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牢“定盘星” 配优“好班子” 选出“好头雁”
古县高质量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
选出新一届“两委”班子成员440人,“一肩挑”村(社区)达77个占比97.47%
临汾新闻网讯 古县把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头等大事,按照“选出好班子、绘出新蓝图、提振精气神”的目标要求,自觉扛起组织担当,落实主体责任,精心统筹部署,于11月21日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全县79个村(社区)的“两委”换届工作,超额完成了省委、市委关于学历、年龄方面的任务要求。
坚持党的领导,把牢“定盘星”。强化组织领导,县乡两级分别成立由县委书记、乡镇党委书记任组长的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细化具体流程和操作方法。突出以上率下,召开3次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换届工作,县委书记庞明明10余次深入乡镇、村实地调研督导,带头包联重点、难点村,以上率下带动乡、村两级党组织书记认真践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县换届工作领导小组发挥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督导跟踪问效,成立督导检查组,下发任务清单,针对重点环节督导指导,确保换届选举工作依法依规、平稳有序。试点先行带路,坚持“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确定试点村(社区)7个,从9月初开始,按照“成熟一批、启动一批、压茬推进”的原则,对于人选研判成熟的村,立即启动换届,提早进入程序,先行先试,总结经验,为换届工作全面开展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宝贵经验。
坚持化解矛盾,练好“基础功”。着力整顿重点难点,确定8个换届重点、难点村,按照“先整顿、后换届”的原则,在摸底排查、分析研判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化解矛盾问题,确保选举工作稳步推进。扎实开展谈心谈话,乡镇党委与村(社区)“两委”成员逐一开展谈心谈话,重点做好不再提名人选、转岗人员的思想工作,共与108名“两委”主干、325名“两委”成员开展谈心谈话,确定不再提名人员76人、转岗人员60人。严实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制定《古县农村干部经济责任专项审计实施方案》,坚持不审计不换届、审计不清楚不换届的原则,对各村财务进行集中审计,截至8月25日完成73个行政村6个社区的审计工作和问题整改,将可能影响换届工作推进的不利因素研判在先、处置在前、化解于源。
坚持深研细判,配优“好班子”。建立包联制度,建立“1+1+X”包联摸底机制,成立由县委常委带队、县级包联领导为成员的摸底排查工作组,每个工作组包联1个乡镇,每名县级领导联系3-4个村(社区),逐村逐社区进行“拉网式”调研摸底,做到“六个清楚”;落实县级领导包乡联村、县换届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包重点、难点村、乡镇干部包村、党员包户“四方包联”制度,一包到底,全程指导,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合理设置职数,坚持精干高效原则,科学设置村(社区)“两委”班子职数,积极推进交叉任职,明确村“两委”班子职数一般不超5人、社区一般不超7人,全县村(社区)“两委”班子总职数440人,比上届大幅减少。精准分析研判,聚焦“一升一降一肩挑”目标,县委在调研摸底和分析研判的基础上,根据年龄、学历要求,逐村逐社区列出“一肩挑”人选、支部班子人选、村委班子人选“三张清单”,对人选年龄、学历结构进行前置把关,对不符合结构要求的及时反馈、重新研判,确保高质量完成换届任务。
坚持严肃纪律,营造“好生态”。加强政策宣传,县乡两级主动谋划,广泛宣传,把握关键环节,做好宣传引导,印制《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常用文书和表格参考样式汇编》300余册,编印《古县村(社区)“两委”换届指导手册》300余册,悬挂换届横幅300余条,广泛宣传换届选举的政策要求,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宣传氛围。开展业务培训,县乡两级分别召开动员部署会、业务培训会,先后3次召开换届工作推进会,对重点环节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组织党员群众观看警示教育片《贿选之鉴》,发放致农村党员群众的一封信,提前打好“预防针”。强化纪律监督,印发《关于加强村(社区)换届纪律监督工作方案》,明确了3个阶段15个环节43个重点的督查检查,保持严肃纪律的高压态势;强化底线思维,防范化解“四类”风险,开通12380专线举报电话,设立专门举报邮箱,对网络投诉举报舆情信息实时监控、快速上报、及时回复,将舆情化解在萌芽状态,换届期间,各乡镇总体较为平稳,未出现大的负面舆情和群体性上访事件,达到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效果。
