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在希望的田野 ——霍州市奏响乡村振兴最强音

2021-12-04 13:42:16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霍州市委书记李强在师庄乡调研脱贫攻坚后评估和乡村振兴工作 晁 琰 摄

霍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李青雁调研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情况 王剑锋 摄

锣鼓震天响

田园景怡人

乡村换新颜

民居凝乡愁

  临汾新闻网讯 传统古村落在保护中振兴,留住乡愁;红色教育基地在开发中“激活”,遍地开花;美丽宜居示范村在连片中建设,风生水起……寒冬时节,行走在霍州市乡村田野,伴随着令人陶醉的乡土气息,一幅幅美丽宜居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一排排青瓦白墙的农家院落如水墨画般隐身在一个个村庄中;一条条干净整洁的村巷道路如五线谱般奏响了乡村振兴的动听旋律;一个个各具魅力的“美丽乡村”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

  “十四五”开局之年,霍州市持续强化“军令状”“交总账”意识,高位推进,高压传导,扛牢责任,落实精准方略,下足绣花功夫,把乡村振兴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推动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起来,全力接好脱贫攻坚“接力棒”,加快“接力跑”,推动乡村振兴行稳致远,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谱好“体制曲” 实现政策无缝衔接

  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打好乡村振兴“组合拳”,才能使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该市出台《霍州市关于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方案》,继续发扬脱贫攻坚精神,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姿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安排部署,召开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集中排查工作部署会,对12个乡镇、街道办的分管领导暨信息员进行培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月例会按时召开。按照通知要求,对于因灾需要纳入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的“三类户”,可先进行救助,后履行相关程序。同时,充分利用乡镇包联干部、“第一书记”、帮扶工作队等力量对该市1467户3244人的脱贫户和114户277人的监测对象进行逐户逐人摸排核查,霍州市政府办、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应急局等职能部门在信息比对和数据上报上做到了精准及时;将因灾产生的新的15户33人监测对象及时纳入监测系统,对搬迁出来的受灾群众进行妥善安置,充分利用全民健身中心、村委会集体用房、闲置农房等进行灵活安置,并及时发放米面油等生活物资及棉衣棉被、取暖设施等御寒物资,确保吃得饱、穿得暖。通过精准监测预警,确保了受灾脱贫户及监测对象都能够第一时间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

  为全面做好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工作,该市成立了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工作专班。专班以乡村振兴服务中心为主体,工作人员全部为相关部门、单位抽调的业务骨干。

  结合后评估工作要求,专班设立了综合协调组、政策资料组、检查督导组等内设机构,分别负责后评估工作协调、资料收集整理、基层检查督导等方面工作。自成立以来,专班严格执行集中办公和早部署、晚研判工作机制,每天早上8点准时开展集中学习和早例会,认真学习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和后评估政策文件,并对各工作组任务进行安排部署,确保做到工作清晰、任务明确、推进有力。同时,严格落实问题“不过夜”原则,当天发现问题,当天分析研判,确保当天解决,有力地推进了后评估各项工作深入开展。

  在政策衔接上,该市制定下发《关于调整优化后“四个不摘”政策举措的责任分解方案》《关于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方案》《关于建立健全全市扶贫项目资产规范管理和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进一步健全完善了脱贫攻坚各项制度机制。专班根据后评估工作重点,专门编制了《霍州市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考核评估基础资料清单》,详细列出后评估所需33类基础资料,要求相关部门单位及时准备、限期完善。

  在队伍衔接上,严格落实驻村工作队员、“第一书记”属地在编管理,严格执行考勤、请销假、工作日志、定期报告等制度;启动脱贫攻坚帮扶工作队优化调整工作,帮扶工作队由现在110个调整为50个,帮扶工作效能进一步提升。为确保后评估工作任务有效落实,专班组织了四个督导组,采取“四不两直”办法,进村入户开展督导工作,集中检查“两不愁三保障”、基础资料、户容户貌、住房安全、政策知晓等方面工作情况,发现问题不足,及时反馈下发,要求有关乡镇、街道办和部门限期整改,并及时上报整改材料。

弹好“产业曲” 激活乡村造血功能

  今年以来,霍州市对脱贫群众“扶上马、送一程”,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有效促进了乡村振兴工作的深入开展。

