满足群众的生活需求。

  为了选出像梁勇新、贾龙腾这样一心为民干事的“领头雁”,真正的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西贾乡一方面做好分阶段业务培训工作,提前谋划思路,组织由分管领导和有实战经验的领导干部组成的5人研判小组,找准带头人,拆分时间节点,吃透法律和文件精神,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谋划、找准对策。另一方面,强化基层党组织对村委换届工作的领导,在各村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和选委会会议时,乡党委均派领导干部到会指导。同时,明确分工、压实责任,严谨组织现场选举,真正把牢选举程序关,规避漏洞,让选民群众认可选举,保证选举前后村情平稳。截至10月21日,西贾乡的选举工作全面结束,圆满完成了村“两委”换届试点工作,百分百实现村“两委”主干“一肩挑”,为全县全面开展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积累了经验、提供了示范、打造了样板。

久久为功

奏响乡村振兴最强音

  虽已是冬季,但西毛村森峰蔬菜大棚农业合作社的8个大棚里,却是一派春意盎然。正在棚里忙活的大棚负责人李森峰开心地说:“再过一个月,这茬西红柿就要上市了,现在的价格好,每斤两块多,如果过段时间,价格不落,这一个棚就能有不少的收入。”这些收入,也能带给脱贫户更多的收益。

  李森峰是西贾乡的党员致富带头人。去年,他利用43.26万元扶贫资金建起8个标准日光温室大棚,每个大棚占地2.5亩,主要经济作物是西红柿,调产作物为黄瓜。每年给贫困户的保底分红是4.4万元,惠及24户贫困户,市场行情好时,还有额外分红。去年24户贫困户每户分红1850元,今年15户脱贫户和三类户每户分红2960元。这是西贾乡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一个有力举措。

  今年以来,西贾乡坚决扛起巩固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的主体责任,持续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的核心指标,逐项逐条对照上级工作要求抓好问题整改,因村因户施策,认真谋划产业扶贫项目。除了注重挖掘党员致富能手外,“保底+分红”的收入分配模式和“产业收益+产业带动”的发展模式,也带动了周边脱贫户的就业。同时,西贾乡积极争取到两个产业扶贫项目,拓宽了就业渠道,增加了脱贫户收入,实现了从“脱贫”到“致富”的大跨越。

  “精神扶贫”助力脱贫攻坚同样重要。安咸平村是全乡脱贫户最多的村,促进脱贫群众精神上的脱贫是村里的重点工作。几天前,一座投资32万元、100多平方米的人民舞台开工建设,明年,村里的老百姓们就可以在这里开展文化活动,持久的脱贫致富动力将被激发出来。

  面对今年全县遭遇的有记录以来的最强秋汛,西贾乡主动作为、扎实做好脱贫户、水毁项目等排查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全力打好防止因灾返贫致贫的硬仗。

  这两天,西贾乡的范金希两口子心里舒坦多了。今年的强降雨造成他们家6间房屋后墙地基下沉,这让两口子心情很是沉重,家里的主要收入就是地里的庄稼,还要供养两个上大学的孩子,经济负担很重。就在这时,西贾乡的乡村两级干部第一时间对受灾房屋进行了紧急排查,范金希的房屋被县上的鉴定队鉴定为C级住房,并迅速给出了修缮方案。前两天,房屋修缮完工并顺利通过验收,范金希两口子的心这才放下来。

  说起这次灾后重建的过程,老范的妻子动情地说:“咱农民一辈子盖次房子不容易,要是塌了,再修就修不起了。这回真是要感谢乡里和村里的干部,书记、分管领导都上门跑了好几次,具体分管的干部,还让我把电话、微信都加上,积极帮我联系各个部门,一块商量咋办。真没想到这么快房子就修好了,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党的好干部。”

  在西贾乡,像老范两口子一样得到房屋快速修缮的还有4户,11月20日前,他们的房屋修缮工作已全部完成。

  在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西贾乡发扬务实作风,按照“真实、可靠、准确”原则,细致扎实开展灾后房屋受损情况摸排统计,确保“一户不漏、应统尽统”,第一时间对需要修缮的危房住户细致解读灾后修缮重建政策,协助办理相关申请,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快速出具鉴定意见和修缮方案,倒排工期,加紧施工,确保了群众早日安居、温暖过冬……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我们基层的党员干部更应该永葆昂扬的奋斗姿态,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拼劲,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干劲,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以‘争先、进位、崛起’的使命感,在全方位推动全县高质量发展中贡献西贾智慧和力量。”西贾乡党委书记张斌充满信心地说。(李洁 郭帆)

     

责任编辑:姚建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