坚持严格把关,选出“好头雁”。严把学历审查关,制定学历认定办法,集中开展“两委”主干人选学历审查,对不符合条件的人选坚决调整,确保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人选学历全部达到高中(中专)以上。严把资格审查关,制定《古县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资格联审办法(试行)》,明确相关单位职责,由县委组织部联合纪委监委、统战、政法等11家单位开展县级联审,对存疑人选由换届成员单位“会诊”确定,从源头上把好“两委”班子成员入口关。严把人选考察关,制定人选考察方案,由县委组织部联合乡镇党委对书记人选进行实地考察,通过个别谈话、延伸考察、本人面谈等措施,全方位掌握人选政治素质、工作实绩以及“八小时以外”生活圈、社交圈等有关情况,对干部进行精准“画像”。严把程序执行关,划分工作阶段,明确程序步骤,列出时间表,画出路线图,严格执行程序,认真落实政策,做到规定程序不变通、工作环节不减少、执行政策不走样,确保选举程序合法、过程公开、结果有效。
换届后,全县79个村(社区)共选出新一届“两委”班子成员440人,同上届相比,年龄结构、学历层次、性别结构全面优化,整体功能进一步增强,总体呈现出“四升两降一拓宽”的特点。“一肩挑”比例大幅提升。全县“一肩挑”村(社区)达77个,占比97.47%,较上届提升81.25个百分点,未实现“一肩挑”的2个村党支部书记为今年新选派35岁以下全日制本科学历乡镇机关干部,有效实现了党的领导和村民自治的有机统一;学历层次显著提升。村(社区)“两委”主干均为高中及以上学历,“两委”班子成员大专及以上学历的168人,占比38.18%,较上届提升28.64个百分点,其中,党组织书记大专及以上学历的52人,占比65.82%,较上届提升44.64个百分点,干部队伍素质显著提高;年轻干部比例提升。79个村(社区)至少有1名35周岁以下班子成员,“两委”班子成员中35岁以下年轻干部123名,占比27.95%,其中,党组织书记中35岁以下11人,占比13.92%。“两委”班子成员中45岁以下干部273名,占比62.05%,其中,党组织书记中45岁以下44人,占比55.70%;女性干部比例提升。“两委”班子成员中女性成员113人,占比25.68%,其中,党组织书记中女性6人,平均每个乡镇1名,占比7.59%,较上届提升4.84个百分点。总体职数下降。“两委”班子总职数440人,比上届下降29.71%,进一步压数量、提质量,为提高农村干部待遇奠定了基础;平均年龄下降。“两委”班子成员平均年龄41.88岁,较上届下降4.41岁,其中,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44.39岁,较上届下降1.52岁,年龄最小的班子成员21岁,年龄最小的党组织书记29岁,为新一届“两委”班子注入了新鲜血液。来源渠道进一步拓宽。“两委”班子成员中,本村致富能手85人,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41人,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11人,选调生2人,乡村医生、教师8人,退役军人13人,选派干部21人,各类人才集聚乡村振兴一线建功立业。
“六个聚焦”讨论 “三个清单”推进 “三大行动”落实 “六个争先”进位
古县奋力推进“争先、进位、崛起”解放思想大讨论
又讯 为进一步推动“争先、进位、崛起”解放思想大讨论向纵深推进,古县结合实际推行“6336”工作法,确保“争先、进位、崛起”解放思想大讨论落地见效。
“六个聚焦”讨论:“争先、进位、崛起”解放思想大讨论是一次思想的革命,唯有刀刃向内,思想观念才能破冰远航。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紧紧围绕“六个聚焦”开展大讨论。聚焦奋斗目标开展大讨论,进一步谋划本单位、本部门、本行业各项工作任务,明确应当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聚焦机遇挑战开展大讨论,进一步挖掘本单位、本部门、本行业自身优势,解决“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聚焦发展理念开展大讨论,进一步拓展本单位、本部门、本行业工作思路,破解思路单一、理念落后的问题。聚焦改革开放开展大讨论,进一步增强优化营商环境理念,努力走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古县路径。聚焦作风建设开展大讨论,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着力解决担当作为劲头不足、干事创业热情不高等问题。聚焦为民服务开展大讨论,进一步增强为民服务意识,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和“硬骨头”问题。
“三个清单”推进:全县各部门各单位主要围绕思想观念、精神状态、工作作风、工作方法、能力本领五方面查摆问题,结合工作实际,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健全长效机制清单,通过“三个清单”推进,将大讨论融入全县中心工作、融进干部思想,确保大讨论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三大行动”落实:坚持把大讨论与党史学习教育结合起来,持续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抓手,大力开展“三大行动”。代表委员“三进”访民情,全县269名党代表、156名人大代表、131名政协委员进企业、进社区、进选区了解社情民意,推动解决企业、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助力民生改善。党员干部“三微”暖民心,全县7300余名党员干部开展“认领微心愿、开展微帮扶、办理微实事”的“三微解民忧”行动,深度参与社区治理、服务居民群众,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职能部门“三促”惠民生,全县60余家职能部门充分发挥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单位的职能优势,以“促作风转变、促满意提升、促经济发展”为内容,真正实现惠民举措落实、惠民项目落地。