  为有效促进返乡农民工、在家劳动力就业,该市采取扎实有效举措,加大产业就业扶持力度,全面推进稳岗就业工作。动态排查摸清底数,由各乡镇(街道)具体负责,对脱贫人口劳动力持续进行走访摸排,全面掌握人数、计划外出务工等信息,建立台账,动态管理;大力促进返岗务工,以省外返程返岗、外出务工人员为重点,推动有县外及省外就业意愿的返乡脱贫劳动力人口通过客运、自驾等渠道尽快返岗复工、外出务工,截至目前,省外务工297人、省内县外务工214人,县内务工639人;有序开发公益岗位,充分发挥公益性岗位就业保障作用,各乡镇(街道)整合资金开发适合贫困劳动力特点的保洁员、护林员、护路员等乡村公益性岗位,帮助自身难以通过市场就业的建档立卡就业困难人员通过公益性岗位兜底就业,截至目前,已安置公益岗就业人员23人;同时持续加强“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脱贫人口稳定就业能力;雨露计划共资助83名困难学生,发放资金24.9万元;资助6名困难大学新生,发放资金3万元,确保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有的放矢。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该市强化对已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的金融支持,科学谋划乡村振兴项目编制,建立健全项目库,明确工作重点和资金投向,开展产业培育、就业帮扶的金融服务,重点支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做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持续增加涉农信贷总量,推进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盘活农村资金、资产、资源,培育壮大具有霍州特色的主导产品、支柱产业和特色品牌,推动构建霍州市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截至目前,已完成2021年400万发放任务,做到了应贷尽贷,不断增强巩固脱贫成效的内生动力。

奏好“生态曲” 美化乡村人居环境

  “街巷美、庭院美、田园美、环境美”“垃圾分类、从我做起”“文明健康、有你有我”……走进霍州市南环路街道办事处红崖堡村,映入眼帘的是美丽的新家园。一面面色彩艳丽的文化墙,成了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墙壁“讲”出的故事生动有趣、意味深长,引得过往村民驻足。

  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必须从外部环境入手,但更需要提升内部环境。该市将乡风文明同人居环境结合起来,深化乡村治理,繁荣乡村文化。红崖堡村结合“六乱”整治,开展了“传承好家风、争当文明户”评选活动,成立文明办,动态评比星级文明户,对符合星级文明户标准的,及时挂牌,对不再符合星级文明户标准的星级文明户,及时摘牌,在全村形成了文明户评选“你追我赶、争先恐后”的良好氛围,以好家风带动好村风,好村风涵养好民风,为培育文明新风、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

  红崖堡村党支部副书记邢英俊告诉记者:“开展文明户评选活动以来,通过入户查看现场打分,进行星级文明户评选,村民们形成了比、学、赶的浓厚氛围。目前,全村375户中五星级户达到了200户。”

  在战略规划上,该市成立了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的“六乱”整治领导组,并组建了“六乱”整治办公室和4个工作小组,抽调了4个考核组和1个巡回督查组,一月一评比、每周一通报,形成党政齐抓、乡镇为主、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同时,夯实整治责任,聚焦交通沿线、村庄街巷、农户庭院、田间地头等重点区域,以“五有五无四实现”为标准,“拆、清、整、绿、建”五措并举,坚决消除“六乱”突出问题,推动全市农村人居环境实现了大的提升。霍州市委、市政府对整治工作高度重视,霍州市委书记李强,霍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李青雁多次深入乡镇调研指导,通过听取汇报、实地查看、召开专题会议等方式,对重点区域所涉及的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扔乱倒等突出问题整治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在政策措施上,该市坚持典型引路,着力打造一批示范村、样板路,以点带面,辐射带动,进一步调动农村居民建设美丽乡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助力乡村振兴。霍州市南环路街道办事处锚定“一线四路八网”整治目标,按照“三定”制度(定岗定责定时),实施“六化”措施(多元化宣传、常态化收集、网格化保洁、特色化整治、规范化管理、公司化运营),坚持“五动”原则(办村联动、两委带动、党群齐动、全民发动、督导推动),倡导“垃圾不落地,全民共参与;垃圾不落地,干群齐努力;垃圾不落地,家园更美丽”的文明风尚,营造农村整治“六乱”浓厚宣传氛围,让“共创、共建、共享”根植人心,立竿见效。李曹镇探索总结出了“1345”工作思路,即用好乡村振兴这一统领,激活党员、干部、群众三股力量,突出交通沿线、村庄街巷、农户庭院、田间地头四个重点,实现街巷干净整洁、道路规范有序、沟渠清澈顺畅、庭院环境优美、田间阡陌繁茂五个目标。