“六个争先”进位:通过开展大讨论,推动全县在目标考核指标上争先进位;在重点项目建设上争先进位;在生态环保工作上争先进位;在优化营商环境上争先进位;在推进乡村振兴上争先进位;在办好民生实事上争先进位。同时,统筹兼顾,抓好全县其他各项工作任务争先进位、全面提升,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富裕文明美丽幸福古县作出更大的贡献。 (马 飞 赵 婷)
市生态环境局古县分局
“保、查、控、护”统筹治理水污染
又讯 近期,市生态环境局古县分局以“保、查、控、护”为原则,持续开展水污染防治专项执法行动,始终保持环境监管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确保地表水环境质量考核断面水质稳定达标。
保生态,周密部署统筹推进。古县高度重视、严格落实属地环境保护责任,突出源头抓防范,突出问题抓整改,明确要求各相关单位压实责任,精准发力,积极开展巡查工作,做好蹲点值守与监测,确保洪安涧河水污染防治工作落实到位。同时,为了解洪安涧河水质现状,全面消除污染源,古县分局精心组织、严密部署,分局负责人带领相关股室开展调查,全面掌握洪安涧河水质变化情况。
查溯源,分段采样数据排查。排查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古县分局共计出动执法人员30余人,监测采样70余处。通过对洪安涧河分段采样监测、对涉水企业雨水口排放、矿井水、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农村生活污水、沿河河道进行排查,对水质在线监测数据逐一核实等举措,已初步查清原因。
控排污,专家把脉科学施策。为靶向发力解决问题,分析近期水质下降原因,古县分局聘请了化工和水方面的专家深入重点企业、重点区域进行把脉,专家组采取现场查看、座谈讨论等方式,对突出的水环境问题,开出了处方,经专家组研判提出了对策建议,涉水企业要尽快对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洪安涧河加强治理力度,完善县城及洪安涧河沿线村镇雨污分流、生活污水规范治理等。这种“不以处罚为目的,帮扶为主,全面指导企业规范环保管理,整改存在问题”的执法模式得到了企业的欢迎和积极配合,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人员在参与的过程中也提高了业务水平。
护水质,铁腕执法巡查有力。水是生命之源,但是被污染的水却是健康最大的隐患。古县分局针对发现的问题“对症下药”,及时向有关部门致函要求立即整改,并对整改情况持续跟进。严格要求企业进一步提升水污染治理水平,做好水污染源管控和隐患排查,确保将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方可回用,对影响断面水质的原因提前采取预防和应对措施,以严格执法倒逼水环境治理各项工作高效开展。
下一步,市生态环境局古县分局将继续履行好自身职责,加强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管,严禁不正常运行设施或未经处理溢流直排;加强工业企业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监管,严厉打击废水偷排直排行为;协调相关部门集中处理沿河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加强河道垃圾清理。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确保古县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更大成效,努力营造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良好生态环境。
又讯 连日来,在古岳大地上,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繁忙施工的灾后重建场景。
截至11月28日,古县因灾受损农村住房重建修缮任务340户,开工340户,竣工245户,开工率100%,竣工率72%。其中:重建房屋193户,全部开工,竣工142户,竣工率73.1%;修缮加固房屋147户,全部开工,竣工103户,竣工率70%。
自因灾受损农房重建修缮工作开展以来,古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重点安排部署,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庞明明,县委副书记、县长赵晨伟为双组长的重建修缮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副县长任组长的房屋重建修缮工作专班,县四套班子领导包联各乡镇,严格执行日调度、周总结、月梳理的工作机制,多次组织专题会议研究并安排部署,按照“一户一策”工作原则,分类制定工作台账,实地挨家挨户查看工程进展,针对存在的问题多部门联合现场办公解决问题,有序实施房屋重建修缮,强有力举措保障受灾群众温暖过冬。
为切实做好灾后重建工作,古县先后出台了《关于印发古县农村因灾受损房屋重建修缮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县因灾受损农村住房重建修缮工作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明确农村因灾受损房屋重建修缮补助标准和实施流程的通知》等文件,细化明确实施任务、步骤、时间节点、工作职责、申请流程和一户一档等工作机制。制定印发了《洪涝灾害农村住房安全隐患排查评估技术要点》《古县农村因灾受损房屋重建修缮工作要点》等文件,分别对农村房屋、城市房屋、公建房屋进行分类精准摸排实施,为全面指导灾后重建修缮明确方向。
责任编辑:姚建