  在体制机制上,该市坚持抓亮点打造,以发展乡村旅游(红色文化、传统古村落、康养资源)为抓手,带动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提升,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

  企业化发展:围绕国家传统古村落许村,投资5000余万元打造晋南民情风俗体验园项目,用历史记忆、传统文化推动乡村振兴;投资3.7亿元建设贾村文化旅游开发项目,打造集田园综合体、精品民宿、研学营地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村。

  规模化发展:围绕党史学习教育50+教学点,打造红色教育打卡地、全域骑行目的地和乡愁记忆体验地;陶唐峪乡义城村“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试点建设和李曹镇5个村美丽乡村集中连片建设,打造美丽宜居示范村。

  特色化发展:利用七里峪优越的自然条件,积极推进霍氏文化产业园建设,发展七里峪森林康养基地,目前已修建旅游公路37.5公里,慢行步道13.5公里,客运站和游客服务中心各1座,停车位600个,高档旅居别墅18栋25套,国际狩猎场1座,各类民宿、农家乐20余家;观堆村卧牛山滑翔伞基地,将体育事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相结合。

唱好“合力曲” 提升乡村振兴成色

  机器轰鸣,打夯、垒围墙、土方平整、测平整度等各个工序有条不紊……时下,室外已是风冷天寒,但师庄乡冯南垣村受损房屋修缮重建的施工现场仍是热火朝天。工人师傅们正铆足劲儿,赶时间、抢进度,全速推进施工进度。

  10月上旬,霍州市遭遇了强降雨灾害,多地农房受损严重,农村基础设施、农民群众生产生活设施等遭到严重损毁,农作物受灾严重,给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带来了新的风险和挑战。面对来势汹汹的灾情,霍州市委、市政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聚焦群众关切,科学规划,精心制定方案,高效有序地推进因灾受损房屋修缮重建各项工作。

  冯南垣村是霍州市受灾最为严重的村庄。师庄乡迅速成立了灾后重建工作专班,及时调度核查灾情,科学制定工作方案,分类分村统筹抓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同时,配合霍州市住建局专业鉴定人员对村内房屋进行鉴定。目前,全乡各村均已完成房屋受灾等级鉴定,并建立了“一户一档”管理制度,明确了农房受损家庭情况、受损情况,做到了程序公开、补助对象公开、受损情况公开、补助金额公开“四公开”。特别是跟进比对相关名单,逐户确认脱贫户、监测对象、农村低保户、低保边缘家庭等身份信息,严格按照程序要求做好认定工作。

  自从灾情发生以来,霍州市委书记李强和霍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李青雁等领导干部隔三岔五就会来到村里,他们实地查看房屋受损情况,在嘘寒问暖、倾听受灾群众意愿的同时,对照施工规划图与项目负责人、相关部门、村干部交流探讨,针对项目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现场办公,协调解决。

  该市对因灾需要纳入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的“三类户”,先进行救助,后履行相关程序;“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敢于迎难而上、救灾一线主动担当,帮扶工作队及派出单位和帮扶村实行责任捆绑,深入农村,直达地头,全力帮助农民抢农时、抢进度,努力减少降雨对秋收、秋种工作的影响,最大限度降低损失;各相关职能部门全面摸排,及时开展动态监测帮扶,严防死守,坚决守牢“三保障”底线,多措并举,支持开展生产自救,精准帮扶,落实务工就业帮扶政策,强化保障,加快小额信贷发放进度,加大救灾宣传和社会帮扶力度,扛牢责任,强化因灾救助帮扶保障,做好因灾救助帮扶各项工作,尽快恢复受灾地区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秩序,防范化解因灾返贫致贫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乡村振兴,时不我待。如今,阔步走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霍州市朝气蓬勃、风景正好,一幅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波澜壮阔中次第展开。

  记者 范韶华

霍州市“四轮驱动”为乡村振兴加足马力

  又讯 今年以来,霍州市聚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守住粮食安全底线,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着力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政策推动,全力保障粮食安全。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抓好“米袋子”“菜篮子”工程,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2.6万亩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5300万公斤以上;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农机,持续强化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增高标准农田2万亩,实现农业生产全程托管1.34万亩;大力推进西张垣产业园提档升级,建设有地域特色、有技术含量、有较高经济效益的现代农业生产基地。

  项目驱动,全力推进“特”“优”发展。做优特色农产品,全力打造霍嬷嬷、霍州年馍、霍州苹果、霍州核桃、十里铺甜瓜、段庄大葱、梨湾小米等特色品牌,让“霍字号”特优产品走出霍州、走向全国;做大农产品加工业,大力支持隆旺佳、裕鑫博康、畅源饮料、绿和祥福、霍山酒业等企业创新技术、研发新品、拓展市场;做强养殖产业,加快推进同兴禽业、东方希望养殖等项目,逐步实现“育繁养宰销一体化”。

  部门联动,全力建设美丽乡村。全面启动乡村建设行动,优化提升农村水、电、气、路、房、通信、物流等基础设施,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抓好“四好农村路”建设,完成218公里农村道路提升工程;持续巩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加快垃圾污水收运处置体系建设和改厕步伐,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管网35公里、污水处理站9座、小型污水处理设施7座;重点推进陶唐峪乡义城村“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试点建设和李曹镇5个村美丽乡村集中连片建设,打造美丽宜居示范村。

  合力带动,全力巩固脱贫成果。加强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等重点对象监测,进一步健全完善返贫监测和帮扶长效机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确保稳定脱贫不返贫;加大产业扶贫、技能提升、金融扶贫力度,继续扶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断提升脱贫质量成色;加强项目、资产管理,确保长期稳定发挥效益。

  本报记者

霍州市“三箭齐发”助力民生改善

  又讯 今年以来,霍州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聚力人民生活幸福,抓好民生事业普惠工程,用心用情用力办好各项民生事业,着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上实现更大作为。

  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该市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加强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加快推进西张小学建设和北环路小学搬迁、北环办中心幼儿园改造,完成技工学校操场建设;在教学改革、教师培养、学生素质提升等方面科学谋划,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留住优质生源;继续推行集团化办学、联合办学,进一步缩小城乡校际差距。

  提升全民健康水平。该市完善提升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基层卫生院硬件设施,加快推进新人民医院建设;健全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持续引深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全民健身活动,构建三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办好霍山滑翔伞邀请赛,争取承办更多体育赛事。

  提升就业保障水平。该市全面落实就业创业政策,统筹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深入推进“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提质增效,举办好技能大赛,精心打造以“霍州锁匠”为代表的“霍州技工”品牌,新增城镇就业4700人;稳妥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做好城乡居民补充养老保险工作;推动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健全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制度,实现以社保卡为载体的“一卡通”服务管理模式;加大弱势群体帮扶力度,做好城镇困难职工、困难退役军人军属和城乡无供养老人、孤儿、残疾人等人群帮扶援助工作。

  本报记者

党员带头 全民参与

辛置镇坚决打赢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

  又讯 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是重大民生工作,也是重大政治任务。当前,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已进入关键时期,霍州市辛置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禁煤区”双清零及散煤整治工作推进会,将秋冬防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强力推进。同时,向全镇1700余名党员发出倡议书,号召全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主动参与,积极作为。

  在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中,辛置镇党委、政府坚决履行主体责任,真正把工作抓在手上,把责任扛在肩上,班子成员分工包片,牺牲节假日,昼夜鏖战,对破坏环境行为重拳出击。全镇16个行政村党支部、5个社区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第一时间成立了党员巡逻队,300余名党员佩戴红袖章,主动参与到巡逻队伍中,协助村(社区)“两委”做好政策宣传、思想疏导、巡查排查、清缴回收等工作。辛置镇郭庄村困难党员董朋强积极响应号召,第一时间主动上交了自家散煤。南下庄村70岁老党员杨升旺,身体欠佳,在看到倡议书后不顾村干部劝阻,毅然加入巡逻队,忠诚履行了党员的职责与使命。广大党员群众争当大气污染防治的宣传者、实践者和捍卫者,将污染防治的被动应战变为主动迎战,在全镇形成了人人参与、户户响应、村村联动、群防群治的浓厚氛围。

  截至目前,全镇散煤清缴共入户4404户,清缴散煤40.2吨、拆除民用锅炉2台。 (李雨珂)

     

责任编辑:姚建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